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戲劇

西班牙戲劇發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西班牙戲劇始於中世紀的基督教宗教宣傳。節日期間在教堂內外演出的聖經故事、聖徒事跡、耶穌生平,逐漸與慶祝節日的民間歌舞、啞劇、遊行、滑稽表演等結合,成為民眾性的娛樂表演。宣傳宗教的劇本叫做“聖禮劇”,最早的保存至今的腳本殘稿是《三王劇》。1264年,教會規定基督聖體節為全年最重要的節日,節日期間宗教表演逐漸形成為固定的程式。聖禮劇的表演一直延續了300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班牙戲劇
  • 歷史:700多年
  • 始於:中世紀的基督教宗教宣傳
  • 腳本:《三王劇》
15至16世紀,黃金世紀,18世紀戲劇,19世紀戲劇,近代戲劇,戰後戲劇,

15至16世紀

15世紀初,節日演出開始受到宮廷、貴族和文人的關注,戲劇逐漸從宗教的性質向世俗的內容轉移。著名的演員兼劇作家恩西納(約1468~1537)把聖禮劇中牧人的情節予以擴大,使之成為世俗的牧歌劇,以《三牧人牧歌劇》、《克里斯蒂諾和費貝亞牧歌劇》、《普拉西達和維克托里亞諾牧歌劇》確定了西班牙牧歌劇的藝術形式。L.費爾南德斯(約1474?~1542)在薩拉曼卡演出的《受難聖禮劇》使用大量對白描敘耶穌受難時的痛苦,以呻吟、啜泣、悲嘆為襯托,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B.de托雷斯·納哈羅(約1485~1520)把丑角引進戲劇,以滑稽逗趣的場面緩解複雜的情節和激烈的衝突。 16世紀中,西班牙戲劇已經形成其獨特的演出風格和方式:一次演出往往表演一出以上的戲,沒有嚴格的悲劇喜劇區分,兩齣戲之間有一場短小的“幕間劇”。劇中的滑稽插曲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插曲劇”,到後世演變成另一劇種──“滑稽劇”。伴隨正劇同時演出的音樂、舞蹈和歌唱,到17世紀時與正劇結合,發展成為“輕歌劇”。
西班牙戲劇西班牙戲劇
16世紀50年代劇團老闆兼劇作家和演員L.de魯埃達(約1510~1565)帶領他的劇團在各地巡迴演出。他的以民間語言和民間場景組成的插曲劇,推動了民族戲劇的成長。16世紀末,在馬德里和塞維亞等大城市建立了永久性的劇場。1579年建立的克魯斯劇場、1582年建立的王子劇場,都是馬德里的主要劇場,每星期經常有兩三個下午演出。裡面有池座和樓座,舞台上有布景和幕布。除了正劇之外,還穿插表演幕間劇、插曲劇以及音樂、歌舞等。這個時期的著名劇作家有:庫埃瓦(1550?~1610),善於運用本國的歷史傳說為題材;A.de阿蒂埃達(1544~1613),以《特魯埃爾的情人》留名後世;C.de維魯埃斯(1550~1609),5出古典悲劇的作者,其中以《埃利薩·迪多》為最佳。M.de塞萬提斯·薩維德拉也對這個時期的西班牙戲劇作出了貢獻,寫出《阿爾及爾的交易》和《努曼西亞之圍》等劇本。
義大利的即興戲劇對此期西班牙的戲劇發展影響很大。15世紀初,節日演出開始受到宮廷、貴族和文人的關注,戲劇從宗教性質向世俗內容轉移。
16世紀初期的劇作家大多模仿古希臘羅馬和義大利的戲劇腳本,並無許多新鮮元素。之後部分劇作家拋開古代戲劇的法則,開始創作符合本國文化的作品。16世紀中期後,西班牙戲劇進入繁榮時期,優秀的劇本大量湧現,固定的公眾劇場建立起來,面向廣大民眾的民族戲劇慢慢形成。兩齣戲之間有一場短小的"幕間劇"。劇中的滑稽插曲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插曲劇",到後世演變成另一劇種--"滑稽劇"。伴隨正劇同時演出的音樂舞蹈和歌唱,到17世紀時與正劇結合,發展成為"輕歌劇"。

黃金世紀

L.F.de維加·伊·卡爾皮奧(1562~1635)在西班牙戲劇舞台上活躍了50餘年。他以大量的劇作和獨有的風格為西班牙民族戲劇開拓了道路,奠定了形式。他規定“喜劇”為3幕,這種“喜劇”既有喜劇因素,也有悲劇因素,主張劇情的自然發展。他的劇作取材於聖經、神話、傳說、歷史、民歌等等,詩句流暢,構思精巧,他的高超的戲劇藝術,使他成為黃金世紀最豐富多彩也最受觀眾歡迎的劇作家。紀廉·德·卡斯楚(1569~1631),以根據古代史詩寫成的《熙德的少年時代》而聞名,他與維加風格相近。 與 L.de維加同時代的著名劇作家還有:T.莫利納(1584~1648),他具有高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善於構成戲劇衝突和戲劇高潮、塑造富於個性的人物;J.R.de阿拉爾孔(1581~1639),他的作品更加著重於劇情的結構,以緊湊、簡潔的風格處理社會問題或倫理問題,但較少馳騁的想像。
西班牙戲劇西班牙戲劇
L.de維加時代的演出,雖然舞台布景簡陋,但是充滿動作。場景的不斷變換,完全依靠劇情的說明以及觀眾的想像。有才能的演員也有了突出的地位。當時著名的女演員有馬里亞·德卡爾德·隆、馬里亞·德·里克爾梅、安托尼亞·格拉納多斯、佛蘭西斯卡·貝索納、馬努埃拉·埃斯卡米利亞,男演員有阿隆索·德·奧爾梅多、費爾南·洛佩斯、哈辛托·德·巴里奧斯等。
黃金世紀是西班牙文學藝術的巴洛克時代。P.C.dela巴爾卡(1600~1681)的出現,使戲劇具備了巴洛克時代藝術的特色。他的戲劇以情節的突變顯示主題的力量。同時代的F.de羅哈斯·索里拉(1607~1648)在喜劇題材和悲劇題材兩方面都顯現出塑造人物、處理衝突的能力,還注意場景的細節,以加強喜劇的效果。與他近似的是莫雷托·伊·卡巴涅(1618~1669),劇作取材於當代風俗習慣,以誇張漫畫的手法加強喜劇的效果。
之後,由於政治和經濟原因,到17世紀中後期西班牙戲劇走向衰落。

18世紀戲劇

波旁王朝王室成員即位後,著重加強法國新古典主義對文學藝術領域的影響。西班牙民族戲劇被法國名作的仿製品取代。優秀劇作的匱乏使義大利歌劇在西班牙大為流行。義大利式的和法國式的劇院也取代了原來古老的西班牙劇場,以豪華裝飾、奢侈燈光、複雜布景裝點劇院每個角落。儘管如此,散發著強烈新古典主義的歌劇雖得到王室青睞卻不受到本國民眾的歡迎。
好劇本的缺乏,使義大利歌劇大為流行。義大利式的和法國式的劇院,代替了原來古老的西班牙式劇場,引進了豪華的裝飾、奢侈的燈光、複雜的布景。1765年起,聖禮劇的演出被禁止。然而,當時崇尚新古典主義的劇作,雖然受到宮廷供奉和評論界的好評,卻不受民眾的歡迎。只有 V.G.de la胡埃爾塔(1734~1787)的《拉克爾》(1778)由於成功地吸收了浪漫主義的因素而爭取到較多的觀眾。
廣受民眾歡迎的是 R.de la克魯斯(1731~1794)所寫的小型鬧劇,以滑稽的對白和辛辣的嘲笑諷刺馬德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弊病。L.F.de莫拉廷(1760~1828)遵循“三一律”,作品嚴謹,感情樸素,觀察敏銳,具有獨特的風格。他給新古典主義規定了新的內容,主張民族的和外來的兩種因素相結合,代表作為《女孩子們的允諾》(1806)。當時著名的女演員有:羅薩里亞·費爾南德斯、馬里亞·安托尼亞·巴耶霍。

19世紀戲劇

浪漫主義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後出現在歐洲各國。它強調個人感情的重要性,要求創作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創作法則。依次,黃金世紀的戲劇遺產重新受到重視,民族戲劇傳統得以在新一代作家的作品中承襲發揚。浪漫主義的思潮復甦,其標誌是F.馬蒂內斯·德·拉·羅薩(1787~1862)的《威尼斯的魔法》(1834)的上演。同年,又出現了著名的浪漫主義悲劇《馬西亞斯》,作者為M.J.de拉臘(1809~1937)。1835年,A.de薩阿維德拉(1791~1865)的《堂阿爾瓦羅,或命運的力量》演出,把浪漫主義戲劇推至高峰。
同時期一種新的短劇赫內羅·奈科,或名"鐘頭戲"從1868年開始興起,為諷刺當代社會弊病的滑稽劇,由於其題材通俗、幽默,受到廣大觀眾喜愛。後期浪漫主義戲劇在這種劇目的影響下轉向現實主義題材。
黃金世紀的戲劇遺產重新受到重視,民族戲劇的傳統得以在新一代劇作家的作品中承襲發揚。浪漫主義思潮復甦,其標誌是F.馬蒂內斯·德·拉·羅薩(1787~1862)的《威尼斯的魔法》(1834)的上演。同年,又出現了著名的浪漫主義悲劇《馬西亞斯》,作者為M.J.de拉臘(1809~1837)。1835年,A.de薩阿維德拉(1791~1865)的《堂阿爾瓦羅,或命運的力量》演出,把浪漫主義戲劇推到了高峰。這部劇本具有典範的意義,表現出西班牙浪漫主義戲劇的豐富抒情性、崇尚古代題材以及色彩絢麗的特點。
浪漫主義戲劇的另一個重要代表人物是 J. 索里拉(1817~1893),他從古代的謠曲和民間故事取材,傳世傑作是《堂胡安·特諾里奧》(1849),以浪漫主義的觀點再一次塑造了堂胡安的性格。他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鞋匠和國王》(1840)。同時代人M.B.delos埃雷羅斯(1796~1873),以風俗主義的諷刺和寫實取代了浪漫主義的傷感。《馬爾塞拉,或三人中的哪一人?》(1831)以各種當代人物和風俗細節表現出了浪漫主義的另一個方面。
輕歌劇的流行,吸引了劇場的大部分觀眾。一種新的短劇(赫內羅·奈科,或名“鐘頭戲”)從1868年開始興起,它是諷刺當代社會弊病的滑稽劇,題材通俗,逗人發笑,大受觀眾歡迎。於是後期浪漫主義戲劇在其影響下轉向缺乏抒情性的當代題材。這個潮流的代表人物有:M.塔馬約·伊·巴烏斯(1829~1898),他出身於演員家庭,熟悉舞台藝術,傑出作品是《一種新劇》(1867),以演員生涯為題材,在舞台上演出戲中之戲;路易斯·德·埃吉拉斯(1830~1874),主要寫歷史劇和當代生活的喜劇,後者以《婚姻的十字架》(1861)為代表;A.洛佩斯·德·阿亞拉·伊·埃雷拉(1828~1879)以政治家的犀利筆鋒,撰寫諷刺社會現象的劇本,如《新的堂胡安》(1863)。
19世紀與20世紀交替之際,是西班牙戲劇的浪漫主義向多方面轉化的時期。其代表人物是J.埃切加賴(1832~1916)。他能充分運用各種舞台技巧,取得出色的戲劇效果,並且精心安排結構,往往在困難的境遇中出現高潮。然而他的語言和人物過於做作,只求用來為吸引觀眾的情節服務。埃切加賴的戲劇,被稱為新浪漫主義流派,屬於這一流派的還有:E.塞利斯(1844~1926)和萊奧波爾多·卡諾(1844~1934)。與此同時,現實主義戲劇也逐漸形成為一股浪潮,著名小說家B.P.加爾多斯(1843~1920),把他創作的小說改寫成劇本,堅持現實主義的風格,在人物性格的發展方面具有高度的戲劇性,如《堂娜佩費克塔》(1896)、《祖父》(1904);E.加斯帕爾(1842~1902)在問題劇《兒子們的罷工》(1893)、《永恆的問題》(1895)中,揭露了中產階級道德的墮落;J.迪森塔(1863~1917)寫了一部描寫工人生活的悲劇《胡安·何塞》(1906)和一部反映農村貧富鬥爭的悲劇《封建老爺》(1896)。

近代戲劇

近代西班牙戲劇風格更為多元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融合的題材逐漸豐富起來,同時以民族史詩和歷史軼事為題材的詩劇也在創作者們的筆下復甦,表達形式千變萬化,柔情與激烈,浪漫與寫實並存。
近代西班牙戲劇中最重要的人物是J.貝納文特(1866~1954)。他以對歐洲當代戲劇的深刻了解、多方面的才華、敏銳的思考和觀察,創作了大量各種不同風格的戲劇,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在一起,如《利害關係》(1907),既露出辛辣的諷刺,也飽含撫慰的仁慈,其戲劇藝術和舞台技巧均達到無懈可擊的地步。他的後繼者M.L.里瓦斯(1878~1938)和G.M.西埃拉(1881~1947)在戲劇藝術和題材選擇方面均未能有所超越。堪與貝納文特相比的唯有阿爾瓦雷斯·金特羅兄弟。他們的劇本充滿笑料,冷嘲熱諷,偏重於風俗的描繪和人情味的氣氛。
另外一方面,以民族史詩和歷史軼事為題材的詩劇,在E.馬爾基納(1879~1946)的筆下復甦。他在“九八年一代”強調文藝的民族化現代化思潮影響下,以現代主義的詩風,轉向本民族的主題,力圖發揚西班牙的民族精神。然而這種思潮,在小說家 R.M.del巴列-因克蘭(1866~1936)所作的劇本中,卻以完全不同的風格體現。他的劇本重於主題的闡釋,而不重於戲劇的技巧,運用誇張、怪誕的手法進行諷刺和嘲笑,從“荒唐”中求得戲劇的效果。
後來的F.G.洛爾卡(1898~1936),帶領劇團深入民間,以演出黃金世紀的名劇為其特色。他的劇本傾向於民間題材,富於抒情性,能夠在抒情中體現激越的戲劇衝突。另一位詩人R.阿爾韋蒂(1903~ )的早期劇作以抒情手法描寫民間傳說,後來也寫了以現實政治為題材的劇本。

戰後戲劇

3年的內戰,使西班牙的文化活動中斷了幾乎10年之久。戰前已經嶄露頭角的戲劇家,多數流亡國外,如以幻想抒情劇《擱淺的水中女妖》(1934)著名的A.卡索納(1900~1965)及受了歐洲先鋒派影響的M.奧夫(1903~1972)。他們的最好作品都是後來在國外寫成的。留在國內的有:E.J.龐塞拉(1901~1952),他認為戲劇本身就是似是而非,主張用荒誕和幻想替代真實的和日常的事物,使觀眾陶醉於忘情的大笑之中。
文化活動恢復期間,出現了一種“通俗戲劇”,從40年代流行到60年代。它具有批判社會問題的傾向,然而其風格主要是諷刺、嘲笑、逗趣,題材往往局限於男女愛情、家庭問題、社會弊病,以誤會、密謀、騙局、作弄等等造成戲劇高潮。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有:J.M.佩曼(1898~ ),“通俗戲劇”占了他60餘部作品中的一半以上;J.I.L.de特納(1897~  ),他的兩部劇本《沒有翅膀的鷹》(1951)、《堂何塞,佩貝和佩比托》(1952)獲得了國家戲劇獎;C.de la托雷(1897~  ),運用電影的技巧來使其警探偵破的情節結構更加巧妙;J.卡爾沃-索特洛(1905~ ),寫過50多部劇本;J.P.盧比奧(1903~ ),劇本大部分以愛情糾紛為題材,往往現實與幻想相結合,喜歡運用戲中戲的技巧;V.R.伊里亞爾特(1912~ )以各種混雜的風格寫了30多部劇本,在鬧劇和喜劇中摻以幻景、魔幻和歌舞,然而其主題卻傾向於嚴肅;M.米烏拉·桑托斯(1905~1977),作品顯示出戲劇藝術的逐步提高、主題的逐步深入,開始擺脫“通俗戲劇”造成的迎合觀眾趣味的傾向,第一部劇本《三頂高統帽》(1952)以悲劇性的幽默、深刻的現實主義以及逗人發笑而深思的情節,超越了“通俗戲劇”,但是他後來的作品卻缺乏真正的獨創性;A.布埃羅·巴列霍(1916~ ),第一部劇本《一座樓梯的故事》(1949)的演出,使當代戲劇達到了新的水平,該劇不僅主題切近現實生活,而且風格趨於多樣化,富於獨創性,既能為各種觀眾所接受,也為評論家所稱道,從1949~1974年,他一共演出了18部劇本,包括現實的和歷史的題材;A.薩斯特雷(1926~ ),更加具有戰鬥性,銳意對西班牙當代戲劇進行改革,戲劇實踐、戲劇評論和理論都強調戲劇的社會功能,主張在戲劇中揭露暴力、壓迫和不公正的待遇,經常採用歷史和外國的題材進行創作。
1973年以前,儘管存在著嚴格的審查制度,西班牙的當代戲劇仍在迅速地發展。一個方向是繼續“通俗戲劇”的道路,另一個方向是進行獨立的實驗性的戲劇革新。前者有A.帕索(1926~  )、J.薩洛姆(1928~  )、J.J.A.米連(1936~ )等劇作家;後者則由於60年代起有許多經濟獨立的劇團出現,如巴塞洛那的演員劇團、大學生組成的戈利亞多斯劇團、反對戲劇商業化的人士組成的塔巴諾劇團等,使新一輩的劇作家有了用武之地,實現向多方面風格發展的理想。1973年以後政治形勢的變化,使這種可能性具備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活躍於當代西班牙戲劇界的人士,比較突出的有:崇尚現實主義的C.穆尼斯(1927~  )、L.奧爾莫(1923~ )、安托尼奧·加拉(1936~  );帶有抽象、寓言、諷刺風格的J.魯伊瓦爾(1925~  )、A.G平塔多(1940~  );寫實驗性鬧劇的L.馬蒂利亞(1939~ )、L.莫索(1942~ );具有強烈社會批判傾向的A.M.巴萊斯特羅斯(1929~ );專注於探索新技巧、新方法的M.R.埃斯特奧(1930~ )等。
活躍於當代西班牙戲劇界的人士,比較突出的有:
崇尚現實主義的C.穆尼斯(1927~)、L.奧爾莫(1923~)、安托尼奧·加拉(1936~);
帶有抽象、寓言、諷刺風格的J.魯伊瓦爾(1925~)、A.G.平塔多(1940~);
寫實驗性鬧劇的L.馬蒂利亞(1939~)、L.莫索(1942~);
具有強烈社會批判傾向的A.M.巴萊斯特羅斯(1929~);
專注於探索新技巧、新方法的M.R.埃斯特奧(1930~)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