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法無我,佛學術語,法有善法惡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法無我
- 類型:佛學術語
觀法無我,佛學術語,法有善法惡法。
觀法無我,佛學術語,法有善法惡法。人皆約法計我,謂我能行善行惡也。善惡法中,本無有我。若善法是我,惡法應無我;若惡法是我,善法應無我。眾生顛倒,妄計有我,故令觀法無我也。1...
要義為如實觀察,即「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但是在後期佛教,四念處被窄化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對治法,但易執彼端,其不淨乎?其苦乎?無常乎?無我乎?豈可求之,當...
(一)原始佛教所強調有關四諦、十二因緣等之觀法,如觀四諦,稱四諦觀;觀十二因緣,稱十二因緣觀;觀入出息,稱數息觀;觀身不淨,稱不淨觀;觀諸行無常,稱無常觀;觀諸法無我,稱無我觀;觀四非常,稱非常觀;觀五停心,稱五停心觀;觀...
第一科:四念處,又作四念住,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第二科:四正勤,又作四正斷——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第三科: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欲如意足、念如意...
此四念處即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念處的四種觀法即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身念處 觀身為不淨也。身為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內外,污穢充滿,無些淨處,故觀身為不淨。又身...
“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就是第一條所要覺悟的道理。因此,必須先知道這四種觀行是對治四種顛倒的方法,也是入道初步下手的方法。能依四念處觀察修行,就能得到常、樂、我、淨--佛的...
觀法無我,即觀諸法因緣生,無自主自在之性,是為諸法無我。主要對治執身為淨、執受為樂、執心為常、執法為我的“四顛倒見”。南傳觀念:1.身念處,觀身如身;2.受念處,觀受如受;3.心念處,觀心如心;4.法念處,觀...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四念處。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進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正勤:已生之惡令斷、末生之惡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長、未生之善令生。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四念處者︰通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也。蓋有漏生死身,非常樂我淨,而無常苦無我不淨也。無漏法身,即其無常苦,無我不淨,而得常樂我淨也。小乘身處不淨五相,生處種子自性自相究竟,而詳於九想觀...
四念處者,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故云五陰即四念處。所觀之境,除卻前四者,謂除色受想行也。)[二、煩惱境]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又貪嗔等法,與心作煩,令心得惱,故云煩惱。謂無始以來,積集重惑...
謂修行之人修四念處觀,雖善萌微發,根猶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壞。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為名也。(四念處者,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也。)一、信根:謂信於正道及助道法,則能出生一切...
毗婆舍那(觀)三摩地(三昧)般若 第三章 禪觀四法門 一、四念處觀 (甲)觀身不淨 (乙)觀受是苦 (丙)觀心無常 (丁)觀法無我 二、觀四大種──地、水、火、風 三、觀心 四、觀佛性 第四章 五味禪──心識之構成與禪...
《三藏法數》:〔出法界次第〕謂修行之人修四念處觀,雖善萌(芽也)微發,根猶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壞。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為名也。(四念處者,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也。)根即...
寶印,指三法印。觀法之實相,體得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三法印之三昧,稱為寶印三昧。又謂此三昧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大智度論卷四十七(大二五·三九九上):‘三法印名為寶印三昧,一切法無我,一切作法無常,寂滅涅槃,是...
當得法無我無畏者。即是無緣乘心。觀察法無我性。於心外有無影。像智都無所得。心王自在覺本不生。得離法之扼縛。於法無我得蘇息處。若真言行者。於瑜伽道中心得自在用時位。與此齊也。”一切法平等無畏 觀法本末住平等性,...
四.觀法無我,法是諸法。世界上所有的有情眾生,無情萬物總稱為諸法。我們以智慧來觀察一下,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虛妄而生,因緣別離,虛妄幻滅。都是虛妄不實。生滅無常,於諸法之中,本來沒有我相可得。眾生一向妄認地...
三觀乃指:(一)性空觀,即阿含、僧只律、四分律、俱舍、成實等經論所言小乘之觀法。觀諸法為因緣生,性空無我。許因緣生之相為實有,而觀性之空無,稱為性空觀。(二)相空觀,即般若經及般若系之論部所言大乘之初門。觀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