觀珠謝氏宗祠

觀珠謝氏宗祠

觀珠謝氏宗祠位於廣東省電白觀珠鎮青鏡湖(雅仕陂村西邊,觀珠圩到陽茂高速觀珠出口鄉道邊),創建於雍正壬子年,修建於道光四年。但世事滄桑,毀在1956年間,所有建築用料用於建設電白縣第六中學。2009年開始籌備重建,2014年正式完工。重建後的宗祠,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88平方米,規模較為宏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珠謝氏宗祠
  • 外文名稱:Xies' Ancestral Hall of Guanzhu
  • 地理位置廣東電白觀珠鎮青鏡湖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 建築面積:788平方米
  • 始建時間:雍正壬子年(1732年)
  • 重建時間:2009年
  • 竣工時間:2014年
簡介,歷史脈絡,觀珠謝氏,宗祠歷史,重建意義,

簡介

觀珠謝氏宗祠原址位於電白觀珠鎮雅仕陂村西邊(青鏡湖),創建於雍正壬子年,修建於道光四年,但世事滄桑,毀在1956年間。2009年9月開始重建,於2014年1月竣工。原址重建後的宗祠,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88平方米。
謝氏宗祠大門謝氏宗祠大門
大門正上方“謝氏宗祠”蒼勁有力,對聯“陳留世澤,上蔡儒風”則向世人展示了謝氏的發源地及其對文化教育的傳承之風。

歷史脈絡

觀珠謝氏

觀珠謝氏,又稱尖山熱水謝氏,因觀珠謝氏最初發展於五一熱水溫泉一帶而得名(尖山指現五一村一帶)。觀珠謝氏為電白境內謝氏分支之一,還有一支在那霍一帶。
其始祖諱發正字肇開,生於福建上杭,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7),攜妻帶子(長子富、次子千),由閩入粵,卜居於神電,三遷而後,定居於尖山熱水,到21世紀初已約有五百年的歷史,有後代子孫四萬餘人,除集中定居於觀珠鎮及周邊鄉鎮(如沙瑯鎮馬踏鎮)外,還遷散籍居於湛江徐聞信宜陽江(例如陽西沙扒)、廣西等地。
謝氏發正後裔文化風情樸厚,立德為本,自二至六世支系子孫數代寒微,創業艱難,至八世而後各支系子孫日益繁盛,至此已三百餘年矣。此間,相繼建立了幾項有助族裡鄰邦的公益事業。
  • 其一、創建祖祠,傳承謝氏家族文明
清朝嘉慶元年(1796年),由十世祖鷹武公介率創建始祖祠宇,祖祠座落青鏡湖。祠堂教章家范教育有:一、禁家庭忤逆;二、禁倫常乖舛,三、禁侮尊凌長,四、禁欺孤暴寡,五、禁辱身賤行,六、禁酗酒縱博,七、禁私相鬥毆 等等。
  • 其二、創立育賢書室辦義學
由清東公、謝仁公於嘉慶十四(1809年)創辦義學,培養本族子弟;隨後於道光己巳年(1845年)在當時的高州府購建育賢書室二造,方便本族學子應試住驛之需,並給予補助會品,可見謝氏族人助學培良眼光,在電白敢為人先。本家族十五世孫著名土壤學家、教育家謝申就是當時助學成材的佼佼者。全族祖償收一年供其攻博深造,他學成回國之後,把畢生精力獻給中國人民的教育事業。冠名成為電白獎學基金會,繼承發揚祖宗崇尚科學文化精神,是觀珠謝氏家族的驕傲。
  • 其三、成立義田會
由謝章公倡捐成立義田會(嘉慶十九年,1814年),施濟族內貧孤,安排生活,逝者家貧資助棺榔,實行人道救援,義田會下屬有贈醫局,聘請名醫坐堂診病贈醫,不收診金及其他雜費,免費搞防疫,每年一次,種牛痘,防天花,不管任何姓氏,一概不收錢,惠及鄉邦

宗祠歷史

觀珠謝氏宗祠創建於雍正壬子年(1732年)(註:始祖祠宇始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兩者時間差異待考),修建於道光四年(1824年)。
復建的謝氏宗祠效果圖復建的謝氏宗祠效果圖
謝氏始祖祠堂(謝氏宗祠)為家族“德教殿堂”,可惜於解放初年(1956年)因建設電白縣第六中學需要木料、磚、瓦而被拆掉,所有材料貢獻給“電白六中”。
此後,文科教得之,德禮教失之,為平調失衡,恢復家族“德教殿堂”,在一無祖償租石、二無國家撥款,謝氏宗親團結一致,慷慨解囊,踴躍捐資,於2009年9月動工,至2014年1月竣工,歷時四年。謝氏宗祠至此完成重建工作。

重建意義

謝氏宗祠建成後,對傳承謝氏文化,教育後代具有一定社會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