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玉皇廟

西街玉皇廟

晉城西街玉皇廟位於山西晉城市城區前進路北端的西大街。始建於828年,唐代文宗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街玉皇廟
  • 地理位置:山西晉城市城區前進路北端的西大街
  • 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9;00-18;00
歷史沿革,建築景觀,建築碑記,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西街玉皇廟位於山西晉城市城區前進路北端的西大街。
據玉皇廟院內西側碑文所載,該廟始建於唐代文宗戊申大和二年(即公元828年),距今已有1182年之久。後代歷朝屢有修復改建。
清康熙丁未年(即公元1667年)澤州知州景文魁(東北遼東人)主政期間,創起“堆金會”(類似現在的募捐基金會),由各界人士捐資銀兩共280餘兩,置買廟田44餘畝,用租金以供祭祀之資。在此期間,由陳奇宏等人督工,玄廟觀道人蘇通宗率徒子徒孫王法珠、蘇靜淳等人參與,對玉皇廟進行了全面修葺,將所有建築作了精密細緻的油漆彩繪,對各類塑像進行了整形和金裝。

建築景觀

玉皇廟面積約3000平方米,廟內現有正殿、東西耳房、拜廳以及東西走廊和舞台。院內原有兩株千年唐柏,甚是壯觀。
玉皇廟所用的孔雀綠、孔雀藍琉璃瓦屋脊均是明代琺瑯器,是一種名貴陶器。據說這樣的琉璃瓦在北京只有一片,已被作為極為重要的文物予以保護。
玉皇廟正殿前拜廳奮力挑起的斗拱,沒有一枚鐵件,全是極為精緻的木質榫接組合結構,環環緊套,千年不鬆脫,是建築行的極上乘精品。
廟內現存石碑八通。即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鐫刻的《重修羲黃殿藥王祠記》、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鐫刻的《西街廟捐銀贖地一案》碑記、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立《郡城西街玉皇廟創起堆金會置買廟田題名碑記》、由知州景文魁撰寫的《重修玉皇廟記石碑》以及鑲嵌在正殿拜廳東西兩側山牆上的《香老協贊題名的捐資》石碑兩通和東耳房內東牆上鑲刻的捐銀石碑一通。另外,橫支在廟內西邊的《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總理山東鹽法道加七級簡庵王公祿位》石碑一塊。這塊碑是記錄清代光祿大夫總理山東鹽法道王廷掄的碑位。王廷掄,子簡蓭,號起岩,祖籍是澤州大箕的楸木窪村。乃明末清初富可敵國的澤州大富商王泰來(即王自振)的長孫。王廷掄生性儒雅,愛好詩文。初任山東青州通判,升戶部員外郎,又轉本部河南司郎中,授福建汀州府知府,贈光祿大夫。他為官清廉,從不貪私。修文廟、置學田、治河道、振災民、贍孤獨,多有善政。在任山東鹽法道時蕩平盜寇,扶助商人,安撫平民,政績卓著,深得人心。康熙皇帝曾給其贈詩兩首,對其加大讚揚,並贈金扇一把和莽袍一襲,以褒其忠勤。

建築碑記

一、《重修羲黃殿藥王祠碑》位置在東耳房山牆外側內鑲嵌著,主要記述了給藥王殿捐資人員的花名,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鐫刻。
二、《西街廟捐銀贖地一案》碑文,鑲嵌在藥王祠同一牆的南面,是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鐫刻的。
三、《創起堆金會置買廟田題名碑記》,立在廟院拜廳前西側,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丁未秋七月立。由鄉進士趙嗣彥撰寫碑文。碑文中闡明玉皇廟始建於唐代文宗戊申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明英宗己卯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重修補葺傾圮並創營拜殿。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丙午澤州知州景文魁(東北遼東人)主政期間,又改建西殿東閣建左廊等並對全廟進行彩繪金裝。在此期間,知州景文魁(東北遼東人)首先帶頭捐出俸銀三十兩,曾任陝西潼關道中軍守備,後封昭勇將軍,贈榮祿大夫的澤州大箕人衛正心(字翼中)捐銀二十兩,另有辛科二甲武進士餘光祿、信官嚴維梓、舉人侯選知縣趙嗣彥等人分別捐銀十兩、五兩不等。總計捐銀二百八十兩八錢。置買廟田四十四畝五分五厘。所收租金供廟內祭祀活動開支。
此碑共記載了32名捐贈銀兩的人員。由社首陳奇宏、王興邦等11人督工,住持僧人為玄妙觀道人蘇通宗、徒子徒孫王法珠、蘇靜淳等5人。
四、《重修玉皇廟記》石碑,立在廟院拜廳前東側。是時任澤州知州景文魁(東北遼東人)撰文、郡貢生李采書篆。碑中記載了玉皇廟的地理位置在西城城隍廟僅數武之處(五步為一武)。文中闡述了重修玉皇廟的原因是從明代英宗順天年間至康熙年間經歷了200餘年的風雨,廟貌均有損壞,必須進行修繕。碑中記述了由二月開工,落成於八月中秋。
五、《香老協贊題名碑記》之一,此碑鑲嵌在拜廳兩側的西山牆外牆上,刻有200餘名捐資者的姓名。該碑風化損壞程度比較嚴重。立碑年代不詳,
六、《香老協贊題名碑記》之二,此石碑鑲嵌在拜廳東側山牆的外牆上,也同樣刻有200餘捐贈者的姓名,碑文比較清晰可辨,推測系乾隆中期所立。
七、《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總理山東鹽法道加七級簡庵王公祿位》石碑。該碑原放位置不詳,現用磚支在廟院西側,碑高137厘米,寬41.5厘米,厚18厘米。這塊碑是祭祀清代光祿大夫總理山東鹽法道王廷掄的碑位。推測,廟中可能有一紀念王廷掄的祠堂。王廷掄,子簡蓭,號起岩,祖籍是澤州大箕的楸木窪村。乃明末清初富可敵國的澤州大富商王泰來(即王自振)的長孫。王廷掄生性儒雅,愛好詩文。初任山東青州通判,升戶部員外郎,又轉本部河南司郎中,授福建汀州府知府,贈光祿大夫。他為官清廉,從不貪私。修文廟、置學田、治河道、振災民、贍孤獨,多有善政。在任山東鹽法道時蕩平盜寇,扶助商人,安撫平民,政績卓著,深得人心。康熙皇帝曾給其贈詩兩首,對其加大讚揚,並贈金扇一把和莽袍一襲,以褒其忠勤。
八、《捐銀題名碑記》,此碑立在東耳房屋內的東內牆上,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鐫刻。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晉城市城區玉皇廟(平安街北11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