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準噶爾晚古生代熔積岩的厘定與構造格局重建

《西準噶爾晚古生代熔積岩的厘定與構造格局重建》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郭召傑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準噶爾晚古生代熔積岩的厘定與構造格局重建
  • 項目負責人:郭召傑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西準噶爾地區位於中亞造山帶的東、西構造單元結合部位,是解剖中亞造山帶大陸動力學過程的關鍵所在。近期新的研究進展相繼提出了不同的構造演化模型,如增生雜岩模式、洋脊俯衝板片窗模式和殘餘洋盆模式等。應答新的科學問題和挑戰,要從新的視角入手、瞄準關鍵所在。熔積岩是沉積與岩漿活動同期作用的產物,是一種特殊成因類型火山碎屑岩,熔積岩作為良好的指相標誌性岩石,是確定盆地沉積過程中同時伴有岩漿活動的直接證據,是確定火山岩定位環境的標誌之一。前期的研究中,申請人在西準不同地段發現多處典型的熔積岩露頭,本項目將以西準地區新發現的熔積岩為主要目標,選擇典型剖面系統鑑別不同類型的熔積岩,系統刻畫與描述熔積岩的結構特徵,以新厘定的熔積岩層係為標識,對比西準噶爾地區不同區段的熔積岩層系發育特徵,結合火山岩和沉積層系相互關係的研究,恢復熔積岩形成時的地質背景和環境,為重建晚古生代西準地區古構造格局提供新的關鍵證據。

結題摘要

西準噶爾地區是連線中亞造山帶不同單元和解剖中亞造山帶構造格局的關鍵地段。在西準噶爾達拉布特斷裂帶兩側太勒古拉泉、白鹼灘附近、石奶閘、卡拉休卡和大棍等多個露頭點,系統厘定並鑑別出了各類典型的熔積岩露頭,分析了其形成環境和機制。以熔積岩為標誌層,重建了西準噶爾地區古生代大地構造格架,提出了達拉布特和白鹼灘蛇綠混雜岩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板塊縫合帶,而是形成於殘餘洋盆中的洋殼斷裂帶混雜岩這一新認識。在此基礎上,項目組進而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核心區的大理地區、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北山造山帶等多箇中國地學研究熱點地區,均發現了以熔積岩為代表的基性火山碎屑沉積(MVD),並最先將熔積岩這一火山學研究推廣套用到古生代大地構造格架重建和大火成岩省的研究中。項目組在中國多處發現的典型熔積岩和套用,具有創新示範意義。 項目研究成果發表了7篇標註論文,其中5篇發表在國外SCI檢索著名刊物如TECTONICS, GSAB, GR, JVGR等上面。依託項目培養畢業2名博士研究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