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禮縣城(西灣子鎮)在遼金時始建,元朝時定名為定邊城,明末叫大東溝。清初,因該村所處之地在東溝門村西的山灣和清水河的拐彎處,以地得名,稱西灣子。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天主教傳入西灣子後,自1762年始,至1936年的210 年間,先後14次大興土木,形成了以教堂為主的百餘畝建築群。現 在崇禮縣城北新街仍有一座較小的西灣子天主教堂。城內許多機構都利用了當年的教會設施。崇禮縣境內則到處舉目可見天主教堂的尖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灣子天主教堂
- 始建:在遼金時
- 位於:長城以外
- 遷移:到長城以外
簡介,發展,
簡介
西灣子原是長城以外、張家口東北方百里遠的一個小村莊。1829年,北京北堂的法國神甫受到迫害,傳教中心遷移到長城以外的西灣子村。1834年,遣使會士孟振生來到這裡,1841年成為新設立的蒙古教區的首任主教,主教座堂就設在西灣子村,從此這裡正式成為天主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教基地。
發展
1860年12月,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北京重新向傳教士開放,孟振生住進了北京北堂,擔任北京教區主教。1865年12月6日,創立聖母聖心會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率領韓默理等4名會士,來到西灣子村,接管了遣使會在蒙古的傳教活動。聖母聖心會改變了傳教策略,主要向漢族移民傳教,買進大量土地租給從關內來的漢人耕種,吸引了大批信徒,建起了二十四頃地大教堂等許多大小教堂(內蒙許多城鎮都是由教堂發展而成),使得天主教在內蒙古的勢力大為擴展。到1883年,蒙古教區一分為三:中蒙古教區,仍以西灣子教堂為主教座堂;西南蒙古教區,主教座堂設在包頭二十四頃地大教堂;東蒙古教區,主教座堂設在朝陽松樹嘴子。
1900年,蒙古3個教區都受到義和團的進攻,西南蒙古教區的二十四頃地主教座堂被毀,韓默理主教被殺;東蒙古教區的松樹嘴子主教座堂受到俄軍保護;中蒙古教區除了在西灣子主教座堂內避難的五六千人外,其餘教友大部分被殺,約有3200多人,內有神父五人。教會發展繁榮。國共內戰期間,西灣子成為雙方進行拉鋸戰的地區,許多神父、教友、修女不幸被殺,大教堂也在這時被毀。這就是所謂西灣子事件。
但有很多老人說:教堂是在文革時被拆除.
現 在崇禮縣城北新街仍有一座較小的西灣子天主教堂。城內許多機構都利用了當年的教會設施。崇禮縣境內則到處舉目可見天主教堂的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