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元代時期,屬播州宣慰司。
明、清時期,屬清平縣。
民國二年(1913年),屬爐山縣第二區第一分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凱里鎮。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凱里鎮改凱里聯保,置凱里聯保第二保(西門)和第六保(龍頭河)。
民國三十年(1941年),凱里聯保改凱里鎮,仍稱第二保、第六保,上隸凱里鎮。
1950年11月,改稱凱里鎮第二村、員盼拘第六村,後稱西門村、龍頭河村。
1962年,置西門居民委員會。
1968年,改置解放西路街道。
1971年,改置老街街道。
1972年,更名朝陽精白街道。
1983年,更名西門街道。
1985年5月,西門村和龍頭河村劃歸西門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西門街道轄7個社區、1個行政村:州府、大閣、果子巷、慨紋記光明、沿江、西門、第六玻璃廠、龍頭河。
截至2020年6月,西門街道轄7個社區、1個行政村,街道盼燥求辦事處駐西門街13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西門街道北部高,有大閣山、龍井山(梁乃鑽慨精子上)、看牛坡、蔣家山環列,形成天然屏障,其北麓寬平,往西逐漸向清水江傾斜,形成本區最低處。清水江往西有草嶺坡、回頭坡、擦耳岩山環列、與龍場鎮相隔。
水文
西門街道境內主要河流清水江自西南入境,向東北流入灣溪街道,過境約3千米。金井河自東向西流入,經過龍頭河村匯入清水江。
自然災害
西門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倒春寒、雪凌、冰雹、雷擊等。
人口
2011年末,西門街道總人口45863人。另有流動人口6766人。總人口中,男性23462人,占51.16%;女性22401人,占48.84%;總人口中,以苗族為主,達20054人,占43.73%;漢族19142人,占41.74%;侗族4771人,占10.40%;其他少數民族1896人,占4.13%。超過4000人的少數民族有苗、侗2個民族,其中苗族2005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5%;侗族4771人,占17.9%。2011年,人口出生率9.48‰符邀笑,人口死亡率4.03‰,人口自然增長率5.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22人。
經濟
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億元,同比增長5%,城街道居民人可支配收入24922元,同比增長12%,農村居民人可支配收入8879元,同比增長1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西門街道有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2373人,專任教師117人:國小6所,在校生7406人,專任教師29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656人,專任教師118人,國中適齡人口轎嘗鞏棵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西門街道有社區衛生醫療服務中心1個;病床10張,固定資產總值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957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西門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06戶,人數4641人,支出1125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8戶,人數506人,支出60.29萬元,比上年增長54%。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950人,參保率73.08%;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05人,參保率100%。
交通
西門街道境內有308省道經過。
歷史文化
西門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西門片區而得名。
經濟
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億元,同比增長5%,城街道居民人可支配收入24922元,同比增長12%,農村居民人可支配收入8879元,同比增長1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西門街道有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2373人,專任教師117人:國小6所,在校生7406人,專任教師29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656人,專任教師11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西門街道有社區衛生醫療服務中心1個;病床10張,固定資產總值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957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西門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06戶,人數4641人,支出1125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8戶,人數506人,支出60.29萬元,比上年增長54%。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950人,參保率73.08%;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05人,參保率100%。
交通
西門街道境內有308省道經過。
歷史文化
西門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西門片區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