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絲綢

西部絲綢是由西南財經大學西e團隊創辦的第一個四川絲綢專賣網。於2011年獲得三創杯全國商務電子大賽三等獎。2012年開始投入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部絲綢
  • 性質:第一個四川絲綢專賣網
  • 運作時間:2012年
  • 名譽:三創杯全國商務電子大賽三等獎
項目運營方,運營模式,文化背景,

項目運營方

西部絲綢是校企合作的典範。由四川順成紡織,南充千年綢都第一紡兩個絲綢公司提供貨源,資金支持和倉儲指導。由西南財經大學的學生創業團隊進行網上銷售業務的開展,產品的推廣以及售後服務的解決

運營模式

西部絲綢採取O2O線上線下相結合,生產倉儲與推廣行銷相分離的新模式。行銷團隊位於成都市溫江區的西南財經大學,生產公司位於南充市嘉陵區燕京工業園區。行銷團隊與生產公司相互配合,專注於各自所擅長的領域,實現無縫對接。同時在南充市設有實體展廳,方便用戶的線下體驗與感受。此外,還利用微博等方式,對南充市的中國絲綢主題公園,中國絲綢博物館,成都錦里,成都安靖蜀繡之鄉等進行宣傳。普及關於四川的絲綢文化,絲綢常識。

文化背景

南充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嘉陵江中游,是四川省絲綢工業的中心,位列中國4大蠶桑生產基地和20個絲綢工業重點城市之一。  據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華陽國志》記載,周初,今南充、西充、南部、閬中等地所產蠶絲織物已經成為周王朝貢品。  秦漢時期,各縣令皆勸課農桑,絲綢業一躍成為南充社會經濟的一大支柱。廣安等縣從漢章帝時起,就實行了以布帛為租,是歷代用絲綢為田賦的開始。“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則真實反映了這一時期南充的社會現狀。  南北朝及隋朝時,南充各縣實行均田制,除男授80畝、女授20畝露田外,每人另給20畝永業田作桑田。蠶絲之月,女皆事蠶。當時,朝廷對地方官員採取以帛代祿支薪,官階越高,則帛越多。  唐宋650年間,南充更是“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有綢、綾、錦、絹、絲等10多種產品被定為朝廷常貢。此間,果州花紅綾由長安輸往日本,名揚中外。  元代,忽必烈的“國以農桑為本”政策,對於南充絲綢的發展起到過積極作用,但因戰亂紛繁,南充絲綢業趨於停滯和衰敗。  明代,統治者規定耕地5畝以上必植桑麻1畝,違者交絹一匹,刺激蠶桑生產。閬中、蒼溪等地所產的水絲,精細光潤,暢銷吳、越、閩等地。表明此時南充的絲綢也恢復到了相當的水平。  清入主中原後,官府也注重絲綢發展,閬中、蓬州等地均勸課農桑,西充等縣還明令穀雨之後差不下鄉,停徵停訟,以不誤蠶時。“田中清水盈盈,陌上新桑扶疏;農夫揮鞭叱牛,村姑攀枝採桑”。在南充這塊廣袤土地上,到處呈現出一派栽桑養蠶的繁忙景象。  民國初,西充縣占山鄉人傅駿山投資白銀萬兩,在南充都京壩開辦興隆絲廠,後改名為六合絲廠。1915年,南充吉慶絲廠生產的醒獅牌揚返絲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膺頭獎。這次獲獎,使早已聞名遐邇的南充絲綢再次飲譽中外。用這種揚返絲織成的華貴衣料和舞襪,曾轟動巴黎,暢銷歐美。時隔10年,六合絲廠的金鹿鶴牌生絲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又一次將南充絲綢推向了世界絲綢業的巔峰。  1931年,日本生絲打入國際市場,在上海廉價拋售,致使國內生絲大量積壓,損失慘重。六合、同德兩廠為渡過難關,合併為同六絲廠,聯手抗日。同六絲廠時為世界最大繅絲廠,擁有千餘台繅絲機,1600餘名工人,是現在中國絲綢業40強企業中排名17位的南充六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為保護民族傳統產業,1938年,蔣介石曾親自訓令四川省政府轉飭各蠶區行政長官,嚴禁私賣私繅改良蠶繭。  南充絲綢業的興旺發達,繁衍了浩如煙海的燦爛絲綢文化。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曾寫下了“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等詠贊南充絲綢的優美詩篇。“誰言農家不入時,小姑畫得城中眉。一雙素手無人識,空村相喚看繅絲”,這是南宋大詩人陸游應邀赴漢中,路過岳池農家時,對當地繅絲盛況和淳樸的習俗所作的描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