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總體框架,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教學條件,教師隊伍,設備資源,教學經費,質量保障,培養模式,發展前景,考研方向,就業方向,開設院校,
發展歷程
中國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教育發端於“師徒制”,在自然經濟占據支配地位的古代社會中,手工匠人向徒弟傳授技藝是這一時期的基本特徵。
近代意義上中國的高等設計教育發端於清朝末年,早期以工藝教育的形態在工藝學堂中得以實現,其專業性質較為混雜,尚保留一定程度的工程學科色彩,課程教學受日本影響較為深刻。
中華民國時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發展則主要寓於圖案教育形態之中,這一時期各大美術院校所設的“圖案”、“實用美術”等專業己逐漸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範疇較為貼合,並結合了歐美的辦學經驗進行課程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依託王藝美術教育形態下的裝演美術或裝演設計專業得以發展,這一時期的教育理念受
前蘇聯影響,基本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課程體系。
1961年,文化部頒布的《高等工藝美術學校教學方案》首次以國家檔案的形式對工藝美術教育形態下的專業課程加以規範。
1979年,文化部頒布《工藝美術專業教學試行方案》,對1961年的方案作了改進,結合了學分制,劃分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進一步提升了對專業實踐的重視。
20世紀80年代,全國範圍內舉行的幾次工藝美術相關專業教學座談會,部分專家就所在院校的專業課程設定進行深入研討,普遍提出了應當對不同專業的造型基礎課加以改進以適應專業基礎課教學需要。
20世紀90年代,在“日用品工藝化”的口號下,企業越來越重視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加入設計環節,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一些學者紛紛對此前裝演美術或裝演設計專業著重於對小規模“專才”培養的現狀加以批判,它們認為在工業規模化、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只有大規模培養具有設計能力的“通才”才能適合當下及未來的市場需求,正是在這一時期,工藝美術教育逐漸向藝術設計教育轉型。
21世紀初,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發展主要寓於藝術設計教育形態下的平面設計專業。
2016年,中國開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高校達到了569所。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科學的理性精神、領先的審美判斷、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相應的設計思維、表達、溝通和管理技能,能從事設計研發、推動專業發展、承擔設計教育、相關研究工作,具備自主創業能力,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套用型藝術設計專門人才,以及適應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多種需要的複合型套用人才。
培養規格
基本學制為四年。四年總學時數應不低於2600學時;每學年學時數應為700學時左右,每學期學時數應為350學時左右;每20學時計1學分,四年總學分應控制在160學分之內。
學生通過學習各門課程修滿總學分並畢業考核合格,可獲準畢業;畢業環節完成並經院校學位委員會審核通過者,可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各高校可根據專業需要及各自教學實際,適當調整基本學制及學分總數,允許學生在3-6年內完成學業,並規定學生畢業、學位授予標準及申請學位年限。
(1)擁有優良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具備強烈的服務社會意識、責任意識及創新意識;
(3)具備自覺的法律意識、誠信意識、團隊合作精神;
(4)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敏銳的時代意識;
(5)在掌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類學科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較為完備的、符合專業方向要求的工作能力;
(6)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協同能力;
(7)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和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8)身心健康,能通過教育部規定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
(1)系統掌握設計學的基礎核心及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核心知識;
(2)了解設計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特性和國內外設計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研究動態,以及設計學基本研究方法;
(3)能夠運用藝術、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觀察和認識設計問題,具備一定的哲學思辨能力和文學素養;
(4)對相關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
(5)加強印刷、包裝、媒體傳播等領域的視覺規律研究及設計表現的學習及實訓。
(1)了解所學專業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並掌握一定的創新創業基礎技能,掌握設計創意、表達、溝通、加工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獻檢索、設計調查、數據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報告、論文撰寫基本規範;
(2)能基本勝任專業領域內一定設計項目的策劃、創意、組織及實施;
(3)具備相應的外語、計算機操作、網路檢索能力;
(4)可用1門外語熟練進行學術檢索與信息交流,能夠查閱和利用相關的外文資料;
(5)具備製作圖形、模型、方案,運用文獻、數字媒體以及語言手段進行設計溝通及學術交流的能力,以及參與社會性傳播、普及與套用設計知識的能力。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專業課程體系主要由通識教育、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三類課程組成,課程體系中須設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
通識教育課程為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論、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類以及藝術、體育、科技、外語和計算機知識等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為各設計類專業通用的公共專業基礎課程,主要由基礎理論教學和基礎實踐教學兩部分課程構成,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中外設計史、設計概論、設計方法及創新理論等知識體系。
專業教育課程為專業知識傳授及能力訓練課程,由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組成,內容包括各專業領域的課堂授課、社會實踐、崗位實訓和職業實習(包括面向生產與市場的套用實踐性課程以及社會活動)等。
專業選修課程由反映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類學科前沿、學術特色以及具有套用價值的知識單元構成。
理論課程
除教育部規定的公共基礎理論課程外,應開設體現專業教育要求的理論課程。
主要包含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類、藝術、體育、外語、計算機套用教育等課程。除教育部規定開設的課程之外,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包括中外文化通史、藝術史、科技史、美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內容的通識課程。
基礎類課程由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兩部分組成。
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與套用、大學體育等。
專業基礎課程教育主要包括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通用的專業基礎知識課程、基本理論課程與基本技能課程(主要包括中外設計史(含專業設計史、地域設計史等)、設計概論、設計方法、造型基礎、設計表現、設計技術(含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思維、創新理論等)。
包括視覺傳達設計方法(圖形與文字、編排與版式、印刷與製作)、視覺傳達設計創意(象徵與符號、裝飾與圖案、圖形與影像)、視覺傳達設計套用(出版與包裝、展示與陳設、數字媒體設計與製作)、視覺傳達設計傳播(標誌與色彩、品牌與形象、傳播與策劃)等。
實踐教學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開展的實踐教學類型包括專業類實驗(工作室、實驗室)課程、專業類社會實踐、專業類實訓、專業類實習以及畢業設計(創作)與畢業論文(設計報告)等內容。
專業類實驗(工作室、實驗室)課程:工作室專業類課程採取基本理論教學與研究性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全程參與;以案例教學法為主軸,組織具有案例教學特徵的單元內容展開專業技能訓練;實驗室專業類課程則根據專業領域特徵相關前沿技術、創新項目展開實驗性教學與研究。
專業類社會實踐:通常組織較短而務實的校外活動,社會實踐教學內容包含美術館、博物館考察,設計市場及企業機構的參觀見習,城鄉社會調查,以及專業教學課程中的鄉村寫生、基層採風等。
專業類實訓:在校內外設定實訓基地,創建全過程學習平台,在專業教師或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掌握1門專業工作技能的學習方式。實訓方式包括項目實訓、策劃實訓、市場實訓、創業實訓等。
專業類實習:選擇與專業領域相符或相近的社會機構,在專業性工作崗位進行專業能力訓練與合成的學習方式;實習時間一般不少於3個月。實習方式包括設計崗位實習、管理崗位實習、生產加工崗位實習。
畢業設計(創作)與畢業論文(設計報告):立足於專業前沿,理論聯繫實際,儘可能選擇與生產、生活、科研、教育相關的研究性命題,有一定的創新性,鼓勵與企業機構合作,鼓勵選擇實際的設計問題,考慮社會關注熱點。選題過程中應對相關領域的學術背景進行充分了解,掌握命題基本資料、熟悉前人研究成果、知曉相關理論與研究方法;能夠明確選題的研究範疇與創新意義;選題應經指導教師同意,並通過一定的論證過程最終確定。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1)專任教師一般不少於10名,另可根據專業需要從社會聘請一定數量的主講教師;
(2)生師比應控制在11:1~20:1。
(1)教師基本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一般不低於70%;
(2)專任教師的知識範圍應覆蓋專業知識體系所含的知識領域,一般應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3)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於30%;
(4)至少應有正高級職稱者1名,副高級職稱者2;
(5)30~55歲的專任教師不少於總數的2/3;
(6)穩定的教學管理人員不少於2人。
(1)專任教師一般要求具有相應的專業實踐能力、教學指導能力及獨立研究能力;
(2)應具備相應的國際溝通能力,並掌握數位化教學手段;
(3)要有在專業領域內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能把握學科最新前沿動向,能夠帶領、指導和組織教師開展專業教學工作。
設備資源
學校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除保有一定數量的、可覆蓋專業知識體系的圖書、期刊、文獻、影像資料外,每年還應增置一定數量的中國國內外設計專業數據信息庫以供在教學中查詢使用。
學校應具備開放式的網路硬體及軟體服務的平台,方便學生和教師自由便捷地獲取網路知識和相互交流。
重點院校生均圖書不少千100冊,生均年購進圖書不少於20冊;師範院校和地方院校可以略低於此標準,但生均圖書不少千50冊,生均年購進圖書不少於10冊。
各高校應具備基本的教學空間、辦公場所和教學設備,能滿足學科建設、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學場地應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生均面積不小於2平方米,並配備必要的網際網路、計算機終端、影像文獻錄製、儲存、列印、播放等各種設備。
有條件的學校應配備教研工作室、工藝實驗室、教授研究室,以及展示、講座、討論、師生交流等教學輔助空間。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台共享。
各高校應建立健全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
各高校應建設實踐教學平台,並配置需要的設備,以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根據專業領域實踐性教學內涵的特點,建設用於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各種傳統加工車間和用千新技術、新工藝研發的實驗車間,適量配備專業實踐所需的材料、工具;建設1-2個數字媒體實驗教室。
除校內實驗實訓基地之外,各高校應充分利用當地企業資源及科研機構資源,合作建立掛牌實習基地;或將著名設計企業引進校內,在校內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多形式舉辦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吸引社會資源和中國以外的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
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建好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支持舉辦、參加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畫等專題競賽,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
教學經費
新設專業,開辦經費不低於350萬元(或教育部規定的金額;不包括固定資產),每年的正常教學經費不低千75萬元(或教育部規定的金額)。
制訂計畫,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用於教學師資培訓、設備更新和展示條件的改善,以及組織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等。
質量保障
對專業定位、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定、管理評審、教學評估、公眾監督,以及教學質量監控機構、責任人及職責等予以明確規定,建立起對教務運行、教學過程、教學經費、設施建設、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計畫修訂、實踐教學改革等全方位、分層次的質量管理體系。定期進行全面的教學質暈檢查與評估。
建立日常管理、定點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結合的三級管理機制。
日常管理:由院長(系主任)負責對執行本科教學質械保證項目的情況進行日常管理。
定點管理:由專門的質量管理組織或個人對教學質量控制點進行定點管理。實施定點管理的組織有教學指導委員會、督導組等,個人則有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用人單位代表等。
定期管理:由學校和學院組織定期的管理評審、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業評估(認證)、專項評估等工作。
著重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建立領導聽課制度、專家督導制度、同行評議制度、學生評教制度、測評制度。
培養模式
該模式模式以工作室為載體,將教學與實踐融為一體,使導師實現項目式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在有效管理方式和彈性的任務分配方式推動下,通過健全專業教學資料庫、推進項目式教學、增強相互合作能力促進工作室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符合學生個性特點又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
注重工作室培養模式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革新教育實踐考核機制,落實項目教學一體化課程設計。
“雙師型”師資隊伍:教師在進行傳統教學的同時,還要具備在企業進行生產實踐的綜合能力。
項目教學一體化課程設計:通過開展學習、項目工作、實驗 討論對企業的生產流程、市場行銷、 品牌經營以及售後服務進行實踐設計 學習,進而在以學生為項目主體的前 提下,完成專業教學內容。
增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師資力量:學校對教師展開教育教學培養,帶領教師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學習。
確立科學的人才定位和培養目標:轉變傳統以理 論為本的教學觀念,重視實踐教學的作用,對學生基礎技能、實踐操作和素質結構等方面的培養目標進行定位;緊密結合系統合作、職業教育和人才資本理論, 融入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維度,以此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案。
促進企業參與專業課程建設開發:企業要參與人才培養模式目標和方案的制定過程,根據自身特色和市場現狀,給出合理化的意見,增強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性。
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教學評價體系:根據校企合作的需求調整課程編排,設定相關的選修或外出培訓課程,並且需要設定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在教學評價中應該根據校企合作的特點,對學生作品設計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業背景,在構建學生三方面素質的基礎上, 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為具有創新創造意識及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將理論與實踐並重,把教學活動與社會產業實踐、學科研究有機結合,構建最佳化合理的課程體系。 文化創意產業對人才的要求是多維度的,所以,在課程體系中,除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設計課外,還應該設有通識課程和選修課程,實現學科綜合化和多學科交叉性。通過構建專業基礎課程模組、專業課程模組、實踐課程模組,並結合工作室制度和社會實踐平台,可以實現從專業基礎+專業方向+專業 實踐到成果產業輸出的教學閉環,形成“大平台、小模組”的人才培養模式框,與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相適應。
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的有效銜接,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轉變。
在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設計中把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重點,通過校企合作工作室項目創作、視覺傳達設計工作室項目創作、以及將各類競賽題目引入課堂進行創作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就業方向
學生在畢業後可以在新聞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廣告、戶外廣告、企業CIS策劃設計、廣告設計、刊物設計、產品包裝設計、商業手繪、網站形象設計、Flash、影視廣告設計、廣告攝影、欄目包裝、企業形象宣傳片等領域就業,一般在教育部門、廣告公司、設計公司、影樓、電視台、報社、雜誌社、出版社、網路公司、企事業宣傳部門、房地產宣傳部等單位部門任職;或者在科研單位和教育院校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工作或相關的管理、科研、教學工作。
開設院校
地區 | 院校名錄 |
---|
北京 | 北方工業大學 | 北京聯合大學 | 北京工商大學 | 中華女子學院 |
中央美術學院 | 中國戲曲學院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印刷學院 |
北京服裝學院 | 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 | ---- | ---- |
天津 |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 天津商業大學 | 天津財經大學 | 天津師範大學 |
天津理工大學 | 天津科技大學 | 天津工業大學 | 天津美術學院 |
天津城建大學 | 南開大學 | 天津天獅學院 | ---- |
上海 | 上海海事大學 | 上海商學院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師範大學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上海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東華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套用技術大學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建橋學院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 ---- |
重慶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三峽學院 | 四川美術學院 | 長江師範學院 |
重慶科技學院 | 重慶工商大學 | 重慶師範大學 | 重慶郵電大學 |
重慶交通大學 | 西南大學 |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 重慶大學 |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 ---- | ---- | ---- |
河北 | 邯鄲學院 | 衡水學院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 | 華北理工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 | 河北北方學院 | 唐山學院 | 石家莊學院 |
唐山師範學院 | 邢台學院 |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河北經貿大學 | 河北師範大學 | 河北農業大學 | 河北工程大學 |
燕山大學 | 河北大學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滄州師範學院 |
河北地質大學 | 河北科技大學 | 燕京理工學院 | 河北科技學院 |
河北傳媒學院 | 河北美術學院 | 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 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 |
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 | ---- | ---- | ---- |
河南 | 安陽師範學院 | 信陽農林學院 |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 鄭州大學 |
鄭州師範學院 | 新鄉學院 | 許昌學院 | 洛陽理工學院 |
河南工程學院 | 平頂山學院 | 黃淮學院 | 河南科技學院 |
洛陽師範學院 | 周口師範學院 | 商丘師範學院 | 南陽師範學院 |
信陽師範學院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河南師範大學 | 河南工業大學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科技大學 |
河南大學 | 河南城建學院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南陽理工學院 |
安陽工學院 | 中原工學院 | 安陽學院 | 商丘學院 |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鄭州工商學院 | 信陽學院 | 鄭州商學院 |
鄭州科技學院 | 黃河科技學院 |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 ---- |
山東 | 臨沂大學 |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 | 山東女子學院 |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
濟寧學院 | 泰山學院 | 濱州學院 | 菏澤學院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 山東藝術學院 | 山東財經大學 | 德州學院 |
濰坊學院 | 山東交通學院 | 齊魯工業大學 | 山東師範大學 |
山東建築大學 | 青島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青島農業大學 |
魯東大學 | 曲阜師範大學 | 山東農業大學 | 濟南大學 |
青島理工大學 | 青島科技大學 | 聊城大學 | 山東理工大學 |
山東科技大學 | 山東大學 | 濰坊理工學院 | 山東現代學院 |
山東協和學院 | 齊魯理工學院 | 山東英才學院 | 煙臺南山學院 |
青島濱海學院 |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 |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 |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 |
山西 | 晉中學院 | 太原師範學院 | 運城學院 | 太原工業學院 |
山西財經大學 | 山西大同大學 | 山西農業大學 | 太原科技大學 |
中北大學 | 山西大學 | 太原學院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工商學院 |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 長治學院 | ---- |
安徽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 安徽工業大學 | 池州學院 |
蚌埠學院 | 合肥學院 | 銅陵學院 | 滁州學院 |
皖西學院 | 黃山學院 | 宿州學院 | 巢湖學院 |
淮南師範學院 | 安慶師範大學 | 阜陽師範大學 | 合肥師範學院 |
安徽建築大學 | 淮北師範大學 | 安徽工程大學 | 安徽財經大學 |
安徽師範大學 | 馬鞍山學院 | 安徽外國語學院 |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 安徽新華學院 | 安徽三聯學院 |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 |
江西 | 九江學院 | 宜春學院 | 萍鄉學院 | 豫章師範學院 |
新余學院 | 井岡山大學 |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 贛南師範大學 |
上饒師範學院 | 南昌工程學院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南昌航空大學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師範大學 | 南昌大學 | 江西工程學院 |
江西套用科技學院 | 南昌工學院 | 江西服裝學院 | 南昌理工學院 |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 |
江蘇 |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 | 泰州學院 | 常熟理工學院 |
南京藝術學院 | 蘇州科技大學 | 鹽城師範學院 | 南京曉莊學院 |
淮陰師範學院 | 江蘇理工學院 | 南京工程學院 | 金陵科技學院 |
徐州工程學院 | 淮陰工學院 | 常州大學 | 江蘇師範大學 |
南京林業大學 | 南京工業大學 | 江蘇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鹽城工學院 |
常州工學院 | 江蘇海洋大學 | 南京財經大學 | 無錫太湖學院 |
三江學院 | 南通理工學院 |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 |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 | ---- | ---- | ---- |
浙江 | 衢州學院 | 麗水學院 | 中國美術學院 | 浙江財經大學 |
浙江傳媒學院 | 台州學院 | 浙江科技學院 | 嘉興學院 |
浙江農林大學 | 溫州大學 | 浙江工商大學 | 浙江師範大學 |
浙江理工大學 | 浙江工業大學 | 寧波大學 | 浙江大學 |
杭州師範大學 | 紹興文理學院 | 湖州師範學院 | 浙江樹人大學 |
浙江萬里學院 | 寧波財經學院 | 溫州商學院 |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
溫州肯恩大學 | ---- | ---- | ---- |
湖北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 荊楚理工學院 |
湖北科技學院 | 湖北理工學院 | 湖北文理學院 | 湖北民族大學 |
湖北工程學院 |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 武漢輕工大學 | 武漢紡織大學 |
武漢工程大學 | 湖北工業大學 | 武漢科技大學 | 江漢大學 |
長江大學 | 湖北大學 | 中南民族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湖北美術學院 | 武漢體育學院 |
湖北經濟學院 | 湖北師範大學 | 黃岡師範學院 | 武漢學院 |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 湖北商貿學院 |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 文華學院 |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 武昌理工學院 | 武漢工商學院 | 武漢東湖學院 |
漢口學院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 武漢傳媒學院 | 武昌工學院 |
漢口學院 | 武昌首義學院 | 湖北民族大學科技學院 |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 | ---- |
湖南 | 湖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 湖南女子學院 |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 邵陽學院 | 湖南科技學院 | 懷化學院 |
湖南文理學院 | 湖南工商大學 | 湘南學院 | 衡陽師範學院 |
湖南理工學院 | 湖南工程學院 | 湖南城市學院 | 長沙學院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湖南農業大學 | 湖南工業大學 | 南華大學 |
湖南科技大學 | 湖南信息學院 | 湖南套用技術學院 |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
廣東 | 華南師範大學 | 嶺南師範學院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廣東海洋大學 |
華南農業大學 | 廣東工業大學 | 五邑大學 | 汕頭大學 |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 廣州美術學院 |
廣東財經大學 | 韶關學院 | 嘉應學院 | 韓山師範學院 |
惠州學院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肇慶學院 | 廣東東軟學院 |
廣州工商學院 | 廣東培正學院 | 廣東科技學院 |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 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 |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 ---- | ---- | ---- |
廣西 | 梧州學院 |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 桂林旅遊學院 |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 | 賀州學院 | 北部灣大學 | 百色學院 |
廣西藝術學院 | 廣西財經學院 | 廣西科技大學 | 桂林理工大學 |
廣西民族大學 | 廣西師範大學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廣西大學 |
南寧學院 |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 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 |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 | ---- | ---- | ---- |
雲南 | 雲南大學 | 昆明理工大學 | 雲南師範大學 | 昆明學院 |
保山學院 | 文山學院 | 大理大學 | 雲南藝術學院 |
雲南民族大學 | 雲南財經大學 | 曲靖師範學院 | 楚雄師範學院 |
紅河學院 | 雲南工商學院 | 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 | |
貴州 | 銅仁學院 | 貴州民族大學 | 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 | 遵義師範學院 |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 貴州師範大學 | 貴州大學 | 貴州商學院 |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 |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 | ---- | ---- |
四川 | 四川文理學院 | 西華大學 | 四川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西昌學院 | 成都學院 | 內江師範學院 |
樂山師範學院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四川輕化工大學 | 四川師範大學 |
西南科技大學 | 成都理工大學 | 攀枝花學院 | 宜賓學院 |
四川民族學院 | 四川音樂學院 | 四川工商學院 | 成都文理學院 |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
陝西 | 陝西科技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大學 | 安康學院 |
西安文理學院 | 西安美術學院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西安工業大學 |
西安工程大學 | 西安石油大學 | 西安科技大學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西安理工大學 | 延安大學 | 寶雞文理學院 | 鹹陽師範學院 |
陝西理工大學 | 榆林學院 | 陝西服裝工程學院 | 西安翻譯學院 |
西安歐亞學院 | 西安培華學院 | 西京學院 |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 ---- | ---- | ---- |
青海 | 青海民族大學 | 青海師範大學 | ---- | ---- |
寧夏 | 北方民族大學 | 寧夏大學 | 銀川能源學院 | ---- |
黑龍江 | 黑河學院 | 綏化學院 | 牡丹江師範學院 | 大慶師範學院 |
哈爾濱學院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齊齊哈爾大學 | 佳木斯大學 | 黑龍江大學 | 黑龍江工商學院 |
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 | 哈爾濱劍橋學院 | 哈爾濱華德學院 |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
黑龍江財經學院 | 哈爾濱廣廈學院 | ---- | ---- |
吉林 | 北華大學 | 長春工業大學 | 吉林藝術學院 | 長春師範大學 |
白城師範學院 | 通化師範學院 |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 吉林建築大學 |
長春工程學院 | 東北電力大學 | 吉林師範大學 | 長春理工大學 |
長春大學 | 長春建築學院 | 吉林動畫學院 | 長春科技學院 |
長春光華學院 | 吉林建築科技學院 | 長春大學旅遊學院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
遼寧 | 大連理工大學 | 大連海洋大學 | 大連醫科大學 | 遼東學院 |
魯迅美術學院 | 大連外國語大學 | 鞍山師範學院 | 大連民族大學 |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 瀋陽化工大學 | 瀋陽師範大學 | 遼寧師範大學 |
大連工業大學 | 遼寧工業大學 | 大連交通大學 | 瀋陽建築大學 |
瀋陽工業大學 | 瀋陽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瀋陽大學 |
大連大學 | 瀋陽工學院 | 瀋陽城市學院 | 遼寧傳媒學院 |
大連藝術學院 |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 遼寧財貿學院 | 瀋陽城市建設學院 |
遼寧何氏醫學院 |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 ---- | ---- |
西藏 | 西藏大學 | ---- | ---- | ---- |
新疆 | 伊犁師範大學 | 新疆師範大學 | 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
昌吉學院 | 新疆藝術學院 | ---- | ---- |
內蒙 | 內蒙古藝術學院 | 河套學院 | 集寧師範學院 | 赤峰學院 |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 內蒙古大學 | 內蒙古師範大學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內蒙古民族大學 | 內蒙古科技大學 |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 | ---- |
海南 | 海南師範大學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 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 三亞學院 |
海口經濟學院 | ---- | ---- | ---- |
福建 | 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 福建農林大學 | 武夷學院 |
三明學院 | 閩江學院 | 莆田學院 | 泉州師範學院 |
福建工程學院 | 廈門理工學院 | 華僑大學 | 福州工商學院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 閩南理工學院 | 廈門華廈學院 |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 ---- | ---- | ---- |
甘肅 | 蘭州文理學院 | 蘭州大學 |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 蘭州城市學院 |
甘肅政法大學 | 蘭州財經大學 | 天水師範學院 | 隴東學院 |
西北師範大學 | 蘭州交通大學 | 蘭州理工大學 | 西北民族大學 |
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 | ---- | ---- | ---- |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0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