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銅燈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銅燈
- 館藏地點:廣州市解放北路867號
- 所屬年代:漢
- 出土地點:南越王墓
- 所屬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所屬地區:廣東廣州
西漢銅燈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銅燈 出土地點 南越王墓 館藏地點 廣州市解放北路867號 所屬年代 漢 所屬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所屬地區 廣東廣州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文物。南越王墓中出土銅燈兩件,形制一致。由燈盤、圓形柱和圓足形燈座三部分組成。
銅燈燈體的一些部位,有九處刻有銘文,總計65個字。長信宮燈上部燈座底部周邊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的銘文,仔細觀察,其字跡稍嫌潦草,可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故“長信尚浴”似乎並不是...
西漢羊尊銅燈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特徵 尺寸:長23厘米 通高18.6厘米出土地:河北滿城陵山一號漢墓 燈作臥羊形,羊昂首,雙角捲曲,身軀渾圓,短尾巴,刻劃細膩,形象逼真。羊尊的背部和身軀分鑄,在羊脖...
西漢椒林明堂豆形銅燈,西漢時期文物,通高18厘米,燈盤徑12.3厘米,現收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歷史 出土於河北滿城陵山一號漢墓。文物特徵 燈盤敞口,直壁,平底,喇叭口形圈足,細座把,座把中部作倒葫蘆形隆起。盤和座把分鑄,盤底下...
西漢彩繪雁魚青銅釭燈高53厘米,釭燈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雁魚銅燈的燈體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為雁首頸、雁體、燈盤和燈罩。雁頸修長,回首嘴銜一魚,雁的額頂有羽冠,兩隻眼晴圓睜,脖直細長,雁體略顯肥碩,側邊以浮雕...
漢代銅燈 漢代是銅燈製作的鼎盛時期。在各地漢墓中出土了各式各樣的銅燈,製作精巧,頗多佳作。銅燈是科學技術與造型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在視覺效果上生動而親切,在功能上巧妙而實用,其形式可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為盤燈。這種燈有...
鎏金羊形銅燈是一件西漢時期的國家一級文物,收藏於西安博物院。文物特徵 鎏金羊形銅燈長27.4厘米,寬11.1厘米,高21.8厘米,重3千克,1982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城北。羊燈青銅質地,通體鎏金,呈跪臥式,羊首高昂,雙角捲曲,...
西漢當戶銅燈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特徵 尺寸:通高12厘米 燈盤徑8.5厘米出土地:河北滿城陵山一號漢墓 當戶是匈奴官名,燈作當戶跪擎銅燈形象。銅俑著直襟短衣,右袒,身後左袖束成長尾狀拖曳於地,支持...
彩繪雁魚銅燈為西漢時期的文物,1985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店塔村西漢墓,通高54厘米,長33厘米,寬17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燈由銜魚的雁首、雁身、兩片燈罩及帶曲鋬的燈盤四部分組成,可拆卸。雁身為兩范合鑄,兩腿分鑄...
長信宮鎏金銅燈是一件馳名中外的藝術瑰寶,是西漢著名銅燈。西漢著名銅燈,是一件馳名中外的藝術瑰寶.1968年在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人高445厘米.器面通體鎏金,D其造型為一個雙手持燈的宮女...
西漢組合式銅燈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特徵 尺寸:燈徑9.6厘米 通高7.5厘米出土地:河北滿城陵山一號漢墓 由燈、承盤、小勺三器組成。燈身敞口,直壁,淺腹,平底,下有三蹄足,燈壁一側伸出一小嘴,作...
西漢鎏金銅燈 西漢鎏金銅燈是一件西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西漢鎏金銅燈高20.5厘米,底徑13.5厘米。
銅燈形狀 豆形燈一般為淺盥,盤中常立燭釺,細葫蘆形或近似葫蘆形的把,喇叭口形底座。戰國晚期至西漢初年的豆形燈,燈盤外壁常有數道瓦紋,並逐漸緩收成底。漢代的燈盤均作直壁,平底,腹壁和底之間呈明顯的直角折棱。盤壁常刻...
這件銅燈不僅體現出的設計匠意,把實用功能、淨化空氣的科學原理和優美的造型,有機結合成一體,也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煉技術。在裝飾上採用通體鎏金,燦然發光,顯得富麗華美,讓人過目難忘。宮燈概述 通體鎏金,燈體是一位跽坐掌燈、優雅...
銅燈上用漆彩繪出雁的翎毛、鱗片,施以黑、白、紅、綠四色,彩繪簡約概括。雁,在中國古代是一種信鳥,多用於締結婚姻的納彩或大夫相見時的禮品。而象飛雁銜魚這樣的裝飾題材,早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便已出現,到漢代時此題材尤其多...
傳世銅燈中有自銘“行鐙”的。考古發掘中,行燈大多出土於西漢中期至東漢中期的墓中。《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卷十一,所錄行鐙銘文紀年,有二年少府造、神爵元年、五鳳二年、甘露二年、永光四年、建昭元年、建昭三年、建始二年等,均...
這件銅燈於1957年在西安市郊區出土,羊身圓渾,呈靜臥狀,長角捲曲,昂首挺胸目視前方,神態+分安詳,通體無紋樣裝飾,素麵。製造年代: 西漢 材料: 銅質鎏金 規格: 通高19厘米,長23厘米 收藏地: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介紹 羊的...
其中僅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類銅燈19件,尤以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等最為珍貴。其中靖王、竇綰兩套完整的玉衣,也是中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靖王墓除墓道外,其他各洞室都出土大量的隨葬器物...
”本世紀40年代後,尤其是70年代以來,各地陸續出土了十幾件戰國銅燈,可清楚地看出戰國燈具已有很大發展,並為漢代燈具的繁榮奠定了基礎。1976年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的這件銀首人形銅燈是戰國時代燈具中的傑作,其結構和裝飾技巧,...
漢代盛行銅燈,但東漢時鐵燈也很流行,洛陽等地漢墓中出土的“十二枝燈”等製作得相當精緻。到了東漢中後期,鏡子也有許多是鐵制的,花紋多屬“夔鳳紋”。甘肅省武威雷台漢墓中出土的一枚鐵鏡,用金絲和銀絲鑲嵌花紋,十分精緻。鐵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