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天水放馬灘紙地圖

西漢天水放馬灘紙地圖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最大殘長8厘米。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此地圖用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紙面平整、光滑、結構緊密,表面有細纖維渣,可見造紙技術比較原始。其原料為大麻,是西漢早期麻紙。紙上用墨線繪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紙繪地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天水放馬灘紙地圖
  • 最大殘長:8厘米
  • 出土時間:1986年
  • 出土地點: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
文物現狀,研究意義,

文物現狀

西漢天水放馬灘紙地圖即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黨川鄉放馬灘5號墓出土的西漢初年紙質地圖。它是迄今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用於書寫的紙張實物,對研究造紙起源、造紙用料、造紙技術等具有重大價值。
紙質地圖出土於1986年 6月,出土時置於死者胸部,因受潮圖呈碎塊,無法復原。其中繪有圖線的最大殘塊,長5.6厘米,寬2.6厘米。出土時呈深黃色,逐漸乾燥後,褪變為淺灰間黃色,表面有污點,紙面光滑平整,紙質薄軟而有韌性,結構緊密,表面有細纖維渣。纖維排列雜亂,比現代紙厚,碎片邊緣起毛,不規整。研究後知其製造過程經過切割、搗舂、製漿、沉澱過濾、擠壓整平等工序。製紙原料為大麻,是早期麻紙。紙上用墨線繪有山脈、河流、斷崖及道路。繪法與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駐軍圖》、《區域圖》相似。從筆跡看,山、水、斷崖用軟筆繪成,道路則用硬筆所繪。
經對比研究,該墓時代當在晚期至西漢初年,故該紙圖的產生年代,其下限最遲在西漢初年。放馬灘秦漢墓出土的紙質地圖,證明西漢初年已有書寫用的紙張,而且質量較好,工藝成熟,達到了較高的生產水平。以此推測,紙的出現應能早到戰國時期。

研究意義

第一,放馬灘地圖是當前所見世界上最早的實物地圖。根據文獻記載和銅器銘文,我國早在西周初期可能已有地圖,但一直苦於沒有實物證據.放馬灘地圖的出土,繼馬王堆地圖之後,又將我國現存古地圖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將近一個半世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餘年.更重要的是它填補了先秦戰國時代實物地圖的空白。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圖是公元二世紀托勒密《地理學》一書中的地圖,它比放馬灘地圖已晚了將近五個世紀。所以,放馬灘地圖是當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地圖,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科技史,地圖學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第二,地圖內容豐富,精確度較高,代表戰國時代地圖學的科學水平。放馬灘地圖的出土,以實物地圖的形式,充分證實了先秦典籍《周禮》,《管子》中關於當時我國地圖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的記載是完全可信的。而且,放馬灘地圖所示的地域和政區,又有良好的精確度。
第三,具有較高的製圖技術,代表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水平。放馬灘地圖雖然還比較粗糙,不如馬王堆地圖那么精美細緻,但後者繼承了以放馬灘地圖為代表的戰國時代的製圖藝術,是十分清楚的。馬王堆地圖採用的一整套製圖規則十分先進,這在放馬灘地圖上已初具規模。而放馬灘地圖中水系,居民點,道路,地貌以及關隘,廟宇等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不但大都為馬王堆地圖所繼承,而且也成為後世地圖之典範,基本符合現代製圖思想,極其可貴,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製圖方法。在製圖藝術方面,接合圖的套用是其一大創造;而閉合山形曲線的試製成功,更是一大發明,它已具投影概念的意義,近似等高線的性質,相當先進。總之,放馬灘地圖的繪製特點與歷史地位證明,我國先秦時期地圖繪製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