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保霖

覃保霖,男,壯族,生於1922年,廣西柳州市人。家傳壯醫。中南軍政大學文教研究班畢業。現為柳州地區民族醫藥研究所壯醫副主任醫師,廣西民族醫藥協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覃保霖
  • 民族:壯族
  • 出生地:廣西柳州市
  • 出生日期:1922年
  • 職業:柳州地區民族醫藥研究所壯醫副主任醫師,廣西民族醫藥協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壯醫專家覃保霖解密:壯醫、舞蹈、氣功,

人物簡介

長期從事壯醫、中醫臨床醫療及研究工作,用壯醫診療技法為民眾防病治病。曾在柳州市創設壯醫館及民族醫療救助室。發表多篇壯醫學術論文,在區內外有一定影響。主要著作有:壯醫《陶針療法》、壯醫《觀甲診病》《四季鮮花葉透穴療法》《壯醫源流綜論》《壯醫學術體系綜論》《壯醫花山氣功》《壯醫與壯藥》等,是我國最早研究壯醫藥的專家之一。

壯醫專家覃保霖解密:壯醫、舞蹈、氣功

著作《中華鮮花葉透穴療法》
壯族醫藥的起源階段和早期醫療活動中,舞蹈氣功和體育鍛鍊防治疾病受到了特別的重視,這也是頗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這方面的內容,集中反映在壯族先民生產生活的宏大畫卷--花山崖壁畫上面。
現在已經有比較充分的證據,證明花山崖壁畫基本上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至於崖壁畫所反映的古代壯族社會生活內容,由於缺乏明確的相應的文字記載,學者尚在全面深入研究之中。從1984年以來,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廣西中醫學院的科研人員,從民族醫史的角度,對規模最大、圖像最為壯觀的寧明縣花山崖壁畫進行了多次考察。考察結論表明: 在花山崖壁畫所反映的古代壯族社會生活中,確有涉及到防病治病的醫藥衛生方面的內容。在這處高達40多米、寬130多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臨江崖壁畫上面,繪製有1370多個人像。這些人像正面多為兩手上舉,肘部彎曲成90度~110度,半蹲狀;兩膝關節亦彎成90度~110度。側身的人像多排列成行,兩腿向後彎曲,兩手向上伸張。可以說,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圖,都是一種舞蹈動作或功夫動作形象,且似有首領示教。
壯族地區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所致,陰濕多雨,腳氣、風濕、身重著等為常見多發之病症,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故而壯族先民在實踐中創造了這些具有宣導滯著、疏利關節作用的舞蹈動作,並作為永世流傳的防治疾病的方法而繪製下來。花山崖壁畫的文獻記載甚少,但清代汪森的《粵西叢載》轉引張穆的《異聞錄》在述及廣西太平府沿江兩岸的這些崖壁畫時,特別指出: “舟人戒五指,有言之者,則患病。”這當然帶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它首次指出崖畫與疾病有關。人們對於這些手舞足蹈的人像,只能頂禮膜拜。仿而學之,就可防病;相反,如果妄加評論或微言指責,就要受到病魔的懲罰。這種被神化了的傳說性記載,對於我們考察花山崖畫無疑是很有啟發的。
壯醫專家覃保霖先生從氣功的角度考察花山崖畫。認為其中典型畫面,人物正面站樁形式,雙膝微彎成平馬步,雙肘微屈上舉成蓮花掌,按這樣的功式實測,人體重心自然凝聚於臍下氣海丹田,是人體站得最穩的功式。壯族民間練氣功、扛石、舉重均用此功式。左江流域在一個回歸年中,由芒種經夏至回到小暑前後,都有特定時刻太陽正臨當地子午線天頂,這是壯醫選擇的特定氣功日。此時練氣功則因人天地同在一巨觀引線上,故效果最佳。覃氏認為,花山氣功體現了壯醫理論,人與自然界的關係是人天地三氣同步運行,符合關於天體力學的巨觀理論。人體受天體巨觀引力作用,調動體內微觀生理機能,使軀肢臟腑氣血同步運行,健運不息,起到養身健身祛病康復之效。覃氏將春秋戰國時期帶氣功銘文的玉佩、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導引圖帛畫以及廣西花山壯族先民古代氣功崖壁畫,並稱為中國三大氣功文物。
在壯族先民的早期醫療活動中,崇尚舞蹈氣功除了體現在花山崖壁畫的人物圖像外,在壯族的一些其他出土文物上也有所反映。例如在貴縣和西林出土的西漢時期鼓飾紋上面,就有許多舞蹈的形象:舞姿有的重心偏後,上身微微昂起;雙臂前後屈伸,並上、下擺動,似乎是在模仿鷺鳥展翅飛翔時的矯健姿態。至今一些民間壯醫在治病時,還在演示類似花山崖壁畫人像和銅鼓飾紋舞蹈圖像的動作。崖畫所在地寧明縣城的一位老壯醫,以古稀之年獲得1970年廣西全區武術觀摩賽二等獎,可見其雄風猶存。據此可以說,廣泛利用舞蹈導引、按矯氣功治病,是傳統壯醫源遠流長的一大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