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陰村位於山西省夏縣尉郭鄉西北角,和胡張鄉其毋村相鄰,,耕地面積4500餘畝,現有黨員63名,支村兩委班子成員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陰村
- 人口:2465人
- 氣候條件:氣候溫暖濕潤
- 戶數:全村526戶
- 村民小組:12個
西陰村位於山西省夏縣尉郭鄉西北角,和胡張鄉其毋村相鄰,,耕地面積4500餘畝,現有黨員63名,支村兩委班子成員8人。
西陰村位於山西省夏縣尉郭鄉西北角,和胡張鄉其毋村相鄰,,耕地面積4500餘畝,現有黨員63名,支村兩委班子成員8人。...
西陰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尉郭鄉西陰村的西北部,遺址西北隔鳴條崗近涑水河,東南隔青龍河依中條山,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1926年10月18...
仰韶文化中期的區域文化類型。因山西省夏縣西陰村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於關中、晉南、豫西等地區。陶器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主要器形有卷沿和斂口曲腹...
西陰遺址位於山西省夏縣尉郭鄉西陰村西北部一高地,俗稱“灰土嶺”的地方。北倚鳴條崗,南臨青龍河;西南距戰國時期的古魏國都城“安邑”即“禹王城”8公里,東北距...
夏縣西陰新石器遺址位於中國北部的山西省夏縣境內,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西陰村遺址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1926年由考古學家李濟主持發掘,它是中國考古學者...
本書精選了李濟考古學方面的兩部著作《西陰村史前的遺存》《中國文明的開始》,以及十二篇文章,並收入了有關其生平與學術的介紹文字。 [1] ...
他撰寫的《西陰村史前遺存》、《安陽》及《李濟考古學論文集》等考古學,主編的考古學專集、報告集和期刊,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必讀之作。中國文明的開始(英漢對照...
李濟先生領導的田野工作,以西陰村、城子崖和殷墟之發掘最為著名,其成果獲得全球學界的極大關注。[2] 從清華園到史語所――李濟治學生涯瑣記(修訂本)叢書信息 ...
班村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南村鄉班村北,總面積4萬平方米。該遺址北面黃河,西臨澗河,海拔230米。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始於1992年,1999年田野發掘工作結束。...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西省婁煩縣童子崖村村北丘上。面積約3.5萬平方米。1982年晉中考古隊進行調查並試掘。文化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包含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西陰...
李濟一生活動以主持我國近代考古學第一次田野工作——山西西陰村遺址發掘和領導河南安陽殷墟十五次考古發掘最為著名,其為近代科學意義上的中國考古學的奠基作了重要...
西陰村發掘與中國考古學的歷程 “空方”不空:三峽考古作業分析 考古類型學的實踐與思考 ——重慶萬州石地磅漢代M2初步研究 “世界遺產學”研究的對象與目的...
陀螺是遠古時代就出現的玩具,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中出土了陶陀螺。後來,為延長陀螺的旋轉時間,人們...
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及商代遺址垣曲縣古城南關商代前期城址晉侯墓地屯留縣後河戰國及漢代墓地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山跳峁村唐末五代磚室壁畫墓阿魯科爾沁旗寶山遼...
《小屯、龍山與仰韶》以科學出版社1959年版《梁思永考古論文集》為底本,擬收入論文集中梁思永的七篇論文:《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遠東考古...
《梁思永考古論文集》收入梁思永七篇論述:《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遠東考古學上的若干問題》、《昂昂溪史前遺址》、《小屯、龍山與仰韶》、...
1925年冬到1926年夏,2次到山西夏縣西陰村作考古工作。1927年5月到1932年5月參加中瑞合作的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任中方代理團長3年,發掘到各類爬行動物化石72具。...
主持或參加過侯馬晉國遺址、夏縣西陰村遺址、浮山橋北墓地、鄉寧內陽垣墓地、絳縣橫水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山西省考古學會理事、稷山金墓博物館館長、侯馬南山考古...
他撰寫的《西陰村史前遺存》、《安陽》及《李濟考古學論文集》等考古學,主編的考古學專集、報告集和期刊,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必讀之作。...
此後考古學家相繼在西安半坡村、山西西陰村、武功縣趙村等地發現了與仰韶同期的古文化遺址上千處,考古界把這些統稱為仰韶文化。發現與發掘記...
嘉康傑(1890年—1939年11月18日),又名寄塵,山西運城夏縣胡張鄉其毋村人,...他跑到西陰村北土丘上一座墳園門口,發現門邊有條蛇蛻,卸下草帽往上一蓋,越...
彩陶發現的地點:河南安陽後岡等地,豫西(澠池縣仰韶村、廣武縣秦王寨),淮河上游,晉南(夏縣西陰村、萬全縣荊村及汾水流域各地),陝甘渭河流域,洮河流域,河北、...
全鄉18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2.6萬人。聞夏公路(聞喜—夏縣),埝裴公路(埝掌...所屬的西陰村 相傳為嫘祖的故鄉。嫘祖,傳為西陵氏之女,黃帝之妻,為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