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喜馬拉雅豐碑》是2014年4月1日大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閆振中。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喜馬拉雅豐碑》共三個部分,上下篇及附文。上篇《極地英雄》主要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先遣連進入西藏、解放西藏的一些事件。在嚴寒、缺氧、食物和水短缺、高山反應等困難面前,先遣連的官兵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生命的極限,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任務。先遣連的官兵們用生命換來了進藏後續部隊的順利進軍;用溫情和無私奉獻打動了藏胞;用睿智穩定住了西藏的反動勢力。先遣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得淋漓盡致。《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喜馬拉雅豐碑》主要講述了堆拉雷達站、甘巴拉雷達站、亞東邊防派出所的一些感人事跡,顯示出了新時期西藏邊防工作的重要性,謳歌了新時期邊防官兵的英雄主義精神;附文則介紹了地球第三極的綠飄帶“一江兩河”工程的建設及給西藏地區帶來的繁榮和作者在加查採訪的紀實,真切樸實。
編輯推薦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喜馬拉雅豐碑》編輯推薦:作者閆振中在西藏生活並工作40年,親身經歷西藏所發生的點滴。《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喜馬拉雅豐碑》所收錄的大多報告文學,都是作者採風生活的記錄,像讀者展示建設西藏各條路線英雄們的豪邁氣概和忠誠無畏的氣概。那些真實的故事,雖成為歷史,但仍感人肺腑,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閆振中,男,回族,著名詩人。1944年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67年畢業於西藏民族學院,隨後進藏。曾任《拉薩晚報》總編輯、《西藏文學》主編。著有詩集《第三極牧歌》、《西藏民間故事》(第三集)、散文集《西藏文化之旅》、《西藏秘境》、《西藏夢境》、《西藏勝跡探訪記》。1985年獲“西藏十年文學成就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編審,享受國家特殊津貼。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
圖書目錄
極地英雄
楔子
新中國似朝陽光照人間
舊西藏如扁舟孤懸西南
紅旗獵獵先遣連遠征誓師
戰馬嘶鳴鐵騎兵勇闖阿里
山洪兇猛冰河寒峽鎖通道
官兵英勇石壁牽繩渡急流
山高路險 野驢羚羊不敢過
任重道遠戰馬何懼入險途
雪盲遮眼睛冰山雪海路難行
馬尾編眼罩但靠微光尋前程
沙海洶湧起塵暴
官兵頑強鬥風沙
生命禁區先遣官兵挑戰極限
信仰高度共產黨員勇挑重擔
舊政府頒布禁令藏胞逃避無蹤影
先遣連感化民眾軍民終歸為朋友
風雪之夜拒敲寺廟門
露營雪窩僧侶真感動
安營紮寨先遣連選定扎麻芒堡
應戰比武勇士們巧勝彪悍武士
流放奴隸荒野之中終獲救
妙齡少女墜入虎口怎逃生
17匹死馬留下17綹馬鬃
一把玉米演繹人馬戰友情
環境艱苦衣食住用全無靠
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樣樣有
冰天雪地馱運路
出生入死倍從容
學毛著學藏語堅持學習求進步
唱歌曲講故事各項活動鼓士氣
鹽撒在路上路標指向鹽湖
人記在心裡藏胞巧救困軍
重病號請戰苦練槍法
臥戰壕至死手扣扳機
獨來獨往為戰友獵食勇殺野牛
幾次搬運背牛肉下山 累死荒野
病魔死神逞惡肆虐扎麻芒堡
四個銀元交上最後一次黨費
躲匪襲譯電員為保密碼背箱爬山坡
出奇蹟流大汗打通脈絡頑症得治癒
情況惡化身陷絕境面臨艱難無懼色
死神逼進牢記使命微笑到死英雄相
嘉獎令下發扎麻芒堡一片歡騰
兩戰士愧疚主動請求取消榮譽
春綠高原後續部隊進藏北
樹碑永志天殉地殤李狄三
冰天雪地凍傷手指無所悔
思念戰友再大奉獻也無怨
東君拉達坂再次吞噬戰友
崗仁波欽神見證勇士勝利
長風寒雲軍刀揮
翻山越嶺追叛匪
多路進軍 以戰求和大戰略
和平解放改天換地新西藏
開國元勛高度評價
極地英雄名垂千古
附:他也是一位極地英雄
喜馬拉雅豐碑
珠峰托起軍魂
喜馬拉雅雄風
喜馬拉雅豐碑
喜馬拉雅雄鷹
附文
地球第三極地的綠飄帶
加查紀實
後記(一)
後記(二)
後記
近年來,以反映社會主義新西藏為主旋律的文學作品,一直深受海內外讀者的青睞與關注。向世人宣傳西藏,介紹西藏,正確定位西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成長曆程,是我們每一個西藏人的責任。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以“老西藏”們的親身經歷,真實地記錄了西藏解放和建設進程中那些不尋常的崢嶸歲月。有進藏路上的艱苦卓絕,有解放西藏的悲慘壯烈,有建設西藏的忠誠無畏,有守衛西藏的執著奉獻……那些真實的故事,雖已成為歷史,但仍感人肺腑,耐人尋味。
這套叢書作為歷史發展的載體,無處不體現著黨中央和全國各族人民對西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懷與支持,無處不彰顯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這些,雄鷹可以見證,雪山可以見證。
此套叢書組稿及籌備出版幾經周折,歷時三年,工作千頭萬緒。西藏歲月文學藝術工作者協會的策劃與主創人員,用“老西藏精神”宣傳“老西藏”,記錄為西藏和平解放犧牲的英烈和健在的昔日英雄。他們用身體鋪就了進軍西藏的“天路”,把鮮血滴灑在建設西藏的白雪中,把生命鐫刻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大團結的史冊上。書中的每一段故事都在向我們昭示:他們與西藏人民手挽手、心連心,團結一致,努力奮鬥、拼搏,以鮮血和正義鑄就了整個人生軌跡!
為了那些逝去的英靈和活著的英雄,叢書編輯委員會困難再大也要堅持!在藏工作多年的洋滔、張彥麗、冰融、李敏、閏振中等同志,分別聯繫離退休老作家,十八軍老幹部、老戰士,向他們徵集進藏、建藏的回憶錄,組織編寫那段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歷史篇章。
在拉薩、成都、北京三地組稿座談會上,與會的116名離退休老幹部,談起當年的經歷仍是熱淚盈眶,激情滿懷。他們對出版系列叢書的現實意義給予肯定,紛紛表示要積極參與,熱情支持。老幹部們的行動使大家備受鼓舞,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分量很重。
做書如做人。我們不知道其他編輯是怎么做到最好和完美的,但我們編輯的工作過程,卻讓人讀懂了什麼是最好和完美。
由於年代關係,一些書稿的原創人已是八九十歲高齡,提供的全部是手寫稿。整理這部分書稿的難度,遠遠超出當初的想像。尤其是當年十八軍分三路進藏,整個過程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待書稿集中後,內容衝突和史實矛盾等問題凸顯出來。即便如此,這些都是老人們的親身經歷之作,彌足珍貴。工作人員視稿如金,沒有一絲馬虎和大意,生怕丟掉一字一頁,對不住那些顫抖著的手寫下的一筆一畫。因為他們懂得,這些書稿對於高齡老人來說,其意義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這是他們一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大量組稿,靠正常的工作時間是無法完成的,編輯們吃住在辦公室,搶時間、趕任務;制訂好的工作計畫不得不打破,確定的工作方案隨時要更改。為了確保史料翔實,協會同志除了對手中的初稿進行整理和比對外,還要隨時處理意想不到的新問題。他們與原創作者不定時、不間斷地聯繫與溝通,有的老人需要輾轉幾次才能找到,一些老人隻言片語的表述需要幾經詢問,同志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耐力和愛心。通過無數次的核對、甄別、印證,這些基礎資料得到最後的確認。先遣連勇士和十八軍將士絕境堅守、極地永生的氣概,鼓舞著叢書編輯人員為這項有別於正常寫作、具有特殊意義的工作竭盡全力。
現代都市生活浪漫而多彩。但《西藏歲月系列叢書》的編輯過程,讓那些編輯遠離了這個多彩而喧囂的世界。三年的編輯工作,人腦變成了電腦,離開書稿後的大腦,幾乎是一片空白,連正常生活也變得丟三落四。大家多是在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中度過了三個春秋。特別是在最後統稿期間,春節、藏曆年都是在電腦前度過的。什麼“三十餃子初一面,初二出門去拜年”等風俗,全然忘記。直到一個清晨,清脆的爆竹聲催醒一位編輯的記憶,猛然想起藏曆年該到了,於是,臨時決定放假一小時,給遠在拉薩的朋友發簡訊拜年。沒想到剛給兩位朋友發完拜年的信息,回復的鈴聲便接連不斷。她索性先暫停拜年,打開信息想一睹為快,沒想到一看卻把自己驚住了: “你是喝醉了還是睡迷糊了?藏曆年都過去一個月了,還拜年呀?”
“難道,你真的忘記哪天過年了?”
藏族朋友的反問,令我們的編輯從機械思維中清醒過來,跑去翻日曆,201 5年過去三個月了!這一天是二月初二,民俗中“龍抬頭”的日子。她無奈地搖搖頭,苦笑。
還有一種難耐,也是對我們編輯的考驗。為了這套叢書,有的同志一年內要進出西藏兩三次。嚴重的高山缺氧反應,試煉的不僅是身體,還有毅力。長期在藏的人,到了內地因醉氧而多眠,昏盹難耐,頭暈腿軟;常人日進三餐足矣,而他們則要飽受飢腸轆轆的折磨。返回高原的情景與內地醉氧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頭痛耳鳴,夜不能寐,腿腳發軟,食慾全無。三周時間過去,人仍頭如灌鉛,四肢麻木,身體如騰雲駕霧,提不起精神。儘管這樣,他們仍堅持工作,無一退卻,三年的付出可想而知。
確實,將一部自己沒有親身感受的他人的作品做到最好,是一件難事。尤其是這套叢書,面對工作量大、組編困難、經費難籌等問題的困擾,編輯部人員曾產生過動搖。但“老西藏”們對叢書的渴望和期待之情,始終縈繞在他們心頭,揮之不去:84歲高齡的十八軍老前輩趙先前先生,騎著腳踏車到處尋找資料,不厭其煩地向自己的孫子學習電腦打字;黨史專家焦東海先生患病期間也不忘電話詢問叢書進展情況,幫忙聯繫在京的十八軍前輩;著名詩人、作家楊從彪,閏振中兩位老師的熱忱可與重慶的高溫相提並論,而且從來“報喜不報憂”;西藏第一位女作家、優秀的藏族領導幹部、西藏自治區黨委原常委、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德高望重的德吉措姆女士,為了籌措出版經費煞費苦心,輾轉奔波,多方求援,如一尊秉燭女神,讓大家在黯淡中又見光明,她身上的正能量時刻感染著每一個人;還有因心臟病住院的“老西藏”劉源老師,在病榻上筆耕不輟……他們這種發自內心、視如生命般熱愛西藏的情結令人驚嘆,令讀到與見到的每個人的心靈不止一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禮!
雪蓮花綻放的地方本沒有路,英雄先遣連壯士用他們的生命,蹚出一條“天路”;十八軍將士們踏著他們非凡的足跡,向著雪山頂上的五星紅旗奔去……那些讓人想起就肅然起敬、長期在藏工作的各民族幹部、人民子弟兵,默默無聞、堅韌不拔的品格和意志,鑄就了祖國西南邊陲的鋼鐵長城,讓民族大團結之花在雪域高原綻放,讓富強民主的新西藏在珠穆朗瑪崛起!
20世紀70年代那令人抹不去記憶的歲月,知識青年熾烈的激情燃燒在雅魯藏布江畔,他們背負那個特殊年代民族的希望,輾轉半箇中國,聚集在世界最高點。如今,這些“老西藏精神”的繼承人也已兩鬢霜花,他們付出的是熱血,收穫的是意志;逝去的是青春,留住的是品格。還有一批批援藏幹部,承受思鄉之苦,忍耐高原之寒,以只爭朝夕的幹勁實踐著“老西藏精神”,為民族富強搭建人才之梯。那些遠去的和這些現在的他們,都以不同方式譜寫著對西藏的熱愛,對祖國的忠誠,對“老西藏精神”的崇尚。
面對莽莽高原,生命顯得那般脆弱渺小,如一滴水、一粒沙。也正是這一水一沙,把青春、時光、血汗凝聚成“老西藏精神”,積澱成盪氣迴腸的西藏歲月,沒有半點虛偽和空洞。
三年來,叢書編輯部的同志們,就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一次次直面困難,一步步在艱難中前行……墊付的數萬元編輯費,至今還不知由誰償還,但從未有人提起。想想這些,算不算是做書和做人的一種境界呢?
在西藏生活和工作,是大自然與人格和意志的較量;為西藏做事,是戰勝自我、提升境界、淨化靈魂的歷程。一代又一代“老西藏”和西藏各族人民,抱著這種理想信念和政治情感,以鮮血和生命及子孫後代的幸福為代價,在得與失、榮與辱、生與死、苦與樂的考驗面前,不改初衷,默默奉獻,在世界屋脊上構築了一個英雄群體。應該說,“老西藏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掩卷深思,作為一名讀者、作者、編者,除了對“老西藏精神”的種種感慨,還有更多的感動無法忘懷。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欣然面世,首先應感謝西藏自治區原黨委書記陰法唐和夫人李國柱(首批進藏女兵之一)一直以來的關心,感謝在北京七月的酷暑下,老書記為叢書題寫序言;感謝叢書編委會顧問、西藏自治區原黨委常務副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列確一直以來的關心;感謝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的支持;感謝1976年進藏大學生、時任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躍平給予我們的熱情鼓勵;感謝中國文聯副主席丁蔭楠、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秘書長楊華山、中國音像出版社常務副社長丁濤等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他們同是這套叢書的奠基者,也是西藏人民的好朋友。
這套叢書的完成,離不開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西藏拉薩指揮部領導在經費協調方面給予的大力幫助;離不開西藏自治區黨委直屬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林清海、原常務副書記高文庭、副書記彭宏(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第五批援藏幹部)等領導的厚愛和關懷;離不開時任工委宣傳部部長唐榮科在方案策劃、工作實施、人力安排等方面給予的全力支持與幫助。
中共大連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的領導甘為西藏辦好事,成為叢書編輯工作的精神後盾。第五批援藏幹部、現大連市旅順口區教育局副局長馬殿文同志虔誠的西藏情愫令人感動,他為叢書後期製作排憂解難,為叢書出版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還有叢書的合作夥伴——大連出版社的領導、同志們,表現出孜孜不倦、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在此,叢書編輯部及叢書作者、廣大讀者對所有給予叢書以關注、支持、幫助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西藏,神聖的世界屋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我們的西藏歲月記載著滄桑,刻錄著風華。西藏歲月,是無數西藏人環境與精神、磨礪與意志互相較量的歷程。但西藏歲月的與眾不同,不只是環境的惡劣、磨礪的艱難,更是一種人心向善的精神信仰。任雲捲雲舒,花開花落,“老西藏精神”同美麗的高原一樣,將永遠成為人們嚮往的香巴拉。
編者
2013年5月
序言
遙遠的新生代古近紀,那是一個創造輝煌壯麗大變化的地質年代。
地處板塊結合部位的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中,經受無數強力的擠壓、疊加、逆沖、扭曲,一片類似於南極大陸的冰天雪地,從特提斯古海中奮然崛起,掀動了曠世水域潮汐的涌動,引發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轟鳴,抬升出地球上最高的一片台地,捧給世人一片瑰偉絕妙、旖旎壯麗的自然景觀。
地質學家宣稱:這片極地仍然在以每年約1厘米的速度向上抬升。而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研究卻一再表明,在青藏高原抬升的每一次拔節聲中,都伴隨著相應的歷史演變和社會變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片高原雪域的社會形態發生了跨越式的巨變。
為了這場巨變,中國共產黨引領全國各族人民的優秀兒女和無畏戰士,以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雄渾和悲壯,在解放西藏、守衛西藏、建設西藏的偉大事業中,以永不疲倦的涌浪的力量,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苦和危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豐功偉績。
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各項事業的蓬勃興起,演繹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正劇。一步越千年,西藏社會的深刻變化,與新生代古近紀的地質變遷相比,毫不遜色。
筆者在藏生活並工作了40年,親身經歷了這一巨變時期西藏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在新聞採訪和文學創作中,我走訪了西藏大部分地區,不管是冰山雪峰的哨卡還是崇山峻岭中的建築工地,那些英勇無畏的守衛者和建設者,都給人以震撼心靈的感動。這本集子中所收錄的幾篇報告文學,便是我採風生活的記錄。
之所以將這本集子冠以《喜馬拉雅豐碑》的書名,是因為書中所記錄的人物和故事,都與喜馬拉雅山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喜馬拉雅是地球上最高大最雄壯的山脈,世人稱之為萬山之首。它高聳入雲、昂首天外,乃天下大氣象、大景觀。
喜馬拉雅是高原風光的多面聚合體,它的不同高度、不同側面、不同地段,都有著不同的風景和造化。我所記錄的是,各條路線的英雄們,在喜馬拉雅所涵蓋和輻射的廣大區域,以豪邁的氣概、艱辛的努力,在生命禁區所創造的豐功偉績。
喜馬拉雅山體上屹立著38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8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東西全長2400公里,如一條巨龍在風雪瀰漫中蜿蜒。
如今,我已退休離開西藏,回望那片雪域,喜馬拉雅山系的每一座雪峰,都像一座天然的豐碑,標示著中華民族各族兒女建設西藏、保衛西藏的凌雲壯志和傲視冰雪的雄心。
喔!——喜馬拉雅豐碑,也是屬於我的豐碑!
作者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