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涌新屋村

西涌新屋村,位於南澳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6千米。西有鶴藪村,北有芽山村。地處西涌海岸邊,整體坐東北朝西南,距離海灘約600米,四周為林地及農田,村前有一個池塘,花山頂山在村後,海拔328米,南門頭河在村南側。始建於晚清至民國時期。因建村時間在西涌片區屬較晚的而取名西涌新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涌新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西涌社區
  • 地理位置:南澳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大鵬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大鵬公社;1983年7月,屬大鵬區;1986年10月,屬南澳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南澳鎮;2004年,屬南澳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西涌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蘇姓、謝姓。第一大姓為蘇姓,先祖從鶴藪村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謝姓,先祖從芽山村遷至此地。此外還有歐姓、李姓、鄭姓、文姓、王姓等,大多數來自附近的村落。2015年末,戶籍人口138人,其中男性74人,女性64人;80歲以上3人,最年長者8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35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2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6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鵬話。
傳統經營以半漁農業為主,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出海捕魚一般在大亞灣海域進行,以此地盛產的池魚、石斑魚、黃魚等為主。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到香港務工,20世紀60一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開放後,商貿交易開始興旺,村中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2004年12月,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主要經營物業出租及集體投資經營同富裕工程、海膽場等;2015年,公司收入8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入。省道S359線南西路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通電,90年代通電話,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16年通自來水。有西涌新屋村籃球場等文體設施。
傳統民居存量較少,現存約10座,總體保存較差,大部分無人居住。近年來西涌旅遊業持續升溫,前來西涌遊玩的旅客越來越多,因此許多村民將自己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供遊客住宿,集中在村里靠路邊的位置。村里還有銀海假日酒店。
天后廟,位於該村東南側約500米處的海邊,始建年代不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廟旁有一伯公牌位。現該廟為琉璃瓦,水泥牆,內有天后像及對聯“松齡長歲月;鶴語寄春秋”。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期間,西涌一帶居民及附近的漁民到天后廟舉行慶祝活動,流程包括祭拜、迎神出遊、聚餐等,頗為熱鬧。
據傳,大鵬所城最初選址在南澳最南端的西涌,某日,築城軍兵聽見山上有不明動物在叫,於是問當地村民是什麼聲音,當地人答曰“黃猄叫”。築城軍兵聽到後大為驚訝,認為此叫聲可能驚動皇帝,便立即將此事上報朝廷,請求更換地址,最後便選在如今的大鵬所城。後來才知道,原來這種動物就叫黃猄。因大鵬所城最初選擇在此,西涌片區也被稱為“南門頭”“城籬頭”“老大鵬”“舊大鵬”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