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英文名稱: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Xizang Culture;英文縮寫:CCIHDXC)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是西藏民族大學創建的自治區級“2011協同創新計畫”重點培育和建設項目,是研究西藏傳統宗教文化與現代發展協同的科研機構,下設西藏宗教與社會文化發展、西藏文化對外傳播、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等三個研究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 外文名: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Xizang Culture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市
  • 創建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創立背景,研究方向,研究隊伍,建設原則,平台宗旨,主要任務,

創立背景

為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的意見》(教技〔2012〕6號)精神,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簡稱“2011計畫”)。“2011計畫”是繼“211”、“985”計畫之後第三個體現國家意志的高等教育重大戰略計畫。在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教育工委、教育廳的支持下,2013年4月認定“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為自治區級“2011協同創新計畫”重點培育和建設項目。
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是以西藏民族大學為依託單位,由西藏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協同組建的改革創新實體。
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聘請中國文聯副主席丹增為專家諮詢組顧問,聘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鄭堆為首席科學家,聘請中國人民大學鄭保衛、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周煒為首席專家。中心下設西藏宗教與社會文化發展、西藏文化對外傳播、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等三個研究平台。

研究方向

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為根本出發點,積極開展西藏文化產業發展、數位化文化產品研發和數位化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推動西藏文化產業形成西藏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研究傳統宗教文化與當代社會相適應問題,針對西藏傳統宗教文化的傳承保護和西藏文化現代化發展的要求,探索與西藏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戰略;研究西藏文化對外傳播的有效機制,擴大社會主義西藏文化影響力,推動西藏高等學校機制體制改革,將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成產、學、研一體的創新實體。
西藏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保持西藏社會穩定,加強民族團結,促進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將以促進西藏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為己任,竭誠為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提供智力支持和諮詢服務

研究隊伍

中心顧問:丹增
藏族,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國筆會中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國佩敦羅治市榮譽市長,印度亞洲電影俱樂部終身會員,聯合國世界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藝術顧問,中國文化創意名人,中國文化產業人物,曾榮獲2007年中國創意產業傑出貢獻獎。論文《從西藏穩定和發展論軍政民團結的重要作用》、《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在西藏的光輝實踐》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優秀論文獎,調研報告《西藏工布江達縣脫貧的啟示》、《來自世界屋脊的報告》分別獲全國首屆優秀調研報告獎及西藏自治區優秀調研報告獎;專著《文化產業發展論》、《為了人人都享有的權利:教育改革與發展筆記》,引起文化界與教育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
中心首席科學家:鄭堆
藏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總幹事、中國藏學出版社社長、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邏輯學會因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特邀研究員、奧地利科學院訪問學者、日本大谷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龍谷大學客座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承擔“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研究”等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主持或參與其他科研項目10餘項,著有《世間慧眼洛丹喜饒傳》、《這裡是西藏》等專著10多部,發表《略談達賴轉世制》、《阿底峽大師早年生平考》等論文30餘篇。
中心首席專家:鄭保衛
漢族,中國人民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聯繫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的副理事長。
承擔或主持《新形勢下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研究》、《中國共產黨80年新聞思想研究》、《中國新聞傳播法制建設研究》等一系列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重大課題,先後出版《新聞學論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叢》、《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等專著、編著、譯著和教材20餘部,發表論文數百篇。
中心首席專家:周煒
漢族,博士後,研究員。現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心科研辦主任。長期從事西藏佛教與歷史問題研究。
著有《21世紀西藏社會經濟文化論壇》、《中國西藏反貧困戰略研究》、《藏區農村發展前沿報告》、《西藏的語言與社會》等各類專著20餘部,主持或參與《農牧民增收與西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研究》、《西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前沿問題與對策研究》等重大課題。發表《西藏文學傳統與藏族古典小說》、《西藏城鄉居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語言使用、雙語現象及文化交融》、《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的藏文編碼國際標準研製工作》、《西藏語言政策的變遷》等關於藏族文化、佛教、歷史的論文100餘篇。
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
索南才讓:藏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西藏自治區學科帶頭人,現任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院長。
主持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印度佛教後期經典精選翻譯》、《藏傳佛教世俗化過程中與社會穩定發展關係研究》、《西藏宗教與社會發展關係研究》;教育部及國家民委項目《藏傳佛教史》、《宗教文化與藏族社會》、《西藏寺廟文化研究》等各3項;在各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出版《西藏密教史》等10餘部論著和譯著,其中《西藏密教史》獲陝西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陳立明: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西藏自治區學術帶頭人,西藏自治區教學名師,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現為西藏民族大學學報主編,西藏民族大學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之西藏宗教與社會文化發展研究平台負責人。
長期從事西藏歷史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重點為西藏歷史文化和喜馬拉雅文化。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課題,出版專著、譯著多部。在《中國藏學》、《民族學研究》、《西藏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狄方耀: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跨世紀學術科技帶頭人培養對象,全國普通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先進教育工作者,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會會員,西藏民族大學科研處處長,南亞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區域經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促進西藏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研究》1項,並承擔或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著有《西藏經濟學導論》1部;主編《偉大的社會跨越——西藏的民主改革》、《西藏經濟學》等多部著作或教材,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餘篇。
周德倉:教授、碩士生導師。西藏自治區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西藏自治區學術帶頭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副會長,陝西省新聞傳播教育學會副會長,現任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西藏民族大學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之西藏文化對外傳播研究平台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西藏對外傳播。主持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國家民委項目《中國少數民族新聞傳播教育的目標與改革途徑研究》、《中國藏文報刊發展史》等多項,出版或主編教材6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朱普選: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西藏自治區學術帶頭人,中國民族旅遊研究會副主任,教育部旅遊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現為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西藏旅遊研究所所長。
主持或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青藏歷史文化地理》、國家民委及其他省部級項目《新時期民族工作創新機制研究》、《西藏旅遊文化研究》等10餘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各1項;承擔科技部資助的國家重大課題“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1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周毓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文化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及諮詢專家,中國汶川羌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現為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負責人。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羌族民間信仰及原始宗教調查與對策研究》,該項目成果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成為羌族地區災後重建的重要參考文獻。出版《白石釋比與羌族》、《簡明藏族史教程》等多部著作或教材,多次榮獲省市自治區教學科研成果獎,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彭陟焱:女,羌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學會會員,中國西南民族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文化部“羌族文化藝術搶救與保護基金會”理事及諮詢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為藏族、羌族歷史。主持國家社科項目《中國羌族民間信仰及原始宗教調查與對策研究》、《西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保護研究》之子項目《羌族卷》等3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出版《西藏宗教與政治、經濟、文化關係研究》等著作5部,先後在《中國藏學》、《西藏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
牛治富: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西藏自治區社會主義學院兼職教授,西藏民族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
長期從事哲學、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史及西藏經濟社會的教學與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藏科技史及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方向。主編出版了《西藏科學技術史》、《西藏跨越式發展研究》、《西藏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等8部著作。在《西藏研究》、《西藏民族學院學報》、《西藏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報刊資料中心全文複印。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獎勵。
毛陽海:教授,碩士生導師,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西藏自治區黨校兼職教授,教育部高校教指委(經濟學)委員、中國統計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西藏自治區統計學會常務理事,現任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核算與分析、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區域經濟理論套用。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國家民委等項目多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項目近10項。出版著作4部,主編和參編教材9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在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陳愛東: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支持人才,東南大學和西藏自治區黨校兼職教授,美國拿撒勒大學訪問學者,現為西藏民族大學研究生處負責人。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藏特色新型農村經營體系構建研究》、《構建西藏特色優勢產業的財政政策研究》等2項,教育部項目2項,參與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專著4部,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構建西藏特色優勢產業的財政政策研究》被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庫支持出版,並獲得西藏首屆高校優秀成果二等獎。在《中國藏學》,《地方財政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張劍雄: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副院長,西藏民族大學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之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平台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西藏經濟產業發展、西藏財政金融,尤其是大銀行組織對企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對產業發展的作用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技和管理創新對加快西藏高原生態農牧業跨越式發展的實證研究》1項,並參與國家級與省部級項目多項。先後在國內外刊物發表《中央財政政策對提高西藏農牧民生活水平的影響》等學術論文20餘篇。
趙長江:教授、博士。西藏民族大學涉藏翻譯研究中心負責人,被聘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中華文化典籍翻譯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河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南國學術》(澳門大學學報)特約翻譯。
研究方向:中國文化典籍外譯史、中國“四大名著”英譯研究、《紅樓夢》英譯專題,中外傳統譯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紅樓夢>英譯史研究》1項,出版專著1部,譯著多部,在《中國外語》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目前正從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格薩爾王》的研究與英譯工作。
張志恆:教授,碩士生導師,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西藏自治區黨校兼職教授,西藏民族大學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之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平台執行負責人。
研究方向:金融理論、民族地區金融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餘項。主編或參編《西藏特色經濟發展研究(第一輯)》、《西藏農牧特色產業發展:實事與戰略》等西藏經濟研究著作6部,副主編、參編《西藏經濟學導論》、《貨幣銀行學》等教材3部,在《西藏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袁愛中:女,回族,教授、碩士生導師,現為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西藏文化傳播研究。主持或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民委項目、教育部項目《西藏宗教文化變遷與適應研究》、《西藏民俗文化傳播研究》、《西藏民族文化傳播的歷史、理論與現實》等多項。出版專著《媒介奇觀——默多克全球化的消費主義傳媒世界》1部,參編《高等教育新聞傳播類“十二五”規劃教材:傳播學教程》、《文章寫作素質教程》等多部。在《當代傳播》、《新聞知識》、《蘭州學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馬寧:羌族,副教授,博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中國民俗學會中國少數民族民俗研究中心副主任、西藏自治區非遺保護中心顧問,西藏民族大學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之西藏宗教與社會文化發展研究平台執行負責人。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舟曲藏漢民族經濟文化交融情況調查》1項;主持《門巴族、珞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旅遊開發研究》、《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總結、理論反思與方式創新》等省部級項目4項,出版專著《藏漢接合部多元宗教共存與對話研究》1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張玉榮:藏族,博士、副教授,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教師,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之西藏文化對外傳播研究平台執行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傳媒與西藏社會發展、西藏對外傳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藏社會輿論與媒介引導力研究》1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西藏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1項;出版著作《電視與西藏鄉村社會變遷》1部;在《國際新聞界》、《中國民族》、《新聞界》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評論20餘篇。

建設原則

貫徹落實堅持以重大協同創新任務引領中心建設,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創新能力提升,堅持以質量和貢獻為核心、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認定與管理方式,堅持分層實施、協調發展等原則。

平台宗旨

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是區域發展類協同創新中心,以“政府主導、區域急需、創新引領、影響突出”為建設宗旨,緊緊圍繞西藏區域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以西藏重大創新任務為牽引,抓住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力求把中心培育建設成為國內外重要的西藏文化傳承發展研究基地,西藏高端文化研究人才、文化產業人才聚集和培養區域中心,促進區域重大成果轉移和輻射,服務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諮詢。

主要任務

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是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