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藝術》是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曉凌
基本介紹
- ISBN:9787538607710
- 作者:張曉凌
- 出版社:吉林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5月
- 頁數:299
- 定價:29.8
- 裝幀:平裝
《觀念藝術》是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曉凌
觀念藝術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末,觀念藝術家確信藝術出自觀念,他們把觀念、思想當作藝術作品本身,拒絕繪畫、雕塑這類傳統的藝術形式,反對把藝術品當作商品。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1928一2007)在19...
《觀念藝術(藝術與觀念)》是2020年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托尼·戈弗雷。本書首次真正從國際視角看待觀念藝術,除了講述歐美國家的觀念藝術發展情況,也將視線投向了遙遠的日本、阿根廷等國家。內容簡介 本書對觀念藝術的發展進行了清晰、生動而豐富的論述。將觀念藝術的源頭追溯到馬塞爾.杜尚和達達主義的...
觀念攝影,是源於西方後現代社會並波及全球的一種藝術形式。觀念攝影在中國藝術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鋒攝影、新攝影、前衛攝影、實驗攝影、概念攝影等。單從概念上說觀念攝影應該是一種以攝影為媒介的觀念藝術創作。概念 定義 其實質是觀念藝術在媒介上的一種延伸與演變,是從藝術中抽離出來的一種相對獨立的創作手段...
《藝術與觀念》是2008年9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威廉·弗萊明、瑪麗·馬里安(美)。內容簡介 《藝術與觀念》通過對自史前文化、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直至現當代歐洲和北美(也涉及亞洲和非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建築、雕塑、繪畫、音樂、哲學、文學等不同藝術形式的描述和分析,...
藝術具有技術性。總體來看,在西方,藝術一詞的內涵大致經歷了從蘊含知識、規則的技術手藝發展為依賴靈感、直覺的精神審美活動的變化。其中,藝術作為蘊含理性之知的技術活動,歷經了漫長的發展而形成了藝術論中的一個基本觀念,而其作為帶來感性愉悅的精神活動,是興起於18世紀中葉,並持續在後世受到爭議的一種觀念。具...
《觀念藝術的中國方式》是2002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丞峰。內容介紹 本書運用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法,深入地闡釋了觀念藝術的中國形態, 20世紀末是一個流言和蜚語的時期, 在接踵而至的西方文化前, 本書旨在透過中國藝術家近十多年來的實踐成果, 結合經驗與判斷, 提示出具有建設性的批評意見。並將“...
《中國當代觀念藝術研究》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泓。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觀念藝術研究》以“修辭闡釋”法為切入點,側重性地分出三個部分來對中國當代觀念藝術這一新事物進行學理上的梳理和探討:(1)第一部分“本文:作為修辭的藝術語言”,主要從形式語言、修辭語言和審美語言三方面描述...
現代藝術(Modernism/Modern Art,約1916——1960),即國際現代主義藝術運動;鼻祖被指證為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現代主義藝術語基不直白的批判社會,而是隱喻的對社會進行批判和顛覆;從而最大限度喚醒對人性異化的反思。因此,現代主義也就成為了二戰結束後歐美各國的共同價值觀。人類藝術史分為:原始美術(約300...
當代藝術的濫觴,可追溯到杜尚在20世紀10年代用小便池創作的《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現代主義過渡到後現代主義,從而拉開了當代藝術的序幕。其中,興起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藝術包括波普藝術、觀念藝術、行為藝術、激浪藝術、裝置藝術、錄像藝術、大地藝術、女性主義藝術和貧窮藝術等;興起於八九十年代的藝術包括新...
概念 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蘊追求的體現,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藝術意象具有以下特徵:(1)虛擬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現實性。意象既可以用想像和虛構來表現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用非現實的形態表現現實中已有的東西。(2)感性...
《藝術與觀念-巴洛克與洛可可》是2020年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文·亞歷山大·貝利。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社出版的“藝術與觀念”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本書探索了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藝術形式中,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的核心要素,對這段非凡的時期做出了較為全面、別具一格且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全書共有...
觀念插畫 觀念藝術(Idea Art),興起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美術流派。觀念藝術標排除傳統藝術的造成型性,認為真正的藝術作品並不是由藝術家創造成的物質形態,而是作者的概念(concept)或觀念(idea)的組合。當一件物質形態的藝術品呈現於觀眾面前時,觀眾所獲得的信息並不比某一事物的概念或某一事物的意義...
裝置藝術是指置於在空間中的物體(也可以包括美術家本人),具有合成媒介含意。從這一點看來,“裝置”即“物體”的延伸,是空間本身的異化,是人和物體、環境的對話。裝置藝術始於60年代,也稱為“環境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它與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藝術”、“極少主義”,“觀念藝術”等有聯繫。在短短几十年中,...
印象主義畫家先後舉辦了8次展覽,前兩次均受到當時輿論界的猛烈抨擊,以後逐漸成為具有很大影響的美術流派,並擴大到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繪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得到E.馬奈的支持與鼓舞。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
《藝術與觀念:塞尚》是2019年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 瑪麗.湯姆金斯.劉易斯。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追溯了塞尚的一生,從塞尚早年在普羅旺斯艾克斯的時期面對自我懷疑及父親反對的雙重壓力走上了繪畫之路,到巴黎時期研習古典大師的作品,接觸印象派創作,再到晚年隱居普羅旺斯,創作了融合古典和現代之風...
觀念的藝術與技術的藝術 072 當代藝術中的“中國經驗” 077 華西一景 080 第二輯 媒介神話解析 087 媒體價值觀 089 聊天的媒介學意義 098 網路聊天的語用和文化 112 大眾媒介與現代神話 123 多媒介的當代藝術與闡釋性批評——兼論當代藝術評價體系 144 媒介批評的功能和範疇 155 挑戰“景觀電影...
《觀念+環境的藝術》是2002年1月1日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米丘。作者簡介 米丘是中國第一代完全了解西方現代主義的藝術家。藝術作品以個人的個性和文化特性為中心,旨在表現民族傳統文化如何與外界的衝擊、壓力相結合。這種藝術運動的興起對今日的中國尤為重要。因為中國社會正經歷了快速的變化,保護文化...
概念 藝術理論是以各門藝術的普遍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具體地說,藝術理論要綜合地研究、考察人類社會的一切藝術現象,探索和揭示各種藝術現象共有的普遍規律,主要是研究各種藝術現象的共性問題,藝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範疇問題。藝術學學科中的藝術理論 藝術學理論學科是藝術學學科門類中的理論型學科,研究人類藝術...
19世紀後半期~20 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然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成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
近數十年來歐美各國已不大使用“美術”一詞,往往以“藝術”一詞統稱之。釋義 藝術門類之一。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木頭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也叫造型藝術、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
佩斯北京榮幸宣布,將於10月30日推出宋冬個展,該展覽將持續至12月18日。這是繼藝術家去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成功地舉辦《物盡其用》個展之後,宋冬在北京舉辦的最新個展。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的觀念藝術家之一,宋冬的創作跨越行為、影像、雕塑等領域。性格的存在 抽象藝術的邊緣 開幕時間:2010-11-2閉幕時間:...
藝術觀 藝術觀是指作家對文學創作和現實人生這兩者關係的總體認識和總體態度,而決定這種認識和態度的則是作家對文學的價值、功能和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應負的使命的看法。
雅尼斯 · 庫奈里斯1936年出生在希臘,後移居義大利。著名概念藝術家。是最具代表性的“貧窮藝術家”,以廢舊品和日常材料作為藝術表現媒介。作品樸素、自然,富含人性的美學原則。2011年在中國舉辦了“演譯中國”展。人物概述 雅尼斯·庫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是國際著名概念藝術家。1936年出生在希臘比雷埃夫斯市,...
這種藝術觀念成為他們的主導思想,從而支配他們的創作活動。由於他們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畫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將畫家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停留在感覺階段,停止在“瞬間”的印象上,這就導致創作中竭力描繪事物的瞬間印象,表現感覺的現象,從而否定事物的本質和內容。在他們看來世界萬物在陽光下一律是平等...
在藝術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常常會產生此長彼消或彼長此消的狀況,尤其在工業化社會和後工業化社會,這種狀況更是常見。觀念藝術及其他後現代派思潮之所以那么驚世駭俗,就是因為它們不僅和傳統藝術背道而馳,而且在向現代主義挑戰。但是,歷史本身似乎在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藝術發展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