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在生長期間隨時都能發生炭疽病。幼苗發病時,子葉邊緣出現褐色半圓形或圓形病斑,莖基部受害,患部縊縮,變色,幼苗猝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葫蘆炭疽病
- 病原中文名:瓜類刺盤孢菌
- 病原外文名:Colletotrichumorbiculare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原類型:真菌
主要症狀,病原,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主要症狀
西葫蘆炭疽病在生長期間隨時都能發生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莖葉發育。一旦染病,莖、葉基部受害,患部縊縮、變色,隨即枯死。病因: 其病菌在土壤中或附在種皮上越冬,潛伏在種子上的病菌可直接侵入子葉,引起苗期發病。溫度是誘發炭疽病的重要因素。在適宜溫度範圍內(22~27℃),空氣濕度越大越易發病。
病原
瓜類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Berk.&Mont.)Arx.,屬半知菌亞門。 寄主西葫蘆等。分生孢子盤聚生,初為埋生,紅褐色,後突破表皮呈黑褐色,剛毛散生於分生孢子盤中,暗褐色,頂端色淡、略尖,基部膨大,長90~120微米,具2~3個橫隔。分生孢子梗無色,圓筒狀,單胞,大小(20~25)微米×(2.5~3.0)微米,分生孢子長圓形,單胞,無色,大小(14~20)微米×(5.0~6.0)微米。分生孢子萌發產生1~2根芽管,頂端生附著胞,附著胞暗色,近圓形,橢圓形至不整齊形,壁厚,大小(5.5~8)微米×(5~5.5)微米。
發病條件
西葫蘆炭疽病病菌是以菌絲體、擬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在種皮上越冬,潛伏在種子上的病菌可直接侵入子葉,引起苗期發病。發病適宜溫度為22~27℃,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發生。溫度是誘發炭疽病的重要因素。在適宜溫度範圍內,空氣濕度越大越易發病,相對濕度低於54%則不能發病。
防治方法
1、採用55℃(三開兌一涼)浸泡15分鐘後,再噴灑新高脂膜800倍液拌勻(用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西葫蘆炭疽病的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或用冰醋酸100倍液浸種30分鐘,清水洗淨後再催芽, 在均勻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種。
2、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並定期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防止病菌侵染,保肥增效),強健植株,提高西葫蘆抗病能力,減輕西葫蘆炭疽病等病害。
2、加強管理。保證水肥充足,合理灌溉,增施磷鉀肥,強健植株,同時在西葫蘆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各噴灑一次壯瓜蒂靈能使瓜蒂增粗,強化營養輸送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促進瓜體快速發育、汁多味美,使西葫蘆高產優質。
3、及時防治。防治西葫蘆炭疽病,可按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發病初期:(速淨)50-70ml+大蒜油15ml+(沃豐素)25ml兌水30斤連噴2-3次,3天噴施1次,控制後改為預防。發病中後期:(速淨)70-100ml+大蒜油15ml+(沃豐素)25ml兌水30斤連噴2-3次,3天噴施1次,控制後改為預防。
施藥時間:避開高溫時間段,最佳施藥溫度為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