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猝倒病

西瓜猝倒病

西瓜猝倒病,是西瓜種植時期的一種常見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二者均屬於鞭毛菌亞門類型的真菌。主要表現為在莖基部或根莖部出現大量水漬型病斑,幼苗已猝倒。該種病害可以通過施用農藥等方式來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瓜猝倒病
  • 病原中文名: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
  •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西瓜
  • 主要為害部位:莖基部或根莖部
病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途徑,發病規律,發病條件,防治方法,田間管理,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加強管理,

病害症狀

該病是西瓜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種芽感病,苗未出土,種芽或胚莖、子葉已腐爛;幼苗受害,近土面的胚莖基部開始有黃色水漬狀病斑,隨後變為黃褐色,乾枯收縮成線狀,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已猝倒。有時帶病幼苗外觀與健苗無異,但貼服土面,不能挺立,細檢此苗,莖基部已乾縮成線狀。此病在苗床內蔓延迅速,開始只見個別病苗,幾天后便出現成片猝倒。當苗床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及其附近土表可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
西瓜猝倒病西瓜猝倒病

病原特徵

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德里腐霉(P.delienseMours),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在CMA上菌叢白色綿狀,菌絲體發達,具分枝無隔膜,菌絲寬3~7微米;遊動孢子囊頂生,膨大成形狀不規則的姜瓣狀,萌發後形成球狀泡囊,泡囊內含遊動孢子8~29個,遊動孢子腎形雙鞭毛,休止時呈球狀,大小11~12微米;藏卵器頂生球狀,無色,大小18~36微米,雄器同絲或異絲生,近橢圓形;卵孢子球形光滑,不滿器,淺黃色,直徑17~28微米。

傳播途徑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層越冬,並在土中長期存活。翌春,遇有適宜條件萌發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營腐生生活的菌絲也可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侵染瓜苗引起腐霉猝倒病。田間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產出孢子囊及遊動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濺射傳播蔓延,病菌侵入後,在皮層薄壁細胞中擴展,菌絲蔓延於細胞間或細胞內,後在病組織內形成卵孢子越冬。

發病規律

病菌在12~18厘米表土層越冬,並在土中長期存活。遇有適宜條件萌發產生飽子囊,以遊動飽子侵染瓜苗引起腐霉碎倒病。病菌借灌溉水或雨水濺射傳播蔓延。該病多發生在土壤潮濕和連陰雨多的地方,與其他根腐病共同為害。
西瓜猝倒病西瓜猝倒病

發病條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層越冬,並在土中長期存活。翌春,遇有適宜條件萌發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營腐生生活的菌絲也可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侵染瓜苗引起腐霉猝倒病。田間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產出孢子囊及遊動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濺射傳播蔓延,病菌侵入後,在皮層薄壁細胞中擴展,菌絲蔓延於細胞間或細胞內,後在病組織內形成卵孢子越冬。該病多發生在土壤潮濕和連陰雨多的地方,與其他根腐病共同為害。

防治方法

田間管理

1、選無病土做營養土;營養土中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
2、營養缽澆水要一次澆透,待水充分滲下後才能播種;
3、不可把種芽直接插入營養土中,先用筷粗似的細棒在營養缽中搗個穴後,把芽放入穴中;
4、選用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後才催芽、播種;
5、出苗後,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及光照;可結合練苗,揭膜、通風、排濕;
6、播種後用藥土做覆蓋土,發病後用藥土圍根或噴藥;
7、營養土在使用前,最少要曬三周以上。

生物防治

預防方案:使用《青枯立克》50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在苗期、開花膨果期分別灌2次,間隔7天。治療方案:田間出現猝倒病、莖基腐病、枯萎病等徵兆後,立即使用《青枯立克》50ml+ 大蒜油 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3天灌2次;病情嚴重地塊,間隔5天再灌1次。

化學防治

(1)採用營養缽育苗的,移栽時用雙多懸浮劑(西瓜重茬劑)600~700倍液灌穴,每穴灌對好的藥液400~450毫升,每667㎡/kg。
(2)藥土蓋種,採用苗床育苗的,藥劑處理土壤方法和用藥量參見苦瓜猝倒病;

加強管理

(1)合理輪作,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選用無病新土、塘土、稻田土育苗。
(2)對苗期病害嚴重的地區,採用統一育苗、統一供苗的方法。
(3)育苗時要嚴格選擇營養土,選用無病新土、塘土或稻田土,不要用帶菌的舊苗床土、菜園土或庭院裡的土育苗。
(4)採用快速育苗,加強苗床管理,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
西瓜猝倒病西瓜猝倒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