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仁忠(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韋仁忠,男,博士,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韋仁忠
  • 國籍中國
  • 學位/學歷:博士 
  • 性別:男
基本介紹,學術成就,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獲獎情況,科研項目,人才培養,

基本介紹

韋仁忠,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碩士生導師,青聯委員。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民俗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博士後。青海省高校思政課特聘教授。

學術成就

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課題、博士後特別項目、博士後一般項目等10多項。在《理論動態》、《中國藏學》、《西北民族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論文50多篇。曾獲得黨校和行政學院系統精品課獎項若干次,國家行政學院網路優秀課程入選者,民族社會學優秀課教師。曾獲“優秀班主任”、“教學能手”等稱號,獲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央黨校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第四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三等獎、國家民委第四屆優秀成果三等獎等各類獎項10餘項。

研究方向

民族社會學、社會治理與政策過程、民俗文化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研究成果

論文
(一)資政(智庫)類:
1、生態城市:西部新型城鎮化的路徑選擇,發表於中央黨校《理論動態》2012年第1期,獨著;
2、我國民俗文化保護的危機與出路,發表於中央黨校《理論動態》2013年第2期,獨著;
3、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社區發展與規劃研究,發表於中央黨校《理論動態》2014年第1期,獨著
4、文化生態語境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守,發表於中央黨校《理論動態》2015年第3期,合著;
5、協商、統戰、法治:社會治理創新的三個維度,發表於中央黨校《理論動態》2016年第5期,獨著,等。
(二)學術類
1、藏族生態移民的文化調適與社會資本重建,發表於《中國藏學》2015年第2期,獨著;
2、青海發展生態文化產業的路徑探尋,發表於《青海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獨著;
3、“二元社區”到“敦睦他者”——三江源藏族生態移民的社會融合解讀,發表於《西藏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獨著;
4、環境困境與文化審思:文化生態視域下藏族生態民俗文化溯析,發表於《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獨著;
5、三江源生態移民的社會融合路徑探究,發表於《中國藏學》2013年第1期,獨著;
6、文化融合:天祝“花兒”和“拉伊”中的“風攪雪”現象分析,發表於《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 ,獨著;
7、童音與蒼狼——從政治學視角解讀史詩《江格爾》,發表於《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獨著;
8、草原藏族生態移民的文化變遷和文化適應研究,發表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獨著;
9、試述《格薩爾》諺語的資料價值與愛國情結,發表於《西藏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獨著;
10、社會資本與移民適應:三江源藏族生態移民的文化失調與修補,發表於《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
11、青海玉樹災後重建新型城市治理研究,發表於《中國名城》2015年第6期,第一作者;
12、生態文明視域下產城融合的發展路徑探析,發表於《中國名城》2014年第10期,獨著;
13、我國西部偏遠地區女童教育問題淺探,發表於《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獨著;
14、關於西部高校貧困生救助問題的思考,發表於《攀登》2008年第3期,獨著;
15、青海構建新農村和諧社會研究——以海東地區平安縣、樂都縣鄉鎮勞務輸出為例,發表於《甘肅聯合大學學報》年第1期,獨著;
16、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區建設,發表於《中國社會報》理論版,2014年8月,獨著;
17、論西部生態文化及其體系構建,發表於《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獨著;
18、農牧區教育應該怎樣發展:對我國農牧區教育現狀的調研與思考,發表於《中國民族教育》2013年第2期,獨著;
19、對青海省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發表於《攀登》2007年第4期,獨著;
20、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旅遊之我見,發表於《中國土族》2005年秋季刊,獨著;
21、河湟“花兒”中的口頭程式語探析,發表於《河西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獨著;
22、“花兒”與藏族“拉伊”程式語對比分析,發表於《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獨著;
23、藏族傳統文化與生態文化建設的銜接,發表於《青海黨校教育》2011年5月刊,獨著;
24、西部民族教育實證探析:以青海省為例,發表於《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獨著;
25、社會轉型期迫切需要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表於《青海日報》理論版,2014年5月,獨著;
26、淺析藏族“拉伊”中的口頭程式語,發表於《西藏民院學報》2011年第2期,獨著;
27、讀恩斯特﹒卡西爾《人論》札記,發表於《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獨著;
28、藏族傳統文化在我國生態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發表於《黨的生活》2012年第5期,獨著;
29、關於民俗變遷、文化整合的新思考——甘肅天祝縣漢、藏民族雜居村落藏族生活變化探微,發表於《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獨著;
30、文化互補:“花兒”和“拉伊”整體結構形式的對比分析,發表於《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獨著;
31、藏族口承語言民俗綜述,發表於《西藏民院學報》2006年第2期,獨著;
32、從精神文化視角看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漢族的祭祀事象,發表於《甘肅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獨著;
33、從文化涵化視角看天祝縣漢藏民族雜居地區藏族生活變化,發表於《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獨著;
34、西部民族地區社會治理創新的社會生態及困境破解,發表於《西部發展評論》2017年,輯刊,獨著;
35、西藏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定位、認知與路徑探討,發表於《西藏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第一作者;
36、原生到再生:非遺保護語境下西北“花兒”的傳承與創新,發表於《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8年第2期,獨著;
37、生態文明視域下藏族環保文化傳統的精神意蘊及現代價值(英文),發表於《中國藏學》2018年第2期,獨著;
38、保障、整合、激勵:後移民時代三江源生態移民生活重建機制的三個維度,發表於《青海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獨著,等。

獲獎情況

1、專著《高原城市的陌生人:三江源生態移民的文化調適和社會資本重建》獲得2018年“第四屆全國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專著《高原城市的陌生人:三江源生態移民的文化調適和社會資本重建》獲得2017年第四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三等獎;
3、論文《當代文化生態語境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守》獲得2016年中央黨校第十一屆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4、系列論文之“建設生態文化:生態立省戰略的靈魂”榮獲2011年全國黨校系統第八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5、論文《藏族環保文化傳統的精神內涵及其現代價值》獲得2016年“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徵文三等獎;
6、主研課題《中國藏區生態移民問題研究》榮獲2011年青海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合著《青海實施生態立省戰略研究》榮獲2011年青海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8、獲得2014年第三屆黨校系統“教學觀摩比賽”教授職稱組二等獎;
9、獲得2012年第二屆黨校行政學院系統“教學觀摩比賽”精品課三等獎;
10、獲得2012年度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研究生獎。

科研項目

1、社會協同治理視域下藏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研究,2018年創新火花項目庫重大項目,主持;
2、西藏流動人口問題研究,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項目,主持;
3、三江源生態移民的生活重建和反貧困研究,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
4、 藏族生態移民的文化調適研究,2012年國家民委課題一般項目,主持;
5、 西部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問題研究,2014年國家民委課題一般項目,主持;
6、 西部城市社區治理與多民族參與研究,2014年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6批面上項目,主持;
7、 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管理和融合研究,2015年博士後科學基金第8批特別項目,主持;
8、 牧區經濟發展與“托茂人”的文化適應研究,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研;
9、中國藏區生態移民問題研究,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主研;
10、轉型期西部農村社會結構變遷研究,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主研;
11、西北穆斯林農業人口城鎮化過程中的擇業趨向研究,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研;
12、災後玉樹的社會建設問題研究,2013年青海省社科基金項目,主研;
13、《格薩爾》史詩的歷史人類學研究,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研;
14、新時代西藏社會治理創新研究,西藏文化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2018年度招標項目;主持;
15、西藏和四省藏區社會協同治理研究,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項目重點項目;主持。

人才培養

擔任研究生導師。目前給研究生講授《社會學理論》、《社會福利》等課程,給本科生講授《社會政策概論》等課程;為幹部教育培訓基地講授《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等專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