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組成,栽培技術,病蟲害與防治,苗床準備,浸種催芽,苗期管理,田間管理,嫁接育苗,培育,嫁接,嫁接後的管理,三倍體無籽西瓜培育,原理,具體措施,催芽技術,所需條件,種子處理,催芽,畸形對策,
染色體組成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紹了幾種無籽果實,如無籽番茄、無籽西瓜和香蕉等。我們知道,
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在子房發育成為果實的過程中,需要一定量的
生長素。一般來說,果實發育所需生長素是由胚珠發育形成的幼嫩種子提供的,三倍體無籽西瓜是根據染色體變異的原理培育而來的。但是,無籽西瓜的發育仍然需要生長素,那么沒有種子,生長素從何而來呢?
一般來說,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合成部位是
葉原基、嫩葉和發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存在著與生長素合成有關的酶系。在多種酶的
催化作用下,植物體內的色氨酸經過氨基轉換、脫羧作用和兩個氧化步驟,最終變成生長素(吲哚乙酸)。在二倍體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長素外,同樣也含有使色氨酸轉變成生長素的酶系。當二倍體花粉萌發時,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體植株的子房內並將自身合成生長素的酶體系轉移到其中,從而在子房內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長素,促使子房發育成無籽果實。
栽培技術
無籽西瓜的栽培技術,有與普通西瓜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栽培方式各種各樣,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病蟲害與防治
(1)症狀:猝倒病屬於西瓜苗期病害。此病來勢快,尤其在苗床內一旦發病折倒一片,突然死亡,屬於突發性病害。受害苗起初近地面莖部呈水漬狀病斑,隨後病部變黃褐色而乾枯收縮似線狀,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即成片折倒。潮濕時在病部出現白黴。有時幼苗尚未出土,胚芽和子葉已變褐,腐爛死亡。
(2)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西瓜猝倒病是由腐黴菌和疫黴菌引起的,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在最多。幼苗被侵染後,以菌絲在寄生組織內吸取營養,使組織迅速腐爛,並在病部產生孢子囊,然後直接萌發或形成遊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水傳播,引起連續侵染傳播。
低溫高濕環境有利於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尤以10—15℃繁殖最快,30℃以上受到抑制。早春育苗床低溫、弱光、高濕、苗子過稠、生長細弱,造成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猝倒病發生的外因和內因條件。
(3)防治方法
①使用腐熟有機肥:苗床土要從未種過瓜類的大田中取土。不能用摻有瓜類殘株病葉所漚制的有機肥,所使用的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防止病菌侵染。
②提高苗床溫度:早春提早育苗床要設定一定的加溫設備,一旦遇到陰雨(雪)天氣,作短時間補充加溫,使床溫能在20℃以上,苗子生長健壯,病害也不會發生或
發病輕。
③加大幼苗間距:採用營養缽育苗,能拉開育苗間距,幼苗生長空間大,生長壯,抗病能力提高。
④控制苗床濕度:播種時一次澆透水,採取用覆細土保墒的方式,要儘量減少澆水次數。若需澆水,澆後及時覆土降低苗床濕度。
⑤藥土播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每平方米用藥10克,加細土10-15公斤,拌勻配成藥土,播種時將1/3藥土作為墊土,然後把種子播在墊土上,再將下余的2/3作為蓋土,下鋪上蓋,種芽夾在藥土的保護層內。
(1)症狀:西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抽棵死。在西瓜的整個生長發育期都可發生,但以抽蔓到結瓜中期發病最盛。發病初期,葉片白天萎蔫,早晚即能恢復,幾天后,葉片早晚都呈現萎蔫狀,莖基部縱裂,維管束變褐色並呈現膠汁粉紅色霉狀物。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細胞間隙侵入在導管內發育,堵塞導管,使之不能輸送水分而引起葉片枯萎。本病是老產瓜區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2)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西瓜枯萎病菌為尖孢鐮刀菌西瓜專化型。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病殘體或廄肥中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附在種子表的分生孢子也能越冬。
高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外部條件,植株長勢弱、品種自身抗病性差又成為發病內因。病菌在8-34℃均能生長,24-28℃為最適。土壤偏酸(pH4.5-6.0)發病快、病情重。連茬種植、偏施氮肥、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均會導致或加重枯萎病的發生。
(3)防治方法:
①嫁接防治:用西瓜嫁接專用
砧木90-A、90-C,無籽西瓜作接穗進行嫁接,防病效果最為明顯,特別是連作地,嫁接是防此病的根本措施。
②實行輪作: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需進行5—7年輪作。可以和糧、棉作物輪作,南方採用水稻與西瓜輪作防病效果更好。
③種子消毒:用40%甲醛溶液對水150倍,浸種1—2小時後撈出沖洗乾淨;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浸30—40分鐘;或用10%漂白粉浸種10分鐘。浸種後需用清水沖洗乾淨。
④灌根:發病初期田間發現零星病株時,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每株500克,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1)症狀:
西瓜炭疽病又叫黑葉風,在西瓜的整個生長過程都能發病。幼苗期發病發生猝倒。葉片受害時開始呈現水浸狀圓點,有時出現輪紋狀,病斑擴大互相連線,葉片呈現壞死,乾燥破碎,潮濕時葉片正面常有粉紅色粘狀物。此病多發生在西瓜生長後期,造成果實腐爛。果實受害時,開始也是呈水漬狀,病斑擴大而形成褐色凹陷,著生環狀小黑點,乾燥時出現龜裂,果肉外露,潮濕時中間產生粉紅色粘狀物,嚴重時病斑連片,導致果實腐爛。
(2)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病菌在土壤病殘體及種子表面越冬。其中種子帶菌可直接危害到子葉,引起苗期發病。病菌靠風吹、雨水噴濺、灌水流沖、整枝壓蔓等田間活動傳播。高濕是引起發病的主要原因,高溫低濕時也很少發病。此外,酸性土壤(pH值為5—6)、偏施氮肥、排水不暢、陰雨連綿、重茬等均易發病。采後貯藏或運輸過程中濕度過大,也可以造成果實發病腐爛。
(3)防治方法:
①種子消毒,與防治枯萎病相同。
②平整土地,防止積水,瓜壟不易太長,以利雨季排水暢通。
③與非瓜類作物輪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使植株長勢穩健,提高抗病性。
④通風排濕:在大棚或溫室中栽培要注意通風排濕,降低棚內濕度,減少葉面結露時間。
⑤藥劑防治:病害發生初期可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2—3次。
4、
病毒病:又稱花葉病,是影響無籽西瓜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病嚴重年份會造成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
(1)症狀:病毒病的症狀表現為花葉和蕨葉兩種,花葉型表現為葉面凸凹不平,葉片上出現黃綠和深綠相間的花斑,新葉畸形,植株先端節間縮短。蕨葉型表現為新葉狹長,皺縮扭曲,花器不發育,難坐果,或形成畸形小果。
(2)傳播途徑與致病條件:西瓜病毒病是甜瓜花葉病毒或黃瓜花葉病毒侵染所致。主要靠蚜蟲傳播。植株長勢弱是感病的內部條件,高溫、乾旱、強光、蚜蟲發生和遷飛是西瓜病毒病發生的外部因素。特別是西葫蘆、甜瓜易生病毒病,發病也早,離它們近的無籽西瓜地也易感病。整枝、打杈易使病毒從傷口入侵,種子帶毒也會感病。
(3)防治方法:
①培育壯苗:培育健壯秧苗,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這是防止病毒病發生的根本所在。
②加強田間管理:使瓜田儘可能遠離甜瓜、西葫蘆等菜地,搞好田間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
③浸種:催芽前用10%磷酸三鈉浸種10分鐘,或用70℃恆溫乾熱處理72小時。
④防治田間蚜蟲,控制傳毒媒介。蟲蟎立克對蚜蟲、紅蜘蛛殺傷效果好。
⑤防止接觸傳染。整枝、授粉時不要用手指掐斷莖蔓或花梗,折斷時不使手接觸汁液。發現重病株要及時拔除。
5、疫病:疫病也是危害西瓜的一個主要病害,從苗期到結果期均可發病。一般在苗期和生長前期發生高溫多濕時發病多而較嚴重。
(1)症狀:西瓜幼苗期發病,子葉上面出現圓形水浸狀暗綠色病斑,後中部變成紅褐色,幼苗近地面縊縮,倒伏而死;成株染病,葉面初生暗綠色水浸狀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濕度大時軟腐似熱水燙過、乾燥時易破碎;莖部發病呈水浸狀病斑,然後腐爛,病部以上枯死;果實發病呈暗綠色圓形凹陷的病斑,嚴重時擴展到全果軟腐,表面產生棉毛狀紅色菌絲。
(2)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疫病屬於真菌病害,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越冬,並可長期存活。病菌靠風吹、雨濺等方式從西瓜傷口處侵入。疫病發生對溫度不嚴格,5—38℃均可發病。高濕是發病主要條件,多雨天、低洼地排水不暢,通風不良是發病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①高壟栽培:選擇排水良好的土質和地塊實行高壟栽培,注意雨後及時排水。合理澆水,嚴禁漫灌,每次澆水的水位線應隨植物的生長和溫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使根部保持乾燥。一旦發現此病,立即停止澆水,拔除病株,蔓延停止後再澆水。要注意及時整枝,防止生長過密,通風不良。②藥劑防治:噴灑具有治病和保護雙重功效的露速淨400-600倍液,或70%霜疫清600-800倍液,均有良效。特立克為無公害特效生物殺菌劑,幾乎可殺死一切真菌病害,對疫病有特效,它是一種綠色木黴菌,利用吸收病菌營養繁殖自身或消融病菌菌絲,使病菌死亡。越是有利病害發生的條件,特立克藥效越明顯,使用濃度600—1000倍
苗床準備
育苗床應建在背風向陽,地勢較為高燥的地方,以東兩向為宜。苗床一般寬1.2,長8~10米,深10~15米,要求底平邊直。營養土用過篩後的田園肥土(未種過瓜)70%加過篩後的腐熟農家肥30%,每立方營養土加入尿素0.25~0.5千克,二銨0.15千克,多菌靈100克,允分混合均勻,用營養缽(直徑8~10厘米)或營養土塊育苗,缽間用營養土填緊,苗床要在播種前1~2天澆透底水。並扣小拱棚升溫。
浸種催芽
先將種子晾曬2~3天,用55~60℃溫水(二開一涼)浸種並不停攪拌,水溫降到室溫後溫水兼有浸種和殺菌的雙重作用。將浸過的種子撈出搓洗,洗掉種子表面粘液,以種子不打滑為宜。
將浸泡洗淨的種子像磕瓜子一樣,放在上下門齒之間,輕輕一磕,聽到“
咔啪”一響即可。將磕過的種子均勻推在溫毛巾上,以種子互不相壓為宜,四邊向上疊起,從上捲起,捲成毛巾卷。把毛巾卷放在33~35℃恆溫箱內催芽。注意:毛巾要用乾淨毛巾,濕度不宜過大。以毛巾手擰乾滴水為宜,溫度一定恆溫。經24小時大部分發芽。將已出芽的挑出備播,芽長以0.2~0.3厘米為宜。將毛巾洗乾淨,將剩下的種子繼續催芽,注意餘下的種子不要用水洗。催芽48小時後仍不發芽的種子已喪失生活力,不必再催芽。
苗期管理
無籽西瓜在苗齡30天左右、幼苗具有2~3片真葉時定植為宜,因此,應在定植前的30天左右播種育苗。要選擇晴天上午播種,播種時用細棍在每個營養缽的中心扎深0.5~1厘米的小孔,將發芽的種子芽朝下伸入小孔平放,然後覆蓋1厘米厚過篩細土,播種後貼苗床表面蓋一層地膜,上扣小拱棚。
播種後出苗前要保持較高溫度,白天28℃以上,最高可達35℃,夜間22~25℃以利出苗。50%~70%露出土時及時撒掉床面地膜。2片子葉微展後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3~25℃,夜間15~20℃,以防形成高腳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到定植前一周,白天28~30℃,夜間20~23℃,定植前一周開始加大通風煉苗。
無籽西瓜帶殼出土現象較多,當幼苗出土50%~70%時,在溫暖的晴天上午揭開棚膜“摘帽”,每隔1~2天摘一次,直到全部摘除。摘帽時需要注意:儘量避免在高溫和溫度低於15℃時進行。若種殼乾燥發硬,可先噴少許水,使種殼溫潤變軟後再摘。齊苗後苗床培土一次。
田間管理
畝施優質農家肥3~5方,尿素20~30千克,二銨20~30千克,硫酸鉀20千克,精細整地,按行距1.7~2米做畦,高壟栽培,高壟寬60厘米左右,高15厘米左右,覆蓋80~90厘米寬地膜,選擇無風晴天定植,畝定植500~700株,隨栽隨澆水。實行三蔓整枝,留主蔓第3雌花坐果最好,避免低節位坐瓜。
無籽西瓜採用人工輔助授粉,目的性強,坐果早而整齊,果實成熟較一致,是增產的關鍵技術之一,早晨8點左右,用當日開放的授粉品種的雄花給無籽西瓜的雌花授粉,開花後授粉的時間越早越好,最遲不超過10點,一雜一雄一花可授3~4朵雌花,授粉要均勻,動作要輕,避免傷及柱頭。
幼苗期(團棵前後)每畝追施尿素5千克,以促進幼苗生長,開花坐果期一般不澆水,不施肥;西瓜如鴨蛋大小時瓜已基本坐穩,追施一次膨瓜肥,畝追尿素15~20千克,硫酸鉀15千克,生長後期葉面噴灑0.2%磷酸二氫鉀,可提高產量和品質。
嫁接育苗
無籽西瓜嫁接育苗成活率低,癒合速度慢,是當前生產中普遍發生的問題,它制約了無籽西瓜生產的發展,並給瓜農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要提高無籽西瓜嫁接育苗成活率,培育健壯嫁接苗,就必須按照無籽西瓜的結構特性和生長特點來進行嫁接育苗。
培育
1.無籽西瓜品種和砧木選擇。無籽西瓜選用鄭抗無籽三號、鄭抗無籽四號、
豐樂無籽一號、
豐樂無籽二號等品種。砧木可選用葫蘆、南砧一號等,沒有在無籽西瓜生產中試驗、推廣的砧木不要使用。
2.營養土配製。育苗營養土可採用如下配方:砂、土雜肥、優質菜園土各l/3,分別過篩後混合,每立方米營養土中加入磷酸二銨300克。這樣既可保證苗期生長所需養分,又能使嫁接時取苗順利,多帶鬚根。
3.育苗時間。由於嫁接需10天左右的癒合時間,播種要比西瓜常規育苗提前10天左右,即定植前50天前後開始育苗。
4.浸種破殼。將精選並曬後的無籽西瓜種子用55℃的溫水浸種,不斷攪拌,水溫降至30℃時浸種6~8小時。葫蘆種皮厚,吸水慢,浸種時間為24~36小時,期間應搓洗2~3次並置換清水。
由於無籽西瓜種子的種皮較厚,尤其種臍部分更厚,再加上種仁不飽滿,所以出芽困難,必須破殼才能順利發芽。最簡易的方法是“嗑子”,就是將浸泡過的種子洗淨擦乾,將臍部放在上下門齒之間,輕輕一咬,剛能聽到“卡啪”聲便可。
5.催芽。將已破殼的無籽西瓜種子、砧木種子放在電熱毯內或恆溫箱內催芽,溫度控制在33~35℃,保濕透氣,經24~36小時,種子芽長0.3厘米時即可播種。
6.播種。砧木和接穗播種先後取決於嫁接方法。由於無籽西瓜種子發芽勢弱,出苗慢,播種時期應別於普通二倍體西瓜。採用插接法,砧木要比接穗早3-5天播種,用靠接法接穗要比砧木早7~10天播種。靠接法砧木和接穗均密集播種;插接法砧木播種在營養缽內,接穗密集播種。播前苗床先澆透水,水滲下後把發芽種子平臥點播,間距15厘米左右。用營養缽播種時,澆水滲下後在缽中央扎1厘米深的小孔,將1~2粒發芽種子點播孔中,無籽西瓜頂土力弱,覆土不要過厚,約1厘米左右;砧木覆土2.5厘米左右。全畦播完後,在床面覆蓋一層塑膠薄膜保溫保濕。
7.播種後的管理。無籽西瓜從種子萌動到子葉出土要求較高溫度,掌握在白天30~35℃,夜間25℃左右。床溫低時出苗時間長,苗瘦弱發黃。砧木要求溫度稍低些,白天28~32℃,夜間20~25℃。當幼苗拱土時及時撤去地膜。出苗後通風降溫,白天22~25℃,夜間18~20℃,防止幼苗徒長,促進下胚軸健壯。
無籽西瓜幼苗在出土時子葉常被種殼緊緊夾住,很難自行脫落。因此,出苗後必須立即進行人工“摘帽”。摘帽最好在第一次通風前,種殼還濕潤時進行。
插接法當砧木真葉顯露,接穗子葉展平時為嫁接適期;靠接法當接穗第一片真
葉露心(手指肚大小),砧木子葉展平,真葉顯露時為嫁接適期。
嫁接
嫁接在晴天的上午進行,便於提溫。嫁接時上部大棚要用草簾遮蔭,防止直射光照射。
嫁接工具為刀片、竹籤和嫁接夾。刀片用刮臉刀片即可;竹籤長10厘米左右,一端削成與接穗粗細相等的平面,另一端為楔形。
1.插接法。插接前一天砧木澆水,保證土壤濕度。插接時先將砧木的真葉及生長點從基部削除,然後用竹籤在砧木上方切削點與胚軸成30~45度角斜戳深0.8厘米小孔。取出接穗苗,在子葉下1厘米下胚軸往下削長0.8厘米左右的楔形面。迅速拔出砧木中的竹籤,將接穗下軸準確地斜插入砧木中,使之與砧木切口四壁剛好貼合,不過松過緊。在嫁接前可分批將插穗苗放入800倍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中2小時,以提高抗病性。隨嫁接隨蓋小拱棚,保證棚內濕度。
2.靠接法。嫁接前先將砧木苗和接穗苗放入800倍70%甲基托布津溶液中2小時。嫁接時削去砧木生長點,在砧木下胚軸距子葉0.5~1厘米處用刀片向下斜削約45度的切口,深及砧木下軸2/5~1/2,切口長約1厘米,然後將接穗從子葉下2~2.5厘米自下而上斜削1個約45度的切口,切口長度與砧木吻合,同時用刀片在接穗已形成刀口並外露的部分的另一面輕輕削去一層表皮,目的是增加接穗與砧木的接合面,提高成活率。將砧木和接穗的切口相互嵌合,用嫁接夾固定好。嫁接後立即把苗栽入營養缽內,隨即澆水。砧木和接穗胚軸基部相距1厘米左右,以便成活後切斷接穗根。接口應距地面2厘米以上,防止發生自生根。隨栽苗隨蓋好小拱棚。
嫁接後的管理
1.溫度、溫度、光照管理。嫁接後密閉小拱棚,使棚內濕度達到飽和,如濕度不夠,可於蓋棚前地面灑些水。嫁接後成活期間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20~22℃。每天上午的9時至下午的4時要用草簾遮蔭,防止直射光照射,減少水分蒸騰。3天后逐步揭去遮蓋物,增加受光量,一周后可不再遮蔭。5天后嫁接苗開始成活,進行通風換氣,逐步加大通風量。掌握溫度白天最高不超過35℃,夜間不低於17℃。定植前7天對嫁接苗進行變溫鍛鍊,白天最高38℃,夜間最低15℃,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2.砧木除萌芽和接穗斷根。在嫁接苗生長過程中,一部分砧木子葉節出現不定芽,且生長速度快,應及時切除,避免與西瓜接穗爭奪養分,影響接穗成活與生長。
一般插接苗12天后,靠接苗10天后,即可判斷成活與否。靠接的嫁接苗成活後,應及時從接口下切斷接穗根系,斷掉自根營養,並及時去除嫁接夾。
三倍體無籽西瓜培育
原理
採用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如用
秋水仙素(一種植物鹼)處理二倍體西瓜的種子或幼苗,使其在細胞分裂的中期,阻礙紡錘絲和初生壁的生成,使已經複製的染色體組不能分向兩極,並在中間形成次生壁。結果就形成了染色體組加倍的細胞,使普通二倍體西瓜染色體組加倍而得到四倍體西瓜植株。然後與二倍體西瓜植株 (作為父本)雜交,從而得到三倍體種子,三倍體的種子發育成的三倍體植株,由於減數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聯會紊亂,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細胞。再用普通西瓜二倍體的成熟花粉刺激三倍體植株花的子房而成為三倍體果實,因其胚珠不能發育成種子,因而稱為三倍體無籽西瓜。
具體措施
(1)用 0.2~0.4%的秋水仙素(C22H26O6N)液體將二倍體普通西瓜的種子浸泡12~24小時,或在每天下午6~7點鐘用 0.2~0.4%的秋水仙素液體滴在其幼苗莖尖生長點上,連續進行四天。
(2)處理後的種子或幼苗,要用清水洗乾淨。處理及緩苗期間,應將植株置於散光下,以免日光直接照射,致使秋水仙素分解破壞。同時亦切忌高溫,因為在高溫情況下,秋水仙素對植物的毒性增強,容易造成死苗。因此,在成活前應給予良好的栽培條件和精心管理。
(3)多倍體的鑑定:①用秋水仙素溶液處理後,應注意觀察多倍體植株。若形成多倍體,它萌芽的肥厚度明顯增加,幼根尖端發生膨大現象;②考察植株的體型,多倍體具有體型較大的特點。如葉片較大,根莖變粗,花、果實、種子都較大,莖葉組織比較粗糙,顏色深綠,有時有皺縮現象;③四倍體葉面的氣孔較大,單位面積氣孔數目相對減少,花粉粒較二倍體的花粉粒大一倍以上;④為了鑑定的準確起見,尚須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染色體數目是否已經加倍(普通二倍體西瓜2N =22,四倍體西瓜4N= 44)。
(4)三倍體西瓜制種:用四倍體西瓜作母本,授以二倍體的花粉粒,結出三倍體的西瓜種子(存在於四倍體的子房發育成的西瓜中)。小面積制種,按照西瓜開花習性,在每天下午按時套袋(防止自由傳粉)。第二天早晨進行人工授粉,同時掛上標記。大面積制種時則需要分區隔離,按一定比例培植四倍體母本和二倍體父本的植株,且要及時為母本去雄使四倍體植株接受二倍體父本植株的花粉,以產生三倍體種子備用。
以上是第一年的工作。在第二年,將三倍體種子與二倍體種子間種,自然或用人工的方法,讓二倍體花粉刺激三倍體植株的子房發育成西瓜,即成三倍體無籽西瓜。在大田生產中三倍體種子也可以不與二倍體種子間種,而是只種三倍體種子。在其植株開花期間,用低濃度2.4-D(2---4---二氯苯氧乙酸)噴灑在花蕾上,使子房發育成無籽西瓜果實,培育過程如圖所示:
應當注意:種子是由胚珠的各部分發育而成,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所以第一年得到的西瓜應是四倍體西瓜,其中的種子是三倍體的。確切地說,該種子的胚是三倍體的,而種皮則是四倍體的(該種皮由四倍體的珠被發育而成)。第二年得到的西瓜才是三倍體西瓜,其內無籽確切地說是只有種皮(三倍體的胚珠發育而成) 而無胚(授粉不受精,不能形成受精卵,因而無胚)
催芽技術
無籽西瓜
栽培無籽西瓜所需要的種子為三倍體西瓜種子。三倍體西瓜種子具有四倍體種子的厚硬種殼,木栓化程度高,尤其在喙部特別肥厚,口緊。種胚發育不完全,種胚的重量較低,胚重僅占種子重的38.5%(二倍體種子胚重占種子重的50%),種胚體積占種殼內腔的60—70%,同時還有相當比例的畸形胚,如大小胚和摺疊胚。由於上述原因,三倍體種子在自然發芽狀態下,胚根不容易鑽出種殼,因此發芽率較低。為了克服上述困難,就需要採取措施促使發芽。
所需條件
1.水份
催芽必須在種子吸足水份後進行,因此需要浸種。浸種的目的是使種皮和胚吸收水分,軟化種皮,使氧氣容易透過,有助於幼胚原生質的活動,加速發芽。
2.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氧氣
催芽時必須保證種子發芽所需的溫度(33~35℃),催芽設施所需濕度不宜過高,透氣性要好,避免發生爛種。
3.破殼:可減少種胚萌發出殼的阻力,促使種子發芽。
種子處理
1.選種和曬種
首先根據品種的性狀,按種子的形狀、色澤、大小及飽滿程度進行選種,挑出四倍體和二倍體西瓜種子,剔除畸形種子和雜種、劣種。然後在浸種前幾天,把種子曬上1-2天,有利於提高種子的發芽勢。
2浸種
將三倍體種子放入55℃的溫水(兩開兌一涼),進行攪拌,然後讓水自然冷卻,浸種6-8小時。55℃溫水兼有浸種和殺菌雙重作用。
3人工破殼
無籽西瓜種子破殼的方法可分為乾籽破殼和濕籽破殼兩種。乾籽破殼工效高,但容易損傷種胚,且浸種時間和浸種溫度難以掌握,影響發芽率的提高。濕籽破殼容易打滑,工效低,但浸種時間長短對發芽率影響小,易於掌握,發芽率較高而穩定。當前多以濕籽破殼為主。
濕籽破殼的具體方法是:浸種後,撈出進行多次搓洗直到種皮不滑溜為止。為了洗淨種子表面的粘液,可用
草木灰、鋸末或細沙拌種子,用手搓洗後用清水沖洗2-3次,再用乾淨布擦去種子表面水分,用牙齒輕輕嗑一下種臍(和平時嗑食用瓜子一樣),使其略開一個小口,嗑種時一定要輕,只要聽到“咔嚓”一聲即可。種皮開口不要過大,以防傷及種仁。也可以用老虎鉗和指甲剪夾開。使用
老虎鉗時,為了控制其夾力,可在支點後端夾一塊橡皮或橡皮管。
催芽
經過浸種和破殼的種子,置於33-35℃的恆溫條件下進行催芽,需要保持一定的濕度。經24小時,90%以上有發芽能力的都可發芽,把芽長0.5cm的挑出即可播種,餘下的繼續催芽,36小時後,正常種子基本全發芽。催出的芽不宜過長,胚根過長在播種時容易斷根。催芽48小時後仍不發芽的種子已喪失生活力,不必再催芽。為了使無籽西瓜種子更好的發芽,就需要合適的發芽床和恆溫設施。
1 發芽床
綜合各地情況,介紹幾種適合無籽西瓜發芽的發芽床。
1.1 布卷法
該法簡便易行,發芽率高。具體操作是將嗑好的種子,用一塊白布(最好用棉布)或毛巾浸濕擰乾(濕布不淋水為止,不要太濕),單層鋪開平放1-2層種子,把布的四邊疊起後,從一端開始滾捲成一個外形似
花捲饃的“種子布卷”。布卷使每層種子以布或毛巾隔開,種子各層間有縫隙,增加透氣性;而且種子緊貼濕布吸濕保濕好,有利於種子發芽。
1.2 沙床法
首先準備河沙,過篩,清除有機質,蒸煮殺菌,沖洗乾淨,濕度以手握成團指縫不出水,鬆手即開為度,備用。具體是將嗑開的種子,與等體積的河沙拌均勻,盛入瓦盆,再置於33-35℃的
恆溫箱中催芽。濕沙一方面繼續供給發芽所需的水分,保持胚根的濕潤,另一方面使種子間互相隔開,改善種子發芽的通氣條件。
1.3 沙盤法
無籽西瓜種子經浸種、破殼之後,選用長方形搪瓷盤或臉盆,盛裝清潔的河沙1.5cm厚,再用開水浸泡河沙進行消毒。然後將濕沙裝進紗布或其它布縫成的小袋,擠去水分(處理後濕沙的含水量約為乾沙重的24%)。將濕沙倒在盤或盆內攤平拍實後,在沙面劃出邊長為1cm的小方格,在每一個方格的交叉處插一小孔,用鑷子將種子的尖端朝下並投放小孔內。全部投放後按緊沙子,使沙與種子的間隙減小,使種子的末端與沙面
齊平。最後,用濕紗布或棉布覆蓋沙面,再將盤置入恆溫箱或其他加溫設備中催芽。這是浙江金華市農科所推廣的方法。
1.4 吸水紙法
取吸水紙8
張一疊,用蒸餾水或冷開水浸濕後,滴去多餘水分,墊在平底的飯盒或瓷盤內作為發芽床,將處理好的種子平擺在紙上,種子上面覆蓋濕布。然後加蓋,放上
溫度計,一併放在恆溫箱中催芽。也可以在吸水紙下面放上厚約2cm的濕沙,進行保濕。
1.5 穀殼炭法
廣西採用的是穀殼炭作基質催芽。其方法是,把已燒好的穀殼炭用清水浸泡2-3小時,再用淨水沖洗1-2次,減少鹼性(若穀殼炭存放時間過長或重複使用,必須用開水浸泡消毒)。然後在催芽器底層鋪上約3cm厚、含水量400%左右的穀殼炭,然後將種子均勻地撒在穀殼炭上。播種密度以種子不重疊為好,種子上面再蓋上一層約1cm厚的濕穀殼炭。最後放入溫室或溫箱中催芽。
以上介紹的方法均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建議最好使用布卷催芽法,此法簡便省工,容易掌握,無籽西瓜種子發芽率高。
2 恆溫設施
無籽西瓜發芽適溫為33-35℃恆溫。這就需要準備符合此條件的恆溫設施。
2.1 電熱恆溫箱催芽
較大面積種植無籽西瓜,需要種子較多,用電熱恆溫箱催芽,是比較穩定可靠的方法,此法溫度可自動調控,一般24-36小時就可發芽。如果條件具備的話,提倡使用此法。
2.2 體溫催芽
這是民眾常用的一種方法,適合於少量的種子催芽。先將破殼的種子用乾淨的濕棉布(棉布浸濕後擰乾到不大淋水為止)包起來,而後裝入不必封口的
塑膠袋或用薄膜包住,然後系在貼身腰上或放在貼身的上衣口袋中,睡覺也不取出來,每隔8-10小時打開薄膜或塑膠袋換氣。用體溫催芽,一般24-30小時即可出芽,挑出芽長0.5cm的種子,再用擰乾的濕布包起來繼續催芽。這種方法也能保證33℃左右的恆溫。
2.3 保溫瓶催芽
先在保溫瓶中放入35℃的溫水,約半瓶,而後放入用濕布包好已吸足水分的種子,種子不宜過多,用細線釣住種子包,不要接觸水面,蓋上保溫瓶,用瓶蓋壓住線頭。為了不使瓶中溫度降低,要把保溫瓶用棉被包上放在室內溫度較高的地方。十幾個小時後,調換35℃溫水繼續催芽。
2.4 火炕催芽
北方農村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將處理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火炕上進行催芽。應注意種子不要直接與火炕接觸,以防溫度過高,燙壞種子。在催芽過程中,每隔幾個小時將種子翻動1次,使種子受熱均勻。
2.5 電熱毯催芽
北方農民床上廣泛套用電熱毯,逐步代替火炕加溫,這種電熱毯用來種子催芽效果很好。其方法是將電熱毯折成兩層,中間放一些棉被,先用溫度計觀察一下溫度,當溫度在33-35℃時,將破殼的種子用棉濕布包好,上下再多包兩層濕布後用塑膠薄膜包好,放入棉被中催芽。應注意的是用電熱毯催芽如果種子較多,不要將塑膠薄膜包的過嚴,以防空氣不夠,造成爛種。
2.6 簡易發芽箱催芽
根據種子數量和熱源的熱量用木版或硬紙板自製一個簡易發芽箱。箱內用活動通氣隔板分為二三層,最底層安裝電燈泡(沒有電源時,可用小炭爐或油燈代替),以上各層用於種子催芽。木箱(或紙箱)四周用舊棉絮或麻袋或薄膜罩上,以利於保溫,頂部安裝溫度計。催芽前用增減
電燈泡或控制火量來調節溫度,等溫度基本穩定(33-35℃)後,再放種子催芽。箱內放幾塊濕布以增加濕度。值得注意的是,種子不要離熱源太近,防止濕度不夠和溫度過高而燒壞種子。
畸形對策
優質無籽西瓜品種有時候出現不正常果實原因如下:
1.無籽西瓜屬於三倍體西瓜,坐果是單性結實,本身就容易受不良氣候的影響。
2.前期管理差,植株發育不良,果實授粉期、發育期氣溫偏低,降雨少,土壤濕度小。
3.坐果節位偏低,特別是低節位坐果,容易產生畸形果、厚皮果、空心果和著色秕子果。
4.坐果節位偏高,特別是在第4個節位以後坐的果實,容易出現皮厚三棱瓜等。
5.著色秕子果還與
磷肥的施用有關。磷肥施用過多,產生著色秕子果的機會多。
6.授粉方式不當:在雌花柱頭上的雄花花粉不足或塗抹花粉不均勻,導致外瓜等畸形果。
7.使用坐瓜靈等激素時處理方法不當,導致西瓜皮厚、三棱畸形、空心、著色秕子。
8.病蟲害的危害,特別是
薊馬、
蚜蟲、
蟎蟲、病毒病的危害嚴重,導致許多地區栽培無籽西瓜出現出現畸形、空心和著色秕子等問題。
對策:
合理安排播期,是開花坐果和果實發育處在氣候溫和濕潤的季節。
合適節位留果。一般以留主蔓第3第4雌花果,側蔓第2第3雌花果為佳。避免留過高和過低節位果。
選用合適的品種與組合。或選用果肉較硬的品種與組合,或選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種與組合。
採取準確的授粉方式和正確的使用坐瓜靈方法。
良好的田間管理(施肥、澆水、整枝打叉、
人工授粉、選瓜留瓜、滅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克服抗訴弊病獲得優質無籽果實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