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舊西藏只是被動適應自然環境,和平解放西藏以來到1983年開始了西藏的生態建設,而1983年起生態建設技術出現大突破、發展到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建設階段,成為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領域的巨大亮點,成為新時期的一個特徵。山南地區在被稱“造林禁區”的雅江兩岸築起了一道“綠色長城”,還建設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西藏多地也在進行防護林建設。西藏的生態文明建設走向了更高的歷史階段。

基本介紹

歷史基礎,山南市雅江防護林建設,造林禁區,技術突破,辛勞推進,偉大成績,新的推進,拉薩河流域防護林建設,日喀則市雅江防護林建設,其它,

歷史基礎

舊西藏長期處於封建農奴制的統治之下,生產力極低下,基本處於被動適應自然條件和對自然資源的單向索取狀態。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起步於西藏和平解放以後,並隨著西藏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得到發展(見詞條“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國家派遣林業技術人員對雅魯藏布江流域部分地區進行考察,並在拉薩市西郊七一農場開展育苗造林試驗,為在西藏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改善生態奠定基礎。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以後,西藏以鄉土樹種為主,掀起了大規模的民眾性義務植樹活動。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使西藏人民實現了由千百年來被動適應自然,進入主動改造自然的質的飛躍。1975年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立,林業局作為政府部門,1977年農林部組織了對西藏全區的第一次全面森林資源清查,1978年起,為適應造林綠化的需要,各地先後建立苗圃近50個,引進、馴化、培養了數十種適宜西藏生長的造林綠化樹種。1983年正式成立自治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此後,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西藏的防護林工程群和農業示範區

山南市雅江防護林建設

造林禁區

山南(山南地區改名山南市)是藏文化、藏民族的發源地,雅江是藏源山南之源,這條功勳卓著的“母親河”,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卻成了困擾老百姓生產生活的“害河”。受地形地貌影響,雅江流經山南境內,水流變緩,河道變寬,水汊交織,水系成格線狀。再加上乾濕季節明顯,致使江水流量差異巨大:夏秋澇、冬春旱,常年交替。特別是冬春季,水量驟減,大片的河灘裸露出來,河谷風又大,導致沿岸地帶沙化明顯,年年沙塵肆虐。護林員達瓦堅參祖祖輩輩生活在雅江南岸,提起小時候雅江的樣子,他仍記憶猶新:“在我兒時的記憶里,雅江是一條可怕的大河,雨季水漫過河道,淹到村頭;旱季水退到江心,兩岸砂石裸露、沙丘起伏,一颳風,漫天黃沙,從南岸都看不到北岸。每當我不聽話時,阿媽就嚇唬我,說江水會把我們捲走,風沙會把我們吹跑。江岸邊的草、樹都很少,莊稼也長不好,有時候貢嘎機場的飛機都飛不了,沙塵還會吹到澤當甚至是拉薩去,百姓深受其害。”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拉薩-山南的公路環境:舊貌變新顏
1980年代初,飽受風沙之苦的沿江民眾在政府的要求下開始進行植樹造林,然而,冬春的乾旱、夏秋的洪澇和不期而至的狂風揚沙,卻讓人們的付出沒能得到及時的回報。“春天種下去的樹苗,到夏秋就被大水沖走,即使不被沖走,到冬天也挨不過風沙和乾旱,好多人說這裡是‘造林禁區’‘春天栽、秋天亡,到了冬天下灶膛’就是那時候的寫照啊。”
扎囊縣扎其鄉羅堆村護林員貢嘎索朗回憶說:“嚴重時,沿江公路被沙子覆蓋,車子陷在裡面出不來,民眾家門口被沙子堵得嚴嚴實實,出不了門。”
因此,防沙治沙,把沙丘變成綠洲,是山南人民巨大的心愿。

技術突破

提起防沙治沙,山南人會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人——原山南地區林業局局長李純祿。據李純祿回憶,1967年,他從拉薩到山南時看到,雅魯藏布江兩岸幾乎沒有一棵樹,惡劣的環境讓他萌生了在雅魯藏布江兩岸造林的願望。1982年,李純祿從洛扎縣調到山南地區林業局工作後,便開始在(澤當鎮)雅魯藏布江兩岸試驗造林。那時,李純祿滿腦子都是造林的想法,他一有空就往雅魯藏布江沙灘上跑,有時一待就是半天,研究土質、查閱資料。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李純祿在作技術指導
1983年的春天,李純祿等人在雅魯藏布江澤當段成功造出了80畝固沙林。向“造林禁區”的挑戰首戰告捷!能在“造林禁區”里種活一片樹林,在當時成了極為轟動的大新聞,人們振奮不已。(河流固沙林是早期形態的防護林)。李純祿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山南沿江防護林營林技術體系研究”科研項目,他們創造的修築“丁字壩”和“大苗深栽”等雅江防護林營林技術研究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這為後來的大面積造林防沙治沙積累了寶貴經驗。

辛勞推進

禁區長出了樹木,這一成果徹底掀起了山南人植樹造林的高潮。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雅江沿岸民眾的造林經驗得到不斷推廣,山南的造林浪潮也一年高過一年。貢嘎縣林業局原局長、今年67歲的艾拉回憶道,“當時規定,幹部每年都有10棵義務植樹的任務。如今,這一傳統一直在延續。”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禁區長出樹木
1988年,西藏高原第一個工程造林基地——(李純祿主持設計和主管的)澤當萬畝人工林基地誕生了。後來,各縣區、各機關單位都在雅魯藏布江的沙灘上建立了自己的造林基地。
澤當防護林基地:資料待補充。
苗圃基地知名的代表人物
邊久是扎囊縣扎其鄉羅堆五村村民,也是山南民間治沙防沙第一人,被鄉鄰親切地稱為“樹爸爸”。1991年山南地區林業局把一片76畝的荒地交給邊久,邊久在這裡挖井、圍欄、平整土地,建起了苗圃基地。1992年同樣在結巴鄉,他又開荒建起了一個310畝的苗圃基地,在這個基地邊久平整土地、種樹,整整幹了5年。建立了渠道關係、學會了育苗技術,懂得了苗圃管理,也有了一些積蓄,他開始盤算著能否辦一個個人苗圃基地。2000年邊久萌生了在家鄉建一個苗圃基地的想法。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邊久辦起了扎囊縣首個個體苗圃基地。2017年邊久的苗圃占地面積450畝,各種苗木260餘萬株,年均出圃苗木40餘萬株,年產值200餘萬元。曾經的荒灘變成了綠洲。邊久堅信,一個地方只要有水、有土,管護得法,樹就能活。僅上過國小的他,通過學習研究,對幾十個樹種的習性了如指掌。“樹種下去,過了冬天才算成活。”為了讓樹苗在高寒地區成活,邊久反覆試驗,找到了“訣竅”:種樹時,在距地面10厘米左右的地方鋪一層塑膠布,再蓋上乾土,就能防止樹根被凍壞。浪卡子縣卡龍鄉加珠村位於羊卓雍錯湖邊,海拔4400多米。村委會主任達瓦找邊久,請他幫助種樹。邊久免費送給村里5千棵樹苗,並培訓村民種樹方法。達瓦說,邊久的辦法確實管用,絕大多數樹苗都活了。邊久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種樹上,幾乎天天和樹打交道,還常常到內地考察,選樹種作試種,他在西安大雁塔下發現白皮松“挺拔、俊俏,而且四季常綠”,下決心引到家鄉,經過試種,白皮松長勢良好,他一下子引進了上千棵。最難種的雪松也郁郁青青。為了選出適合高原地區生長的苗木,邊久到內地的很多地方去購買過樹苗。他說,在這個基地一次種100棵樹苗,經過一個冬天,一般只有30棵左右能存活下來,邊久並不氣餒,最後他選出了56種樹種在基地里種植。在2004年起的5年間,邊久一直與家人分居兩地,他一心撲在苗圃基地的建設上,每個月只回家2-3次。正是憑藉著不懈的努力、巨大的決心以及種樹的經驗與技能,邊久成功地建起了苗圃基地,還把面積擴大到了現在的560畝。現在,邊久每年銷售苗木的收入是200多萬元,除去購買樹苗的成本和支付工人工資,他能掙到30-40萬元左右。自治區林科院評估,邊久的苗圃價值過億元。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邊久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邊久苗圃基地
桑耶鎮桑耶居委會的退休老支書次仁桑珠,帶領民眾在雅江邊種下了2.4萬畝樹。直到現在,老人每年仍堅持種樹,他堅信,總有一天雅江邊的所有沙丘都會變成森林。
護林管理知名的代表人物
山南市2018年有3.2萬多名民眾直接參與“防護林”管護,林業項目每年為民眾增收9000多萬元。
乃東區澤當鎮甲村今年72歲的達瓦堅參,是山南市最早一批護林員;兒子達瓦歐珠27歲從部隊退伍後成為護林員,守護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已有23年。以前雅魯藏布江兩岸缺綠,達瓦堅參深有感觸:“過去,春天風大,沙子吹得到處都是,不僅吃的飯里有沙子,更嚴重的是沙子把莊稼埋了。”“村子周圍都種不活,更別提在雅魯藏布江兩岸的沙子裡種樹了。”就在達瓦堅參等人心灰意冷時,傳來了澤當鎮雅魯藏布江邊種出80畝固沙林的訊息,那時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守護好這片綠。”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達瓦堅參在清理樹枝
1997年,達瓦堅參還是一名鄉村教師,那時市林業局在尋覓護林員,他毅然決然選擇報名。當時護林員的工資是按天算的,一天只有10塊錢,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家裡人也都極力反對。為守護好這片林子,達瓦堅參還十分“不近人情”。樹苗剛種下去的時候,會有牛羊跑去吃幼苗,樹苗長成後又會有人跑到林子裡亂砍亂伐,每當這時候,達瓦堅參便會及時制止,實在不聽的,達瓦堅參就請林業部門的人來處理。逐漸地,在達瓦堅參的“耳提面命”下,越來越多的村民認識到植樹造林的好處。通過達瓦堅參的“牽線搭橋”,甲村還從林子裡的老樹上選用優質枝條進行扦插,成功地在雅江邊種出了100多畝林地。

偉大成績

1980年代以來,山南人民數十年如一日,齊心協力、艱苦奮鬥、勇往直前,在被稱“造林禁區”的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兩岸造林45萬畝,築起了一道長160多公里、平均寬1.8公里的“綠色長城”(2018年數據),有了西藏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書寫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雅魯藏布江(山南段)防護林,是在“澤當萬畝林”和“澤當防護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固沙林”到“萬畝林”再到“防護林”,不僅僅是名稱的變更,也不僅僅是樹林面積的增加,而是質的飛躍。防護林除了植樹造林外,還增加了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等項目;造林方式從義務植樹為主向“造、固、封、播、擋”等工程造林轉變,造林地從枯水季沙灘向兩岸沙漠、階地和洪積肩延伸;造林速度也明顯加快,年造林面積由原來的4000畝至5000畝猛增至20000萬畝左右。截至目前,山南人民在“造林禁區”築起了一道長160多公里、平均寬1.8公里的“綠色長城”。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雅江防護林帶與上南市
山南市通過雅魯藏布江兩岸生態治理,兩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大面積的流動或半流動沙丘變成了綠洲,流動沙丘面積減少80%,過去沙害嚴重地區的糧食產量增加了近一倍。
防護林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而且為山南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山南市災害性沙塵天氣也由上世紀80年代的60餘天下降至2016年的8天,大幅度改進了雅江沿岸地帶人們的自然生活環境。
到2018年造林4500多萬株,是山南人民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結果。為了植樹造林,山南人民不僅戰風沙、斗酷暑,有的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至今,人們仍不會忘記,1997年春天,貢嘎縣崗堆鎮崗堆村民眾乘坐牛皮筏到雅魯藏布江北岸植樹時,因為水面風大,牛皮筏翻入江中,十多人喪生。為了不耽誤植樹,山南人民把羊油灌入傷口,再撒上羊糞灰,纏上羊毛,製成了“創可貼”。

新的推進

新途徑:近年來,山南市通過與北京師範大學西藏農牧學院等科研部門合作,探索出了高海拔地區防沙治沙的新途徑、新方法。營造防沙固沙林5580畝,草(石礫、樹枝)方格固沙1500多畝,播種沙生植物1000多畝,在示範區外圍封沙育林5萬多畝,湧現出貢嘎縣森布日村、乃東區結莎居委會等千畝人工造林示範區和乃東區金魯居委會、扎囊縣德吉新村等生態示範村。
另外,建立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
生態扶貧項目:2017年,山南市利用市場機制,引入億利集團、蒙草集團(蒙草種業)等科技公司,為防沙治沙注入了新動力。——山南市治沙生態扶貧項目,內容包括防沙治沙工程、生態防護林建設工程、特色經濟林建設、生態小鎮建設四個部分,涉及山南市的扎囊縣、貢嘎縣、乃東區、桑日縣及瓊結縣,總建設面積約65萬畝。該項目由全國沙漠治理領先企業億利資源集團主導實施,共同投資300億元。——項目旨在改善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態環境,同時提供就業機會和產業支撐,助力西藏精準扶貧。項目採用“公司+農戶”“企業+基地”的運作模式,優先為當地貧困戶提供種樹、養護等就業機會。——公司將採用“氣流法造林技術”“甘草平移技術”“沙漠綠洲邊緣滴灌造林配套技術”等,提高造林種草的成活率。記者看到,工人拿著造林水槍在沙地上打出栽植孔後,其他工人迅速將沙柳枝插入栽植孔。不多久,一片沙柳就種植完畢,孕育起綠色的暢想。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蒙草集團參與的生態扶貧
生態建設推向家家戶戶:雅江固沙林—防護林工程得到一批技術,政府把技術推向家家戶戶,提高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來,山南市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積極鼓勵義務植樹,大力實施農村“四旁”植樹和“見縫插綠”工程,打造了西藏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縣2個、生態鄉鎮57個、生態村337個,主要道路、河流、城鎮周邊都被打造成了美麗“綠洲”。山南市大力開展“消除無林鄉鎮、無林村組、無綠院落、無林農戶、種樹空白”的“五消除”行動,一個又一個“無樹戶”穿上了綠衣裳,成為了“有樹戶”。——2018年,經過春季植樹行動,山南市已全面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村”“無樹戶”,創建美麗示範村(居)15個、51所學校、94座寺廟院內及周邊栽植樹苗25.34萬株。今年,山南市將繼續鞏固植樹效果,確保院院有綠色,戶戶能成蔭。——
僅2018年,山南市就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0.6萬畝、封山育林3.2萬畝、防沙治沙6.7萬畝,澤當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以上,每一個人都是植樹造林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拉薩河流域防護林建設

拉薩河是雅江的支流。2011年來,拉薩市及周邊地區造林綠化工程已完成人工造林12.16萬畝,封山育林15.7萬畝,防護林建設工程總體實施情況良好,任務完成率達到了100%,平均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拉薩河岸的防護林
拉薩市及周邊地區造林綠化工程,人工造林林種全部為防護林,樹種都選用抗旱、耐瘠薄的楊樹、柳樹和榆樹等;封山育林採取的是全封或半封。

日喀則市雅江防護林建設

南木林縣
自日喀則市區行車半小時25公里,過了雅江,經過一段崎嶇的石子路,到了北岸南木林縣生態示範區
2011年2月,在南木林縣雅江北岸荒沙深處(主要在艾瑪鄉),平整土地,拉開了建設雅江北岸生態開發區的序幕,這是“十二五”期間山東援藏幹部中心管理組確定的投資1.59億元的生態開發區重點援藏項目,將形成集牧草種植、畜牧養殖、特色加工、生態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開發區(用湘河的水順地勢灌溉),改變雅江北岸生態,造福當地農牧民。(到2013年完成投資2千多萬元,取得階段性成果和經驗)、、、開發區後來升級為示範區,2014年進入大開發、大種樹的階段。
2015年3月,西藏自治區啟動了總投資約300億元的“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建設(至2030年),南木林縣是“兩江四河”此工程的(日喀則市)示範區和起步區。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南木林縣雅江北岸
縣林業局局長次仁頓珠說:在戈壁荒灘種樹並非易事,需要平整土地、挖溝、客土、施肥,然後才能栽樹。之後防旱、防寒、防治病蟲害尤為重要,澆水、塗白、修剪、打藥等不可缺少。三分栽,七分養。
到 2017年,南木林縣示範區累計完成國家投資1.5億元,植樹造林3萬餘畝,防沙治沙1.8萬餘畝;栽植新疆楊、柳樹、藏川楊等各類苗木192萬餘株,建設綠色走廊林網50公里,造林成活率達95%;樹木涵養水源、固沙治沙效果初步顯現,含氧量提高5%,空氣濕度增加10%,示範區已初步形成林成片、田成方、路成網、渠成系的生態建設大格局。2018年至2019年4月,南木林縣又在示範區外種植了一萬畝生態林。另外,實驗結果證明,在南木林縣打造海棠元寶楓兩個產業鏈條是可行的。附帶種植的經濟林沙棘掛果,作飲料資源。
西藏防護林建設工程
南木林縣雅江北岸綠化成果
2019年盛夏,驅車行駛在拉薩至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的318國道上,雅魯藏布江畔,視野所及之處綠樹成蔭,讓人很難想像,這裡幾年前還是風沙的源頭。

其它

山南市雅礱河生態綜合整治
山南市隆子河生態林防護林建設
日喀則市年楚河防護林建設
阿里地區獅泉河盆地生態林防護林建設
怒江西藏段防護林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