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澄(1213—1271年),山西省交城人,祖籍德興府懷來(今張家口懷來縣),字清彥。《元史》有傳。
基本介紹
- 本名:覃澄
- 所處時代:元
- 出生地:山西
- 出生時間:1213
- 去世時間:1271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主要事跡,
個人簡介
覃澄的父親覃資榮曾任金朝的交城縣令,歸附元朝後任元帥左都監兼交城縣令。次子覃澄從小愛好讀書,精通蒙語。19歲便世襲其父親的職位,當了交城縣令。
主要事跡
交城與文陽兩縣相鄰,歷年以來,文谷河水流入交城,交城百姓依靠這條河的水灌溉田地。當時,文陽縣武帥郭某多年截斷河水澆灌個人田莊,交城農民的田園卻澆不上水,不能按時耕種,百姓紛紛到縣衙告狀,而前任縣令無力斷決。覃澄到任後,找到郭帥,給其分析情理,責令其分水給下游,交城農民從而得到實惠,百姓交口稱讚。當時,交城縣境內的地主豪強憑藉官府的威勢,欺壓百姓,覃澄嚴厲打擊不法豪強地主,並依法制裁那些縱容他們的官員。覃澄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穩定社會治安,在百姓中樹立了威望。
蒙古乃馬真後稱制元年(1242年),朝廷為整頓稅制,下令清理戶籍。交城縣由於多年沉積,戶籍管理相當混亂,有人把浮動戶籍填入正籍,徵稅時逃掉,致使稅收難以完成。同時,官吏放債收息,年年積累,本利高達數倍,百姓苦不堪言,官吏派人逼債,農民紛紛逃亡。覃澄親赴京師,覲見皇帝,當面陳述實情。於是,朝廷下令:久年欠債的只準收兩年利息,其餘一律免去;流離農民願回鄉者,免徵三年賦稅。覃澄將此法令傳達下去,招撫逃亡人員回鄉耕地生產,幾年後,交城賦稅年年按時完成。
蒙古憲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掌管天下兵權,並管理大都行政事務。覃澄去晉見忽必烈。忽必烈就把他留在王府任職。不久,又被派為懷門孟路總管,在大旱之年,他領導當地人們開鑿了“唐溫渠”,引沁水灌溉田地,解除了旱情。他還倡導人們在邊埂種植雜糧,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覃澄調任河南路總管。至元七年(1270年),任司農少卿,後升任京兆總管。一年後,覃澄被派往陝西四川道,任提刑按察使。當時,元軍與南宋作戰失利,成都守將嚴忠范退守到一個小城裡。元世祖忽必烈派覃澄接替嚴忠范的職務。覃澄到任後,安葬屍體,修繕民居,救濟難民,招撫逃亡人員,逐漸使民心得到安定。接著,西南民族羅羅斯部請求歸附,覃澄以副都元帥、同知宣慰司事的官銜前往安撫慰問,他到了新歸附地區後,宣布對各族人民一視同仁,制定了共同抵禦外敵的政策。百姓見他政令統一,令出必行,都很高興。至元八年(1271年),覃澄死於任上,時年58歲。與父覃資榮均葬於交城縣城北一公里覃家塋。
覃澄一生為人率直,淡泊名利,不好虛榮。曾經有人請示朝廷為他進封官爵,他聽到這個訊息後,親身趕往中書省辭謝,懇切地說道:“皇上認識覃澄,何需別人推薦呢?”堅辭謝絕朝廷給他的進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