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仕泉

覃仕泉

覃仕泉(1957-),筆名冷泉,湖南常德臨澧縣人,土家族,自學繪畫,曾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杜滋齡工作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覃仕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常德臨澧縣
  • 出生日期:1957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中國藝術研究院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代表作品:《七十二行》《鬧正月》
藝術簡介,藝術思想,藝術年表,主要作品,

藝術簡介

覃仕泉,筆名冷泉,土家族,湖南常德臨澧縣人。自學繪畫,曾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杜滋齡工作室,專攻寫意人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常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農民父輩賦予了他質樸與堅韌的本性,使他處事低調,不求聞達,只想乾自己想幹的事。他欣賞北方繪畫的厚重,也欣賞南方繪畫的空靈,即欣賞才情的激揚,更欣賞實在的功力修為。現實主義大師的經典使他傾摹推崇,浪漫主義大師的偉作他也吸取營養水份。他留念逝去,也依戀存在,恢宏沉雄、樸素純粹是他的審美取向。賣漿者流有他的狐朋狗友,文人雅士常使他酣睡醉鄉。在他的筆下,表現的多是湘西北俚俗鄉風、沅澧流域的漢子婆娘。他只想把那些逝去或即將逝去的東西天然平淡地記錄下來,在記錄中找出一些自己的性情和本質。在雅和俗的碰撞中,他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他想在大俗中找出一些大雅來。他喜歡傳統且依付了傳統,拜倒在了傳統的石榴裙下。在依付和拜倒中,他又想個性張揚和自我放縱,這是他一直感到困惑、迷惘的所在。他還在自己摸索,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他想在自己摸索的小道中,找出一條大道來,這條大道一直通到自己認為的“大美”境界。
覃仕泉

藝術思想

淺探傳統中國畫色彩與當代價值
摘要:在以中國傳統哲學的依託下,中國畫色彩歷經從隨類附彩重“周有色”到“墨分五色”的演變。從有色發展到“無色”,形成了中國畫色彩獨有的設色面貌和色彩系統,世易時移,歷史進入20世紀的工業化時代、後現代時代,審美意識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傳統色彩觀在現代境遇中如何轉型,在中國畫多維度、多向度的現代化轉型中該起到怎樣的作用,是當代中國畫眾多問題中很有價值的一個思考方向。
關於中國畫色彩問題,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的水墨畫而言,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圍繞自唐代以後形成並逐漸形成為中國畫主流的文人畫樣式,也即所謂“墨分五色”的色彩命題,當然其中也涉及到“固有色”的觀念。重點之所以放到前者,因為傳統中國畫的一些觀念“山水居首”,“水墨為上”表明作為水墨畫的墨分五色已發展為成熟的色彩系統。
中國水墨畫色彩系統的形成,有一個歷史發展和演進的過程,不了解這個過程,就不可能正確了解中國畫色彩的特點,他的獨特的審美追求和表現規律,就會像有些論者那樣輕率地指責中國畫的色彩不夠豐富和缺乏視覺衝擊力,他們喜用西洋繪畫的色彩傳統和成就,在不經意中貶低我國傳統繪畫色彩語言的價值,這種割裂傳統的認識和價值取向。不利於中國繪畫事業的革新與發展。
當然,不了解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我們也不可能冷靜地全面地認識我國傳統中國畫色彩語言的真實面貌,就會忽視傳統繪畫色彩語言特定的歷史內容,一旦陷於固步自封的境地。背離了歷史審視的目光,也會失去不斷革新不斷進取的銳氣和方向。同樣,會阻礙中國畫的發展和提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國畫又叫丹青,可見,中國畫本來是重色彩的。遠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已有相當複雜的色彩:春秋戰國和西漢色彩斑駁的帛畫;遼陽棒台子漢魏墓壁畫《車騎圖》,有朱,赤。黃,綠,白,赭,黑,墨等幾色,五彩繽紛;隋代展子虔勾勒重彩青綠山水《遊春圖》;唐代大小李將軍的山水金碧輝煌:五代黃筌花鳥鮮艷奪目等,舉不勝舉的歷代名作就是明證,傳統中國畫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了異常豐富的色彩系統,明代楊慎曾經概括指出了“畫家有七十二色”,而這個系統在宋代之前就是建立在“固有色”基礎之上的,我們不能無視這個歷史事實,進而無端抹煞傳統中國畫色彩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其次,時至宋元,水墨畫的崛起並逐漸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它並沒有終止對於繪畫色彩語言的追求和更新。並沒有中斷我國繪畫色彩運用的傳統,而是在新的表現技巧的形成過程中,對傳統的中國的色彩語言進行了大膽的革新,這種革新導致了傳統中國畫色彩系統的形成,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充實,錘鍊為一種高度精粹的獨特的色彩系統,這種高度精粹的獨特的色彩系統,是以墨白這兩種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為主要載體,通過水與墨不同量的融合於宣紙上得滲化,產生黑,白,灰豐富的層次,表現了色彩無窮的變化,如果用今天的色彩構成學中的“蒙賽爾色立體”去剖析這種變幻,它反映在黑白兩極之間的縱軸之上,是色彩明度的變化,與橫向的色相和純度的變化並無直接的聯繫。但正因為此,從自然物象抽取,概括出來的不是模擬自然色彩的黑白關係,卻似乎更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更具有表現性,從而達到以虛當實,虛實相生。不似之似的藝術效果。
從以黑白為主的中國水墨畫色彩系統的形成和變化看,這種新的色彩系統,新的色彩觀是淵源有自的,它不中斷傳統,不反叛傳統,而是執著於新的追求,新的突破,這種突破主要表現為對“固有色”的超越。

  

藝術年表

1995年 連環畫《曾國藩·黑雨》 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6年 中國畫《七十二行》 湖南美展金獎; 1997年 中國畫《鬧正月》 文化部群星獎; 1998年 中國畫《嫁女圖》 湖南美協收藏; 2000年 中國畫《楚風》 文化部群星獎; 2006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杜滋齡工作室就讀; 2007年 中國畫《楚人風情錄·正月》 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 中國畫《楚人風情錄·過年》 第二屆齊白石獎。

主要作品

連環畫:
《三國演義》 湖南少兒出版社。
《曾國藩·黑雨》 湖南少兒出版社。
第八屆全國美展。
常德市“五個一工程獎”一等獎。
《雍正皇帝》 湖南文藝出版社。
《中國十大悲喜劇》 湖南少兒出版社。
《鹿鼎記》 湖南少兒出版社。
《常德名人·風物傳》市文城辦 市藝研所。
中國畫:
《七十二行》 湖南省“四風”美展金獎。
常德市“五個一工程獎”一等獎。
市博物館收藏
《嫁女圖》 省美展優秀獎(未設金銀銅獎)。
省美協收藏
《楚風》 文化部“群星獎”
常德市“五個一工程獎”一等獎。
湖南紀檢書畫展一等獎。
《逝者如斯》 常德市“五個一工程獎”一等獎。
《楚人風情錄·過年了》 中國美協齊白石獎銅獎。
《楚人風情錄·正月》 中國美協第三屆中國畫展。
《廉史圖》 湖南紀檢書“華凌杯”書畫展特等獎。
其他:
《中華根》 主創,常德市博物館永久陳列。
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常德名人館》 設計主創。
常德市文城辦、常德市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