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與歷史的際會:朱熹中庸思想研究

觀念與歷史的際會:朱熹中庸思想研究

該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健。內容簡述:朱熹晚歲序定《中庸章句》,將“人心道心,精一允執”確立為吾族文化精神傳承之統緒,即所謂“道統”者。朱子依此對《中庸》所展開的詮釋與闡發,形成一經經緯緯之“統合”系統。然其關切則在回答“大公至正”的人類社會之如何可能的問題。朱子將“天道”觀念運用於人與歷史的解說,在理論上,以人之天賦善性作為合“情”講“理”的社會形態之可能性依據;在實踐設計上,則著重指出,握有公權力的主政者必須學為君子,此是實現有“道”理想的首要前提。朱子“道統”,與其說是哲學意義上的“破天荒之舉”(陳榮捷語),毋寧說,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一偉大的“精神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念與歷史的際會:朱熹中庸思想研究
  • 作者:王健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 10月
  • 類型:宗教學
簡介,目錄,

簡介

朱熹晚歲序定《中庸章句》,將“人心道心,精一允執”確立為吾族文化精神傳承之統緒,即所謂“道統”者。朱子依此對《中庸》所展開的詮釋與闡發,形成一經經緯緯之“統合”系統。然其關切則在回答“大公至正”的人類社會之如何可能的問題。朱子將“天道”觀念運用於人與歷史的解說,在理論上,以人之天賦善性作為合“情”講“理”的社會形態之可能性依據;在實踐設計上,則著重指出,握有公權力的主政者必須學為君子,此是實現有“道”理想的首要前提。朱子“道統”,與其說是哲學意義上的“破天荒之舉”(陳榮捷語),毋寧說,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一偉大的“精神事件”。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精神道”如何實現於歷史:“道統”之意涵(上)
第一節 溯源伏羲 中立周子:“道統”的形上理據
第二節 “卓然立人道之尊”:宋代儒者面對的歷史難題
第三節 “致中和”:作為歷史之體的“精神道”
第二章 “精神道”如何實現於歷史:“道統”之意涵(下)
第一節 人“生”而能“德”:對“天命之謂性”的理解
第二節 “善的歷史”如何可能:對“率性之謂道”與“修道之謂教”的理解
第二節 重回“善的歷史”:以“聖人”為“修教謂教”之主詞的深意
第四節 人為目的:“道”“理”“性”之意義的互相發明
第五節 “天下平”必自“明德”始:“致中和”語境中的“格物致知”
第六節 “立天地之大義”:成就—個“見得此理”的世界
第三章 “中和”與“中庸”:一個觀念與歷史的普遍性問題(上)
第一節 開出觀念范導歷史的維度:釋“庸”為“平常”的意義
第二節 “難而易”與“易而難”:對“中庸不可能”的詮釋
第三節 合理與現實:對“尊德性而道問學”的詮釋
第四章 “中和”與“中庸”:一個觀念與歷史的普遍性問題(下)
第一節 “自然生存”與“可能生存”:“五穀”之喻的意義
第二節 “中道”與“天道”:“中庸”是君子的事業
第三節 有“道”必得見“道”:“價值本體”視域內的“格物”精神
第四節 “隨自家規模大小做去”:人人可為的“格物致知”
第五節 實現“中和”理想的現實載體:為政者與學者
第五章 “正天下大本”:一種可能的歷史——以《壬午封事粼庚子封事》《戊申封事》為解讀線索
第一節 “道統”內容的首次提出:關於《壬午應詔封事》
第二節 “治道”與“善生”:關於《庚子封事》
第三節 “中和”理想的治世嘗試:關於《戊申封事》
第六章 “撐天拄地”:何以“道統”觀念必須進入社會歷史——朱熹與陳亮之辯的真實意義
第一節 “道”為歷史之“體”:朱子與陳亮的根本區別
第二節 發自“道體”亦或發自“智謀功力”:朱子與陳亮之不同政治進步觀
第三節 “道之常存,非人能預”:作為純粹觀念的“道心”——以《答陳同甫》之書八為例
附錄:在觀念與歷史之間——對余英時分疏“道統”與“道學”之意義的思考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