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西葫蘆褐斑病
英文名稱:Summer squash Cercospora leaf spot.
病原拉丁學名:Cercospora citrullina Cooke.
病原分類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類)、
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
傳播因子:病殘體、氣流、雨水
防治指標:發病初期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病害症狀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自下而上發病,病斑圓形,中間黃白色,邊緣黃褐色。葉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葉背面水漬狀,有褪綠暈圈。
病原特徵
Cercospora citrullina Cooke.稱瓜類尾孢,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尾孢屬真菌。子座不明顯或無,分生孢子梗多單生,個別3~5根或少於10根束生,欖褐色,具隔1~7個,膝狀節0~2個,節上和頂端具較明顯的孢子痕,梗端顏色漸淺,基部1個細胞大,分生孢子梗大小55~175×3.75~5µm;分生孢子針形至倒棒狀多彎曲,少數短或直,分生孢子無色多隔,基部亞鈍,大小23.75~247.5×2.5~4.5µm。
傳播途徑
病菌以分生孢子叢或菌絲體在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濺射傳播,引起初侵染。發病後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致病害逐漸擴展蔓延,濕度高或通風透光不良易發病。
發病條件
(1)連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氮肥施用過多,栽培過密,株、行間郁敝,不通風透光易發病。
(2)種子帶菌、育苗用的營養土帶菌、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或帶菌易發病。
(3)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通風不良的易發病。
(4)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大易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日照不足易發病;早春溫暖多雨或夏天連陰雨後驟晴,氣溫迅速升高時易發病;連續三天大雨或暴雨易發病;秋季多雨、多霧、重露、日照不足或寒流來早時易發病。
(5)陰雨天或清晨露水未乾時整枝,傷口難於癒合,或蟲傷多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移栽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選用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塊,並深溝高畦栽培,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播種後用藥土做覆蓋土,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使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不得混有植物病殘體。
(5)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6)水旱輪作、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
(7)選用抗病 、無菌、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8)合理密植,及時去除病枝、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9)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0)塑膠棚採用紫外線塑膠膜,可抑制子囊盤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採用高畦覆蓋地膜抑制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孢子減少菌源。
(11)科學確定播種期,露地宜在日均溫穩定在15℃以上,5厘米深處土溫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即桃始花,種西瓜。如欲搶早可採用地膜覆蓋使其達到上述溫度再播種。
(12)長蔓西葫蘆採用搭架栽培法,每667m21500株,不僅增產、增收,還可減輕病害。
(13)棚室上午以悶棚提溫為主,下午及時放風排濕,發病後可適當提高夜溫以減少結露,早春日均溫控制在29℃或31℃高溫,相對濕度低於65%可減少發病,防止澆水過量,土壤濕度大時,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
(14)採用嫁接防病。
物理防治
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後,催芽、播種。
化學防治
(1)浸種劑: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分鐘,洗淨後催芽播種。
(2)拌種劑:
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3)發病初期噴撒:
5%防黑星或10%多百粉塵劑15kg/hm2,或點燃5%百菌清FU200g/hm2,連續3~4次。
(4)噴施用藥:
4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
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50%倍得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隔7~10天噴I次,連續2~3次。
(5)保護地栽培:
10%乙滴粉塵劑,或5%百菌清或10%脂銅粉塵劑,1kg/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