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蛇綠岩

《西藏蛇綠岩》是地礦部地質研究所、中科院地質研究所為主要完成單位,王希斌、鮑佩聲、鄧萬明、王方國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蛇綠岩
  • 主要完成單位:地礦部地質研究所、中科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王希斌、鮑佩聲、鄧萬明、王方國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19880040
項目名稱
西藏蛇綠岩
主要完成單位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中科院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王希斌、鮑佩聲、鄧萬明、王方國
獲獎證書編號
KJ-88-2-4
獎種
科技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該成果是喜馬拉雅地質研究項目的專題成果,是迄今我國有關西藏(除阿里地區)蛇綠岩方面的最為系統全面的專著。深化了對西藏主要蛇綠岩帶的基本特徵和有關的鉻鐵礦床形成規律的認識,豐富了蛇綠岩的基本理論,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科學價值。 成果的主要貢獻是: 系統地總結和論述了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及藏北班公湖-怒江蛇綠岩帶的組合、層序和基本特徵,指出了這兩個帶記憶體在著不止一種蛇綠岩類型,存在著與不同構造環境相聯繫的多種火山岩組合和沉積類型,論證了蛇綠岩層序中各組成單元之間的關係; 查明了上述兩個岩帶蛇綠岩的形成時代,藏北岩帶為侏羅紀,雅魯藏布江岩帶為早白堊世;侵位時代,藏北岩帶為早白堊世,雅江岩帶為晚白堊世; 查明了長期未能解決的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與其北部上白堊統日喀則群之間的關係, 把南側上侏羅-下白堊統火山-沉積岩系同北側的下白堊統劃分開來進行研究,認為它們分別代表特提斯演化的兩個不同階段。此外還找到了蛇綠岩侵位的主構造面——蛇紋混雜岩,從而為分析蛇綠岩形成時的大地構造環境和侵位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總結了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和藏北蛇綠岩各自的獨特特徵,提出了它們的成因模式和構造模式,為闡明喜馬拉雅地質構造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據; 對上地幔部分熔融事件在鉻鐵礦床形成中的作用和機制進行了探索,對今後鉻鐵礦成礦理論研究和實際找礦都有重要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