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土種植

親土種植

親土種植是一種生態友好型種植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土種植
  • 拼音:qintuzhongzhi
簡介,親土種植興起背景,親土種植四部曲,推廣親土種植的意義,

簡介

所謂“親土種植”,是採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以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為雙目標,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改土養地,減量增效、品質提升、綜合服務等一系列切實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的原則和方法。
該理念倡導優質種植從保護土壤開始,利用環境友好的科技手段實現增加收益,保護耕地;通過減肥減藥增效提升農產品品質,改善環境;順應土地集約化趨勢,實施全程科學管理服務和推廣機械化種植。
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親土種植最大的不同在於對土地的可持續養護,通過改善土壤的健康狀況,來提升作物的品質與產量,減少對農藥與化肥的過量使用,做到綠色種植、提質增收。
親土種植的目標和使命是:讓天更藍、水更清、土壤更肥沃、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裕、全民更健康。
親土種植

親土種植興起背景

近年來,我國土壤污染、耕地質量下降問題嚴峻。有媒體報導中國耕地退化面積占總面積40%以上,污染問題嚴重。一些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時有發生。土壤污染防治、生態修護引發政府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親土種植
近些年,國家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絕大多數都與土壤修復休戚相關。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明確提出“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新戰略,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同年,農業部實施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2016年,國家發布了“土十條”;2017年,農業部發布了《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土壤修復的大幕正在拉開。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其中“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作為要著力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被提出。
2018年中央1號檔案提出,要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復,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套用試點,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
在此背景下,親土種植理念應運而生。2017年底,總部位於山東臨沂的領先農化企業金正大集團,在國內率先進行了親土種植的探索與實踐,依託最新研發的“親土1號”等土壤改良產品和減肥增效解決方案,推廣一系列新理念與新技術,從改土養地、減肥增效、科學高效種植等方面打出組合拳,全面開啟親土種植新時代。
親土種植
2018年3月26日,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指導,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世界親土種植聯盟聯合主辦,金正大集團等承辦的“親土種植 富養天下——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大型公益行動在北京啟動。在論壇環節,與會專家就親土種植和金正大集團推出的“百千億行動”方案展開探討。

親土種植四部曲

世界親土種植聯盟認為,親土種植應該包含以下四大方面落地舉措:
一、改土養地。保障土壤健康和土壤肥力是親土種植的基礎和前提。長期以來,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地膜等生產資料,缺乏清潔生產意識和環保意識,全球土壤環境破壞、耕地質量退化形勢嚴峻。改土養地就是要從土壤改良這個源頭上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通過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採用新型的土壤調理產品和技術,解決土壤酸化鹼化、有機質下降、土壤微生態環境惡化等土壤問題。
二、減肥增效。目前很多開發中國家肥料利用率僅30%到37%,遠低於已開發國家50%到60%的水平。大量低質量農資品的使用,不僅提升了生產成本,也難以確保農作物的安全、產量、質量,更為土壤環境埋下隱患。親土種植主張採用精準施肥(施藥)、水肥藥一體化、產品增效等創新技術實現水、化肥、農藥、種子等資源投入減量化、利用率最大化,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三、品質提升。相比其他種植模式親土種植更加注重提升作物質量而不僅僅是數量。通過“土、肥、水、種、施、收”等種植業全流程、全產業鏈上的創新升級,全程保障作物營養,提升產出品質,讓農民實現更高收益,推動農業由追求高產轉向高質量發展。
四、綜合服務。作為一種現代農業的先進解決方案,親土種植倡導順應土地集約化趨勢,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耕作和全程科學管理服務,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提高種植業生產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最終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追求對自然的尊重,對土地的尊重,並且認為,土地是富有生命力的,人與土地應該和諧共生,農業生產要採用一種更自然,親和、友好的方式,對待土地,涵養滋潤土地。親土種植理念與此一脈相承。

推廣親土種植的意義

親土種植的方式不僅有助於改善土壤健康,同時能夠提升作物品質,符合中央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發展方向,也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民精準脫貧具有積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