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一、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高等教育基本情況分析
(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需求和發展戰略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
世界屋脊”之稱,全區面積120.22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8,2007年全區常住人口為277.00萬人。進入新時期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思想,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認真實施“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全區各族幹部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深入開展反分裂鬥爭,“十一五”規划進展順利,跨越式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發展實現歷史飛躍,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原因,西藏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在全國仍處於落後行列。2007年,全區GDP僅為342.19億元,財政收入23.14億元。自治區“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力爭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到2010年全區人均GDP與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進入全國中等行列,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然而人才基礎薄弱、高層次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西藏發展的瓶頸。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和跨越式發展,急需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
西藏長期面臨著尖銳複雜的反分裂鬥爭,國際敵對勢力始終把西藏作為西化、分化我國的戰略突破口,支持、利用達賴集團從事分裂活動。達賴集團也從未放棄其“西藏獨立”的圖謀,不斷製造事端,破壞西藏穩定,大肆散布“西藏文化毀滅”等謬論。使用各種手段拉攏腐蝕青少年,與我爭奪下一代。2008年發生的拉薩 “3·14”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再一次表明了西藏反分裂鬥爭的長期性、尖銳性和複雜性。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西藏社會政治穩定,回擊達賴集團“西藏文化毀滅論”,挫敗達賴集團分裂祖國圖謀,需要我們又好又快發展民族特色學科和專業,培養更多西藏建設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實施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本積累。不斷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幹部培訓,培養適應跨越式發展的黨政幹部隊伍、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專業技術隊伍和高素質勞動者隊伍。建設技術推廣、資源共享、研究開發三大科技平台,努力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二)高等教育現有布局、結構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區高等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改革、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步入了又好又快發展時期。
截止2008年底,全區有高等院校6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高等職業院校3所,在校生2.94萬人,高等教育入學率19.7%,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西藏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建設行列,今後的發展站在了更高起點上。全區有95個本科專業108個點,覆蓋了除軍事學外的11個學科門類。1998年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授予單位,199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現在三所本科院校均已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學位授予點從最初的3個發展到目前的18個。現有在校研究生52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17人,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3人。2006年自治區教育廳啟動了高校重點學科規劃和建設工作,第一批立項建設了包含中國少數民族史(藏族歷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美術學(藏族美術)、生態學、民族醫學(藏醫學)等在內的自治區首批20個重點學科。
(三)學位授權體系建設需求和人才培養需求預測
由於西藏經濟發展滯後、氣候惡劣、農牧區人口比例大、人口整體素質較低、教育總體水平不高、基礎仍十分薄弱、教育成本高等特殊區情,我區高等教育總體水平還較低,結構不盡合理,尤其研究生教育所占比例低,需要加快發展高層次研究生教育。
根據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針對反分裂鬥爭需要,結合西藏高原特點,依據現有學科基礎,需要進一步加強民族特色、高原特點學科及優勢學科的建設,為西藏培養更多“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層次人才。由於歷史與環境等原因,西藏引進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較為困難,所以,通過此次立項的授權學科與支撐學科建設項目一方面可以填補我區學位授權體系的空白,一方面立足區內培養博士層次的人才,以達到基本滿足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培養需求的目的。
二、擬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及授權學科專業名單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8-2015規劃周期的地區分類及立項建設單位限額,結合我區實際,2008-2015規劃周期內擬新增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其中,西藏藏醫學院作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單位,以特殊類申報,由國家統籌考慮。2016~2020年分配我區立項建設單位預測限額1個,該規劃周期內將西藏民族學院作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進行立項建設。
本著“急需、特色、優勢”的原則,西藏大學規劃建設的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為:中國少數民族史(藏族歷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美術學(藏族美術)、生態學。西藏藏醫學院規劃建設的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為:民族醫學(藏醫學)。
三、擬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及其學科專業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
(一)擬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學位授權體系發展建設需求的適應性分析
把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建設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培養更多高層次優秀人才,不僅是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戰略實施的需要,也是西藏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對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建設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諧西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把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建設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是鞏固西藏安定團結大好局面的迫切需要。西藏處在反分裂鬥爭的前沿,把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建設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研究平台,大力發展民族特色學科、專業,提高西藏人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層次,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促進西藏社會政治穩定、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回擊達賴集團“西藏文化毀滅論”、挫敗達賴集團分裂祖國圖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把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建設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西藏大學是我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西藏藏醫學院是全國唯一單獨設定的藏醫藥高等院校。立足區內高校,把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建設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培養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可以填補西藏沒有培養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空白,可以改變西藏引進高層次人才困難的現狀,是解決西藏高層次人才匱乏問題的有效途徑。
第三、把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建設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建設高素質藏學研究隊伍、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迫切需要。藏學研究是黨和國家西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學是世界四大傳統醫學之一,既是祖國民族醫藥學中的精華,也是世界傳統醫藥學中最具特色和優勢的民族醫藥學科。目前,藏學、藏醫藥學研究隊伍中拔尖人才、領軍人物缺乏,中青年學術骨幹不足,研究古藏文和梵文的人才已出現嚴重斷層。國際上,西方敵對勢力和達賴集團打著“藏學研究”的旗號,極力歪曲西藏的歷史、文化和現實,欺騙輿論,蠱惑人心。因此,要不斷擴大當代中國藏學在國際藏學界的影響,進一步確立中國藏學在國際藏學界的權威地位,維護國家發展大局和戰略利益,必須按照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中發[2005]12號)的要求,大力“培養一支堅持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藏學研究隊伍”,特別是要培養、造就一批年富力強的高層次青年學術骨幹,牢牢占領藏學研究陣地,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四、把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建設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是最佳化西藏高等教育結構、實現西藏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自身需要。西藏是全國唯一沒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省(區),高等教育辦學層次不全、結構不合理,嚴重影響著西藏高等教育的發展。為滿足西藏各族人民民眾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西藏需要提高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等高校的辦學層次,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更好地促進西藏高等教育的發展。
(二)擬新增學位授予單位及其主要學科現有條件和水平分析
西藏大學
1)學校基本情況
西藏大學是自治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2004年9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訂《共建西藏大學協定》,西藏大學成為區部共建高校。2007年10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 “優秀”等次。2008年12月,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學校現有
文學院、
理學院、
工學院、
醫學院、
藝術學院、旅遊與外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范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工程技術學院等13個學院政法學院、師; 62個本科專業,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10大學科門類。有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1個,自治區重點學科13個。有國家級野外定位站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6個。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1.25億元,圖書總藏量117餘萬冊,校園網是CERNET西藏主節點,建有西藏地區一流的多功能體育館。
全日制在校生10373人,各類學生15156人,形成了普通本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遠程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累計培養了3萬多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開創了一條在極具特殊性的高原少數民族地區興辦現代高等教育的路子,已經成為西藏創新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成為我區對外開放與交流的重要視窗,為西藏的繁榮進步、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校始終堅持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與合格建設者為宗旨,以弘揚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為己任,積極探索適應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辦學之路。成立之初,學校提出:“發揮優勢、提高質量,把西藏大學辦成具有西藏區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綜合性大學”的辦學目標。1989年、1991年,胡錦濤同志先後2次蒞臨西藏大學檢查指導工作,作出了“西藏大學的發展必須和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協調起來,專業應拓寬”的重要指示。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指導下,西藏大學近幾年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和巨大的變化,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特別是研究生教育,從無到有,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快速發展,為舉辦博士研究生教育打下較好的基礎。
第一、高度重視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步。
藏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學校高度重視民族優秀文化的挖掘、傳承與發展。現設有藏語言文學、
藏族歷史、
藏族音樂、藏族美術、藏漢翻譯、民族新聞、藏族建築等特色專業,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民族文化專業體系。
積極搶救與保護藏族優秀文化遺產。已全部完成扎巴老人說唱的17部《
格薩爾王傳》的錄製工作,出版專著11部。成功發掘了已經失傳近40年的唐卡顏料的傳統製作工藝。勉唐派、欽澤派兩個藏族唐卡繪畫流派,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過設立藏戲藝術、藏族舞蹈、唐卡繪畫等專業方向,培養了一大批藏族傳統歌舞表演、藏戲與唐卡繪畫等方面的優秀傳人。
在科學研究中,學校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和各學科融合、交叉的大趨勢,全面推進文、理、工、農、醫、管理等學科的交叉研究,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以解決西藏實際問題為研究重點,不斷提升學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實力。近五年來,先後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5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項(含4項合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3項(含3項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6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部委科研項目98項,自治區科技項目57項,國際合作項目19項,橫向合作項目17項,共獲科研經費6852.58萬元。在立項的科研項目中“藏文文字識別研究及其實現”、“西藏拉薩地區酒精性肝病的監控與防治”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培育基金項目資助;“西藏高寒乾旱退化生態系統恢復技術與模式”、“西藏高寒植物種群生存機制研究”分別獲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973”預研項目資助;“清初蒙藏聯合治藏及其意義研究”獲200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立項,屬西藏高校首次獲該基金重點項目資助;“傳承與創造——西藏傳統音樂的結構形態和結構技法在當代音樂創作中的套用”獲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科研資金資助,是我區高校首次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專項資金資助;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藏跨越式發展中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研究”、“西藏藏藥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格薩爾》的宗教文化研究”等結項驗收結論為良好,併入編了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2006年勉唐派、欽澤派兩個藏族唐卡繪畫流派,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五年來,學校教師發表論文1129篇,十餘篇高水平學術論文被SCI和EI收錄,羊八井宇宙線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參與研究並完成的論文“星際宇宙線的各項異性和共旋”發表在《Science》上。出版專著、譯著(含教材)40餘部,學校專家編著出版的《東嘎藏學大辭典》、《中國藏學史(1949年前)》、《藏族美術史略》、《藏族文學史(上、下)》、《西藏地方近代史》等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五年來,學校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項,其中, “藏文計算機鍵盤布局和輸入編碼方法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藏族美術史略》、《中國藏學史(1949年前)》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藏傳佛教對元代經濟的影響》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項成果獲國家林業局科研成果獎;3項成果獲首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一等獎、二等獎;11項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二和三等獎。獲專利7項。6項成果獲國家和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校合作、面向西部,創建基於天地網的新型教育資源共享體系”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校的藏文信息化研究已成為一大特色與亮點,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除前述成果外,學校承擔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的“跨平台藏文輸入法”、“藏文OFFICE辦公軟體”、“藏文數字行動電話”、“陽光藏文Windows平台5.0”等科研項目所產生的相應成果已廣泛套用於西藏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用戶中; “GB/T22034-2008信息技術 藏文編碼字元集鍵盤字母數字區的布局”、“GB22323-2008信息技術 藏文字元編碼集(基本集及擴充集A)24×48點陣字型 吾堅瓊體”、“GB22238-2008信息技術 藏文字元編碼集擴充集B” 等成果均已成為國家標準,其中,“藏文字元編碼集擴充集A”獲得了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2008年度“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藏文信息處理軟體研發及套用推廣” 項目獲得中文信息學會2008年度“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三等獎”。
學校高度重視學科與專業建設,實施了重點學科與專業建設工程,緊緊抓住“區部共建”、“質量工程”等重大機遇,每年投入上千萬元用於學科與專業建設。包含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少數民族史、美術學、生態學在內的13個學科均已建成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另外,數學與套用數學、農學、臨床醫學3個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美術學、草業科學被批准為自治區級特色專業;“馬克思主義祖國觀 民族觀 宗教觀 文化觀教育概論”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藏族歷史、藏族文學理論、教育學、植物學等25門課程成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大力構建學科平台,建成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1個——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藏文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野外定位站1個——林芝高山森林系統定位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西藏大學宇宙線開放實驗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6個;校內外實習基地92個(含非直屬附屬醫院2個,教學醫院9個)。這些基地與平台為學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師資隊伍特別是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成績顯著。學校共有教職工1400人。其中,專任教師759人。師資隊伍中,具有碩、博士學位的占教師總數的39.5%;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教師總數的35.1% 。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青年教師獎”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寶鋼優秀教師獎”6人,“自治區教學名師”7人, “自治區教學能手”與“自治區優秀教師”17人,享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政府津貼18人,自治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21人。有兼職教授39人、客座教授83人、名譽教授19人,其中有兩院院士4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多民族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2007年,藏語言文學教學團隊被批准為國家級教學團隊,躋身全國100支國家級教學團隊行列;2008年,植物學教學團隊被批准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第三、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加強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西藏大學是西藏首批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藏語言文學和藏族歷史兩個碩士點1999年正式招生。十年來,學校通過提高導師隊伍質量、完善研究生課程和培養方案、加強經費投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等措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現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中國少數民族史(藏族歷史)、美術學(藏族美術)、音樂學(藏族音樂)、行政管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生態學、水利水電工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預防獸醫學、森林培育等11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另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自1999年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至今,已經招收碩士研究生10屆441名,畢業7屆146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他們的整體知識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畢業論文質量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依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與四川大學開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招生4屆,畢業1屆,為學校下一步獨立開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第四、辦學條件不斷改善。2004年以來,通過實施西部一省一校、區部共建和西藏大學改擴建工程項目,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總建築面積由12萬平方米增加到38.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由4167萬元增加到1.25億元,實驗條件得到根本性改變;建立了數位化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從不足20間增加到115間;生均運動場面積由8.5平方米增加到11.8平方米;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20萬冊,建立了獨具特色的藏文典藏室,有藏文古籍藏書10萬冊,其中有不少絕版本、孤本;各類電子信息資源總存儲量70TB,其中的文獻資料庫為全校的教師與研究生提供較好的科研資源。1997年,學校成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西南地區西藏主節點;1999年至2007年期間,學校累計投入3800多萬元,用於校園網基礎設施和網上各類套用系統建設,校園網從無到有,實現了老校區主幹一千兆,新校區主幹一萬兆,實現了校園網路無盲點和各校區之間的互聯互通。校園綠化面積為46.7萬平方米,2007年先後獲得自治區“園林式單位”、國家級“綠色學校”稱號。
2)主要學科現有條件和水平分析
<1>中國少數民族史(藏族歷史)
藏族歷史專業在全國高等院校中屬於最早設定的一個特色專業,該學科於1998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我區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並從1999年開始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2006年,中國少數民族史(藏族歷史)學科被確定為西藏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該學科為西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截至目前,已有近500名本專科生和33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他們都已成為西藏各條戰線的骨幹,為我區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平措次仁、嘉措頓珠、楊化群教授等藏學專家的精心培養和帶領下,湧現出了強俄巴·次央、許廣智、次旦扎西教授等一批後起之秀,形成了紮實而雄厚的學術梯隊。現有專職教師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講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7人;50歲以上的4人,40-49歲的20人,30-39歲以上的13人。師資隊伍學位層次高、職稱結構合理、老中青相結合。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學術積澱,該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在國內外藏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尤其是在漢藏關係史、西藏文化史研究、西藏古代史和西藏近現代史研究等方面,特色鮮明、優勢明顯、成果卓著。
中國藏學研究所是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所以來,以中國少數民族史(藏族歷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和美術學(藏族美術)、音樂學(藏族音樂)四個碩士點為依託,充分發揮西藏大學在地緣、資源、人才和學科建設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積極開展西藏歷史、藏族語言文學、藏族音樂、藏族美術等多領域學術研究,產生了一大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科研成果。2000年以來,共承擔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6個,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約21項。
<2>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
1998年該學科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我區首批碩士授權點,並從1999年開始招收了首屆碩士研究生。2006年被評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007年,藏語言文學教學團隊榮獲國家級教學團隊稱號。
本學科現有專職教師5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講師22人;碩士24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5人。藏語言文學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知識、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的國家級教學團隊。該教學團隊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名,寶鋼優秀教師7名,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1名,自治區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4名,自治區級優秀教師8名。
在課程設定方面先後開設了藏族古代文學、近代文學、民間文學、西藏民俗文化史、藏族古代詩學、藏族文學概論、藏族文學史、藏族民間文學、藏漢語言比較、語言學概論、藏族美學、比較文學、藏族修辭學、英雄史詩《格薩爾》等特色課程。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學術積澱,該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在國內外藏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尤其是在藏漢語言比較、藏文信息化、藏族古代文學研究方面,特色鮮明、優勢突顯。
2003年以來,出版《藏族詩學聞思智囊》、《藏漢語法對比》等19部專著;2004年以來,編寫出版了符合現代編寫體例的《梵文入門》、《藏文文法》等13部專業教材。在《中國藏學》、《西藏研究》等藏學權威刊物上發表210篇學術論文;承擔9項科研課題,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各部委項目4項,其他項目3項。其中邊巴嘉措教授參與的藏文計算機鍵盤和輸入編碼方法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藏文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擔的2005年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跨平台藏文輸入法研發”項目,經專家鑑定認為該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自1999年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至今,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專業已連續招收10屆,總計169名學生,畢業7屆,共授予碩士學位53名。在讀碩士研究生108人。該學科經過30多年的本科教育和10年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了6000餘名本科生和53名碩士研究生。他們中絕大多數在偏遠、艱苦的基層工作,為西藏的繁榮進步、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美術學(藏族美術)
2000年掛靠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碩士點招收首屆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並於同年正式獲碩士學位授予權,迄今已招收8屆碩士研究生,畢業7屆,畢業7人,在讀6人。該學科開設的“藏族美術理論與技法”、“藏族美術比較學”、“西藏現當代美術研究”等均為全國高校碩士點中唯一的研究方向。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的“藏族美術學科”,是在著名藏族美術家丹巴繞旦教授的帶領下,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把具有上千年歷史的藏族傳統繪畫藝術的傳承從民間或寺院,引入到了高等學校,並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開創性的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通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西藏大學美術學科團隊的職稱、學歷等結構都趨於合理,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等各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為申報博士學位授權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學科共有專職教師3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講師10人。碩士生導師8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12人。形成了一支職稱結構較合理,老中青相結合的的學術隊伍。
2004年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8項,發表論文共92篇,出版學術專著 6 部,其中,《西藏美術史略》2006年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與國內外諸多高校與學術機構建立有長期交流合作關係,參加了在世界幾十個國家舉行的國際藏學會、美術作品展覽和在國內舉辦的“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藏學研討會”、“美術教育研討會”、“藏族藝術與岩畫研討會”、“古壁畫保護和維修國際學術研討會”、“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專業性學術研討會與展覽。
<4>生態學
生態學學科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徐鳳翔教授創建,本著以努力揭示西藏高原生態優勢、合理開發西藏高原生物資源為宗旨,以高原(高山)生物為研究對象而建設,歷經二十餘年的發展逐漸壯大,在高原生態學研究領域已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特色。
1985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農牧學院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成立,標誌著我區的生態學學科建設工作正式規範啟動;1992年,藏東南森林生態定位研究被正式納入原林業部全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隨著1995年開始的全國支援西藏工作的實施,生態學學科建設工作進一步得到飛速發展,學科團隊被評為自治區“九五”先進集體;2003年,生態學學科(專業)點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開始全國統一招生並啟動本學科專業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2005年11月,作為學科發展主要工作基地的西藏高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成功晉升為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06年,生態學學科相繼通過了由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和國家林業局分別組織的重點學科(點)的評審,成為了我區首批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和國家林業局的重點學科點。可以說,經過二十餘年的艱苦創業和努力,生態學學科已發展成為我校的一門專業設定合理,實力較為雄厚的優勢學科,尤其是在西藏高原森林生態學領域,教學和科研各有特色又互為關聯並相互支持。
本學科現有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2人,講師(助理研究員)2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學科帶頭人為鄭維列教授。學科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具碩士學位的16人,有3人被國家一級學會聘任為理事,1人為我區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為我區學位委員會理學評議組成員,絕大部分人員的年齡在45歲以下,學術團隊成員的專業基礎厚實,學術思想活躍,具開拓性,使本學科具有很大的潛在優勢。
本學科專業業務工作主要依託於農牧學院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和資源與環境學院。自學科建設工作正式開展以來,已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級別的科研項目50餘項,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本學科點已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有關部委廳局重點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經鑑定獲原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其它各類各級自然科學或科技進步獎近10餘項。已出版《西藏高原森林生態研究》、《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中國西藏山川植被》、《西藏野生花卉》專著四部,在《生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林業科學》、《林業科學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2000年以來,學科平台已先後為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諸多單位學者的訪問研究或研究生培養提供了便利,建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在區內外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學科自身也得到了較為全面的發展。
近來,根據相關方面的結構組成變化和學科自身發展的要求,並結合西藏社會發展對本學科專門人才的潛在需要,又逐步增設了旅遊生態和草地生態等研究方向。自2004年以來,本學科已累計招收攻讀生態學科碩士學位的研究生36人,畢業12人,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西藏藏醫學院
1)學院基本情況
西藏藏醫學院成立於1989年9月,是全國唯一單獨設定的藏醫藥高等院校。1998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藏醫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9年招收民族醫學(藏醫)專業碩士研究生,2003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學位單位,2004年開始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藏醫學博士學位研究生。
學院占地面積82133平方米,建築面積41748.87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100萬元;圖書館藏書71000多冊(卷),其中藏醫藥學古籍資料22348卷、傳統藏醫藥教學彩色唐卡81幅;實驗標本中心收集有藏藥材標本1000餘種;建有校園網、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計算機室等教學設施;建有全國第一家藏醫藥學和天文星算學博物館。
學院設有1個民族醫學(藏醫)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本科專業、1個本科專業方向、3個專科專業,各類學生1511人,其中,研究生45人(碩士研究生42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3人)。教職工171人,其中,專任教師89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25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29人;聘有專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27人和指導小組成員10人、客座教授24名;在教師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藏醫藥醫師資格考試命題首席專家1人,國家和西藏自治區藥品評審專家2人,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傳承人3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
學院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培養教育基地1個:藏醫藥優勢學科繼續教育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藏藥(生藥)學;自治區重點學科2個:民族醫藥學(藏醫基礎理論)、中藥學(藏藥學);自治區精品課程5門:藏醫人體解剖學、藏藥植物學、藏醫內科學、藏醫外治學、藏醫藥理學。
學院現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2個(藏醫學基礎實驗室、藏藥學基礎實驗室);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藏醫藥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藏醫藥與高原生物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2個(藏藥新藥實驗室、藏醫臨床實驗室)。
近年來,學院的科研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先後承擔了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5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研究,承擔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教育部等10項省部級科研課題研究。組織編寫的《四部醫典·大詳解》獲國際藏醫藥學術研討會“宇妥杯”金獎,並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西藏自治區科技突出貢獻獎、第13屆中國圖書獎; “藏醫水銀提煉法”、“藏藥仁青常覺配伍技藝”等項目被國務院批准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四部醫典·後續醫典部注釋》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學院在教材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組織編寫了全國第一套藏醫專業本科教材《藏醫專業本科教學大綱》、全國第一套藏藥專業本科教材(21世紀規劃教材),其中《藏醫專業本科教學大綱》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西藏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並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藏醫專業本科教學大綱》。
目前,學院擁有1所專家門診、1家藏藥廠、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5所教學醫院、1個非直屬教學藥廠。藏藥廠2004年通過GMP認證,現生產藏藥品種達64種,製劑類藥品200多種,其中24種藥品獲得國家批准文號,7個品種被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名錄,3個品種被評為自治區名優產品,2個品種被評為國家技術創新優秀產品並列入“全國重點科技項目計畫”和“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
學院對外學術交流合作日趨增多,先後派遣專家赴港澳台、美國、英國、德國、瑞士、日本、巴西、義大利、俄羅斯、匈牙利等24個國家講學。1994年在英國開辦了一個藏醫班,為11個國家的45名醫生授課。2000年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在拉薩成功舉辦了“2000國際藏醫藥學術會議”。
西藏藏醫學院在二十年的辦學歷程中,藏醫本科教學和藏醫碩士研究生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設施和條件進一步完善,學術隊伍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已逐步成為國內外認可的培養藏醫藥高層人才和研究藏醫藥的權威機構和基地。
2)主要學科現有條件和水平分析
藏醫學科已構建了一支以資深專家為主體,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學科隊伍44人(含客座教授、副教授1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講師及相當技術職稱18人,高級職稱人員占59.1%;35歲以下10人,36-55歲15人,55歲以上19人,45歲以下人員占50.0%;具有博士學位3人,另有3人在讀,碩士15人,具有研究生學位占47.7%;有博士生導師3人(聯合培養),有專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27人。學術隊伍品德高尚、團結協作,專業知識淵博,年齡結構基本合理,形成了一個老中青結合的學術梯隊,具備較高的教學科研水平。
伴隨著藏醫藥現代高等教育的起步、發展乃至學科專業體系的逐漸完善,藏醫學學科在新老專家學者學術傳承和凝練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3個各具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藏醫醫史與文獻研究、藏醫基礎理論和藏醫臨床套用,為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科成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為西藏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近五年來學院先後獲得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自然基金等國家級項目近16項,獲自治區級項目20餘項。特別是國家863項目、973項目及“十一五支撐項目”等國家重點項目落戶學院,集中反映了西藏藏醫學院目前所具備的科研能力及水平。同時,學院採用各種激勵機制,鼓勵教職員工開展各類校級項目。目前學院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經費超過2000多萬元,三年內可支配科研經費為950多萬元,平均每年經費為316.7萬元。五年來本學科在國內重要民族醫藥與藏醫藥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0多部,《四部醫典大詳解》、《藏醫專業本科教學大綱》、《21世紀藏醫本科教育規劃教材》(系列)、《藏醫人體解剖圖譜全集》等成果獲多項國家與省部級獎項。
西藏藏醫學院在辦學實踐中,秉承傳統、開拓創新,構建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的多層次教育體系。作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正式獨立設定的民族醫學(藏醫藥)高等院校,先後培養了世界上第一批民族醫學(藏醫、藏藥)專業本、專科學生、第一批民族醫學藏醫專業護理和天文星算專科學生、世界上第一批民族醫學(藏醫)專業碩士研究生,並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了世界上首批民族醫學(藏醫)專業醫學科學博士研究生。為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新疆、內蒙、北京等省區培養和輸送了各級各類藏醫藥專業人員(含博、碩士畢業生)二千餘人。
學院民族醫學(藏醫)專業已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0年,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為聯合招收(計畫單列)博士學位研究生單位,已招收博士研究生3屆。民族醫學(藏醫)專業是西藏自治區重點學科,是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構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藏醫藥高等教育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度被教育部批准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建設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西藏自治區的教育改革發展,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支持,離不開國家教育部等中央部委和全國的大力支援。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連續召開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特殊措施,支持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及有關單位認真執行中央關於教育援藏的方針政策,把教育援藏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給予高度重視,對西藏的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大力援助。先後有18個省、直轄市、17家中央企業、37所高校和教育部12直屬單位對口支援西藏教育工作。高校對口支援由過去選派教師已發展到加強學科建設、開發科研項目、培養培訓師資、援建實驗室、選派院系行政管理人員等全方位支援的新局面,成效顯著,極大推動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發展。
今年西藏民族學院50周年校慶,胡錦濤總書記、劉延東國務委員專門發來賀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西藏高等教育發展的肯定和寄予殷切厚望,西藏大學順利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建設行列,國務委員劉延東又專門發了賀信,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為西藏高校今後的科學發展和邁上新台階打下了堅實基礎,開闢了廣闊道路。這次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及今後建設工作,同樣需要繼續給予政策、資金和智力資源支持。
自治區將繼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大力實施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加大對高等學校的投入,加強高校基本建設、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支持學校積極引進人才、深化內部改革,深入實施高校“質量工程”,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加強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設專項資金用於立項博士授權學科和支撐學科建設。
(二)資金投入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投入資金8億元重點建設一批高校基礎設施,改善高校辦學條件。2008—2015年,設專項資金4000萬元,對已批准立項建設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授權學科和支撐學科進行重點建設。
(三)監督檢查
立項建設後,加強對學科建設的指導、督促和檢查。
一是指導學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增強創新能力作為研究生培養目標的核心,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
二是進一步加強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形成培養單位、用人單位和社會等多層面的、健全的質量監控體系。
三是每年組織區內外專家,對立項建設學科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指導學科建設科學發展。建設中期,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統一部署,對立項建設單位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