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

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蘭州大學。實驗室是從1975年成立的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冰川凍土研究室(專業)發展起來的, 實驗室於2000年8月立項建設,2001年9月通過教育部驗收並正式對國內外開放,2004年通過教育部的首次評估。現任實驗室主任為陳發虎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李吉均院士,副主任為秦大河院士和丁仲禮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開設地點:蘭州大學
  • 成立時間:2000年8月
  • 現任主任:陳發虎
簡要概況,研究領域,科研平台,學術團隊,項目成果,合作交流,

簡要概況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從1975年成立的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冰川凍土研究室(專業)發展起來的, 實驗室於2000年8月立項建設,2001年9月通過教育部驗收並正式對國內外開放,2004年通過教育部的首次評估,2009年通過教育部二次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現任實驗室主任為陳發虎教授。2009年11月,依託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成立實體性研究機構—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負責實驗室日常運行和行政管理,孟興民教授擔任院長。

研究領域

實驗室以理解我國西部乾旱和高寒環境系統的形成演化為主要研究目標,以完善和創立有重大國際影響的中東亞乾旱環境變化理論為長遠目標,以氣候和全球變化的區域回響為研究重點,以乾旱區的主要地表過程為研究特色,形成有重大國際學術影響的乾旱環境研究實體。開展青藏高原隆升及其乾旱環境的形成演化、乾旱環境變化、氣候變化,風沙過程和風沙地貌、以及全球變化的區域回響和影響等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認識乾旱區生態水文過程、沙漠化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覆蓋變化過程,探索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的相互作用,並對西部的重大災害環境問題進行攻關,為西部地區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支撐。

科研平台

實驗室負責自然地理學國家重點學科,有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實驗室是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單位。掛靠有國際INQUA的RACHAD工作組,中國地理學會環境變化、中國第四紀研究會的乾旱環境和中國資源學會的乾旱半乾旱區資源3個專業委員會,國家基金委和德國基金會的“中德乾旱環境”聯合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西部資源環境”網上合作中心等6個國內外學術機構,協辦《Frontier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雜誌。實驗室以自然地理學國家重點學科和第四紀地質學為依託,以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變化”國家創新群體和“乾旱環境變化”國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的研究力量為核心。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測試中心是實驗室的技術平台,分設七個分支實驗室:年代學實驗室、古地磁和環境磁學實驗室、地球化學實驗室、礦物岩石學實驗室、微體古生物學實驗室、環境考古實驗室、樹輪學實驗室,共有實驗技術人員10人。實驗室總面積為5000平方米,設備總值為4050萬元,其中有3200萬元世界一流的儀器設備。

學術團隊

現有研究人員6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兼職院士3人, “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2 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人才計畫入選者9人。

項目成果

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達400多項,包括:8項國家“973”計畫項目的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4項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以及“西部環境變化”國家創新群體和“西部環境變化”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項目(簡稱“111計畫”)“等。實驗室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和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6項;在國內外高水平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

合作交流

1、2012年9月22日上午,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南京師範大學共建“乾旱環境與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在我校逸夫科學館隆重舉行。我校黨委書記王寒松,校長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吉均,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所長馬巍,副所長馮起、王寧練,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田立新,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副院長楊生榮,我校副校長安黎哲、陳發虎等出席了儀式。中科院蘭州分院、中科院寒旱所、南京師範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我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相關學院、研究院負責人,“乾旱環境與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科研骨幹參加了儀式。儀式由王寒松主持。王寒松、周緒紅、馬巍和田立新共同為“乾旱環境與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揭牌;周緒紅、馬巍和田立新代表各協同單位共同簽署了“乾旱環境與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共建協定。
2、2011年1月6日上午,應我校副校長陳發虎教授和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院長孟興民教授邀請,美國西密西根大學賀纏生教授來我校交流訪問,並做學術報告。在此期間,校黨委書記王寒松在逸夫館會見了賀纏生教授。王寒松簡要介紹了我校地學的發展現狀,肯定了地學學科的發展成就;對賀纏生有意來蘭大做“千人計畫”表示熱忱歡迎。雙方就今後的工作計畫、相關支撐條件等交換了意見。賀纏生教授報告會由孟興民主持,我校和中科院寒旱所近百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賀纏生在題為“Watershed Sc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Western China”的學術報告中詳細闡述流域水科學研究的意義、流域水資源管理的內涵、特點和範疇的基礎上,分析了氣候變化背景下水文水資源過程機制變化及回響,並提出乾旱區水資源研究應考慮的重點問題。他還以我國西北內陸地區黑河流域的大尺度徑流模型為例,闡述了氣候變化、土壤、水文、土地利用、人類活動在流域分散式模型中的耦合關係。他的精彩報告拓展了與會師生的研究思路,提升了學科認識,使與會師生受益匪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