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韓國2011:駐韓中國記者一線實錄》是2012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顧金俊、 莽九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歷韓國2011:駐韓中國記者一線實錄
- 作者:顧金俊 莽九晨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 頁數:355 頁
- ISBN:9787501242559
- 開本:32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親歷韓國2011:駐韓中國記者一線實錄》是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親歷韓國2011:駐韓中國記者一線實錄》內容簡介:二十年相對於人類歷史的長河只不過是彈指一瞬,然而它給中韓兩國關係帶來的變化卻令世人矚目。二十年間,兩國的經濟合作、人文交流乃至政治關係都取得了跳躍式的發展。從二十年前的形同陌路的息息相關,相信兩國國民都能感同身受。然而,如果將兩國關係比作人與人之間由相識到相知的過程,那么我們不得不承認,中韓兩國仍處在相識的階段。誤解和矛盾仍時有發生,國民感情有時還不夠冷靜。雖然誰也不能夠準確預測,但是兩國關係要達到理解和寬容的相知階段,也許還需要另外二十年的努力。當然,我們沒有理由為此感到悲觀。正如一座繁華的都市,當馬路上鮮有汽車行駛時,人們很少聽到事故的訊息。但是在車流涌動的眼下,大大小小的事故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人們也許會為之感到惋惜,但很少再大呼驚奇或充滿憂慮。原因是都市管理已經有了成熟的制度,人們對於社會的發展也形成了相當的共識。類似的管理制度和發展共識也許正是中韓兩國今後應共同追求的目標。中國駐韓記者團也將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
圖書目錄
韓國政治外交軍事
“安哲秀旋風”攪動韓國政壇(姬新龍)/2
韓國濟州島海軍基地在爭議中推進(莽九晨)/10
韓日關係:“轉機”與“危機”並存(班威)/18
韓國政府多管齊下宣示對獨島主權(張玲金敏國)/23
韓朝鬥法金剛山旅遊(張玲金敏國)/28
韓朝俄天然氣管道共贏難度大(王剛)/32
“天安”號事件後韓國加緊整軍(陳怡姬新龍)/36
韓國產武器問題頻發,軍工發展目標受阻(張玲金敏國)/45
準航母“獨島”號開啟韓國“藍水海軍”夢(陳怡)/50
韓軍士兵濫殺戰友事件暴露海軍深層次問題(張玲金敏國)/55
韓國經濟
2011年韓國經濟形勢回顧(顧金俊)/60
大韓航空瞄準未來發展(顧金俊)/65
韓國積極推進雙邊貨幣互換(顧金俊)/71
韓國信用卡市場起爭端e(顧金俊)/76
韓歐盟FTA的實際效果(顧金俊)/81
韓積極擴充外匯儲備,調整儲備結構(顧金俊)/86
遵循綠色模式培育發展動力(顧金俊)/90
三星電子陷入多重困境(薛嚴)/97
韓國未雨綢繆應對糧價波動(姬新龍陳怡)/101
從“四大江工程”看韓國“綠色新政”的實施(薛嚴)/106
中韓關係
中韓關係期待新發展——寫在李克強副總理訪韓前夕(姬新龍)/112
韓國改善服務爭取更多中國遊客(莽九晨)/115
“海警身亡事件”考驗兩國政治智慧(王剛)/119
上海“間諜門”最後證明是烏龍(王剛)/125
韓國糾結看待中朝友好條約50周年(王剛)/130
韓國政府強化對華調研(王剛)/135
韓國法律社會
韓國“警察節”:黑幫光天化日火併震動全社會(王剛)/142
韓國:20年全職家務作為離婚分產依據(王剛)/149
韓國欲設立移民機構吸引海外人才(張玲金敏國)/155
解決貧富差距已成韓國國家重要課題之一(張玲金敏國)/160
韓國盛行“人際關係就業”(班威)/164
首爾:“公交先行”緩解交通壓力(班威)/l 70
金錢和安全成為韓國人不幸福的兩大主因(張玲金敏國)/l 74
韓國年輕人不關心政治(莽九晨)/179
韓國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莽九晨)/183
韓國:路邊小吃攤重在管理(莽九晨)/186
百年不遇洪水侵襲首爾(曾文甫)/190 .
韓國加緊構建病險水庫安全管理體系(顧金俊)/194
韓國科技文化
韓國IT企業加強軟體開發能力(薛嚴)/200
韓國企業積極涉足太陽能產業(薛嚴)/204
韓國迎接世界智慧型電視市場激烈競爭(薛嚴)/209
韓國加強管理保證高鐵運營安全(姬新龍陳怡)/213
韓國網路專家呼籲加強國際合作有效遏制網路恐怖主義蔓延
(張玲金敏國)/223
韓國:向垃圾要能源(陳怡)/226
韓國政府以影視業帶動“韓流”(何璐璐)/233
寫實電影《熔爐》在韓引發道德深思(張玲)/246
韓國選秀全國總動員(王剛)/251
韓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政府支援功不可沒(顧金俊)/254
韓國:“文化立國”成就“後起之秀”(陳怡)/258
韓軍非正常死亡事件頻發引發軍營文化反思(陳怡)/265
韓國教育旅遊體育
韓國早教亦“狂熱”(陳怡)/274
韓國濟州積極打造國際教育城市(薛嚴)/279
穿越傳統與現代——從北村韓屋到三清洞(何璐璐)/283
韓國的法蘭西風情(何璐璐)/288
首爾潮人的集中地——弘大藝術街區(何璐璐)/294
中國人喜歡到韓國掃貨(班威)/298
趣話韓國高麗參(王剛)/302
到世界上離海最近的火車站——正東津看新年的第一縷陽光(何璐璐)/308
韓國傳統文化“名片”——河回村和它的假面舞(陳怡)/312
冷門迭出的第十三屆大邱田徑世界錦標賽(張玲金敏國)/316
平昌冬奧:一個小城的“強國夢”(王剛)/319
人物專訪
專訪: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秘書長申鳳吉(姬新龍陳怡)/326
專訪:前韓國觀光公社駐北京首席代表崔在根(姬新龍)/329
專訪:韓國希傑集團中國總裁朴根太(姬新龍)/333
專訪: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吳永鎬(姬新龍班威陳怡)/336
專訪:韓國駐華大使館新聞參贊金辰坤(薛嚴)/339
專訪:韓國駐華大使館環境公使參贊李潤燮(薛嚴)/343
專訪:韓國道知事(姬新龍)/348
序言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
在中韓建交二十周年即將來臨之際,我們謹以此書奉獻給國內讀者。
二十年相對於人類歷史的長河只不過是彈指一瞬,然而它給中韓兩國關係帶來的變化卻令世人矚目。二十年間,兩國的經濟合作、人文交流乃至政治關係都取得了跳躍式的發展。從二十年前的形同陌路到現在的息息相關,相信兩國國民都能感同身受。然而,如果將兩國關係比作人與人之間由相識到相知的過程,那么我們不得不承認,中韓兩國仍處在相識的階段。誤解和矛盾仍時有發生,國民感情有時還不夠冷靜。雖然誰也不能夠準確預測,但是兩國關係要達到理解和寬容的相知階段,也許還需要另外二十年的努力。
當然,我們沒有理由為此感到悲觀。正如一座繁華的都市,當馬路上鮮有汽車行駛時,人們很少聽到事故的訊息。但是在車流涌動的眼下,大大小小的事故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人們也許會為之感到惋惜,但很少再大呼驚奇或充滿憂慮。原因是都市管理已經有了成熟的制度,人們對於社會的發展也形成了相當的共識。類似的管理制度和發展共識也許正是中韓兩國今後應共同追求的目標。中國駐韓記者團也將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
相對於2010年的劍拔弩張,2011年的朝鮮半島局勢顯然趨於平靜,平靜得似乎有些沉悶,平靜中也孕育著轉機。六方會談尚未重啟,朝韓關係仍在僵局,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突然病逝又給半島局勢帶來了新的變數。但是各方對於以對話促緩和已經有相當的共識並在進行著各種努力,在隧道中崎嶇前行的“對話列車”似乎已經看到了隧道盡頭那一縷雖然微弱但充滿希望的光芒。韓國經濟在克服金融危機實現強勁復甦之後又遇到了歐洲債務危機的困擾,經濟成長低於政府預期目標。但是,全年外貿總額首次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韓國產品占全球市場的份額正在不斷上升,這些訊息使人們有理由相信,危機的冬天不會永駐,復甦的春天終會到來。
《親歷韓國2011》是中國駐韓記者第三次推出的一線實錄,我們想通過此書向國內讀者集中介紹韓國的方方面面,以增進對韓國的了解,以凝聚對兩國關係發展的共識。書中所記事實、所發議論皆來自記者的個人視角和觀點,難免會有疏漏或者瑕疵,但請體諒我們對於朝鮮半島和平和解的期盼,我們對於中韓關係健康發展的祝願。
參與本書寫作的中國駐韓記者包括:經濟日報駐韓記者顧金俊,人民日報駐韓記者莽九晨,新華社駐韓記者姬新龍、班威、陳怡、何璐璐,科技日報駐韓記者薛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駐韓記者張玲、金敏國,中央電視台駐韓記者曾文甫,法制日報駐韓記者王剛,在此一同向國內讀者誠摯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