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跡(fodinichnion,複數fodinichnia),為Seilacher(1953年)提出的遺蹟化石五大習性分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覓食跡
- 外文名:fodinichnion
- 地位:遺蹟化石五大習性分類之一
- 複數:fodinichnia
- 提出時間:1953年
覓食跡(fodinichnion,複數fodinichnia),為Seilacher(1953年)提出的遺蹟化石五大習性分類之一。
覓食跡(美食節目)編輯 鎖定 一張行走的美食地圖!網路紅人帶你尋找全國各地犄角旮旯的美食。[1] 中文名稱 覓食跡 國家/地區 中國 類型 美食 主持人 王冠、 ...
覓食跡(fodinichnion,複數fodinichnia),為Seilacher(1953年)提出的遺蹟化石五大習性分類之一。...
動藻跡遺蹟相(zoophycos ichnofacies)位於大陸邊緣到半深海區,靜水或有障壁泥灰、泥灰砂,但缺氧,多為停滯水,或位於風暴浪基面之下。以牧食跡為主,淺覓食跡...
2015-12-03 覓食跡 上海盈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5-12-01 覓食跡 上海盈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5-11-23 我不是明星 浙江衛視 2015-11-02 我不是明星 ...
它的豐度和分異度都比較高,幾乎包括了海底底棲生物遺蹟所有的生態類型,如爬行跡、停棲跡、覓食跡、牧食跡以及少量的居住跡和逃逸跡等,一般以表面遺蹟(爬跡、拖...
種完全不同的遺蹟(同物異跡),例如三葉蟲在海底上爬行產生的足跡稱雙軌跡,三葉蟲在底層形成的停息跡為橢圓二葉形,稱皺飾跡,三葉蟲的覓食潛穴稱二葉石或克魯斯跡...
該遺蹟組合以水平、複雜的覓食跡和圖案型耕作跡(Agrichnia)為特徵。大多數遺蹟呈半浮痕(semirelief),少數呈全浮痕保存。它們的造跡生物主要是食沉積物的底內動物...
生物痕跡構造又稱生物遺蹟構造、痕跡化石、遺蹟化石,是指由生物活動而產生於沉積物表面或內部並具有一定形態的各種痕跡。包括生物生存期間的運動、居住、覓食和攝食等...
組成該遺蹟相的遺蹟類型主要是複雜的覓食跡Zoophycos(動藻跡),它具有由平面到緩傾斜的蹼狀構造,呈精美的席狀、帶狀或倒伏的螺旋狀分布。在泥質沉積物中,它有...
生物遺蹟構造,又稱痕跡化石或遺蹟化石,是指由生物活動而產生於沉積物表面或內部並具有一定形態的各種痕跡。包括生物生存期間的運動、居住、覓食和攝食等行為遺留下...
湖泊相中的生物遺蹟群落與其造跡生物所處的湖區位置密切相關,根據湖盆大小、湖水波動、湖盆開放程度、湖水營養等將湖泊環境中造跡生物劃為3類生態環境區,即外濱...
該遺蹟相以小型水平至近水平簡單彎曲的覓食跡及潛穴為主,有少至中等量的爬行跡,豐度和分異度中等到高。在古生代實例中,以拖跡為主,古生代以後潛穴增加。典型...
覓食跡 由內生以沉積物為食的動物深入沉積物內部,為找尋食物而形成的覓食潛穴。這些動物經常圍繞居住地穿過沉積物形成各種生物擾動構造。許多蠕蟲類是有效的食泥...
遺蹟社群(ichnoguild)是指具有相似的行為習性,屬於相同的營養群,在底質中占據相似的梯序或位置的一群遺蹟種,它們在形成遺蹟化石類型、底質中的活動水平和覓食...
它的豐度和分異度都比較高,幾乎包括了海底底棲生物遺蹟所有的生態類型,如爬行跡、停息跡、覓食跡、牧食跡以及少量的居住跡和逃逸跡等,一般以表面遺蹟(爬跡、拖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