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見思
- 含義:見惑和思惑
- 流派:小乘俱舍宗
- 類型:佛學術語
見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來說,是以迷理和迷事來分別見思二惑,迷於理而起之惑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叫做見惑,迷於事而起之惑如貪嗔痴等五煩惱,叫做...
《次韻劉景文登鄴王台見思》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二句詠贊少年時即詩才出色的佳士劉景文,語言活潑。詩中又以辛勞而失意的“盪子婦”,來比喻...
《次韻劉景文登鄭王台見思五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之一。...... 《次韻劉景文登鄭王台見思五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之一。作品名稱 次韻劉景文登鄭王...
《次韻劉景文登鄴王台見思五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組五言律詩。 ...... 《次韻劉景文登鄴王台見思五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組五言律詩。 ...
時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羆舉動率情,不為巧詐,凡所經處,雖無當時功跡,鹹去乃見思。 原文注釋 ①鐵券:古代皇帝頒賜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種特權的憑證。②讟...
三惑是天台宗所說的三種障惑,佛教天台宗教義。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歸納作三類:一、見思惑,二、塵沙惑,三、無明惑,總稱“三惑”。因為其三惑融...
證須陀洹果者,永不墮三惡道,然而尚須於人、天中往返投生,漸漸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後證四果阿羅漢,方斷盡見思煩惱而永脫輪迴。...
[出華嚴孔目] 流者。即見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眾生入生死海故也。謂四果之人。因修四諦之法。能斷見思之惑。而不流轉三界。故有七流之義焉。(見思惑者...
這五首詩,描摹了五種不同的畫面,處處見思,分分見情。第一首詩是寫春日夕陽之時,女子孤坐獨等歸人的景象。暮色中投,思言難寄。冬去春來,期逝不至。短短...
此境界已斷除了六道所持的見思煩惱,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北傳阿羅漢的果位次於菩薩,為協助佛和菩薩普救世人,各有其護持的主要對象,漢傳...
親見自性觀音,見到親生爺娘,即證妙法。到此地步,能分身百界成佛,名分證即佛。雖確證到妙法佛性,但未究竟,必須到五住究竟,二死永亡,見思塵沙無明煩惱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