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社史研討匯錄(套裝全2冊)》就論文集的編輯而言,確定將文集分為上下卷。上卷廣收近幾十年所已發表的關於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社史的研究論文—由於這些論文發表時間很長,今天有許多研究家已看不到了,倘若趁此機會將之匯為一輯,確實會有功學術匪淺。由是,在上卷中,以百年社慶為下限,廣收從解放前到九十年代以來散見於各報刊雜誌、大學學報、紀念冊、印譜著作序跋中的相關社史研究文章,分為三個部份。第一是針對早期社史的研究部份;第二是針對早期社員的人物研究部份,分人別類;第三是史料部份,包括百年西泠印社出版目錄(二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後)、論文集目錄、《西泠藝報》總目錄、《西泠藝叢》總目錄等,以便於查檢與復按。由此可以看出,上卷是資料性質的:以橫跨百年的已發表成果與目錄索引為基本內容。 下卷則為本次研討會所收集的應徵論文。也依主題區分為:一、早期社史研究;二、早期社員研究;三、史料介紹與人物回憶;前二項旨在推揚研究,後一項旨在保存史料。三者之間雖然立項側重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大抵上不收那些老生常談、沿襲轉抄的泛泛的介紹與概述。即使是新資料的發掘而不必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研究,也必須要有“新”,不然就缺乏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社史研討匯錄
- 出版社:西泠印社
- 頁數:513頁
- 開本:16
- 定價:190.00
- 作者:西泠印社
- 出版日期:2006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bkbk921355
- 品牌:西泠印社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
一、社史研究
1.丁黎:濤聲聽東浙,印學話西泠
2.頤齋:印學話西泠——關於我對西泠印社社史的初步認識
3.蔣北耿:西泠印社勝跡留痕
4.餘子安:從“東皋雅集”一印所想到的
5.黃湧泉:印社留痕話三圖
6.國璋、味琴:石藏東漢社結西泠——記西泠印社
7.陳振濂:關於上海西泠印社的成立
8.吳長鄴:西泠印社內的吳缶翁銅像
9.屠燕治:西泠印社與古泉學
10.朱妙根輯:印社軼事摘記
11.朱妙根輯:印度詩人泰戈爾與西泠印社的因緣
12.陳從周:印社說景
13.林乾良:一石兩關創社人
14.朱妙根:“閒尋綠格傳孤本”——談葉一舟丁輔之王維季所輯《西泠印社志稿》
15.張銳:記王潛樓先生與西泠書畫社
16.韓天雍:金石緣——簡述近現代中曰印人之交往
17.朱妙根:西泠印社文獻概要
18.孫洵:群體的覺醒——西泠印社的創建在中國印壇的歷史意義
19.劉江:弘揚西泠印社精神——紀念西泠印社創立九十五周年
20.茅大為:“樂石社”中的西泠諸子
21.韓天衡:厚積必發應運而生——西泠印社產生的歷史背景芻議
22.陳振濂:以學術為旨歸——西泠印社社史研究二題
23.林乾良:西泠印社早期社員之謎
24.余正: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的考察
二、文獻摘錄
1.韓天衡:九百年印譜史考略
2.徐暢:中國印學社團的發軔與發展
3.陳金彪:龍淵印社的盛衰及其意義
4.姜丹書撰、胡志平輯:西泠印社早期社員小傳
5.胡志平輯: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潤例集束
6.胡志平輯:西泠印社早期社史資料數則
三、史料存目
西泠印社二十年代出版物目錄
西泠印社六、七十年代出版物目錄
西泠印社八十年代以來出版物目錄(部分)
附:八十年代以來出版物(重點圖書介紹)
《西泠藝報》目錄分類
綜合篇
篆刻篇
書法篇
繪畫篇
《西泠藝叢》目錄分類
一、印學研究
二、書畫研究
三、藝苑匯觀?圖版
四、藏品博覽?圖版
五、展覽交流
六、攝影圖片
七、作品選登
《西泠印社》目錄分類
西泠印社歷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目錄
一、西泠印社八十周年論文集
二、九個周年論文集
三、百年社慶論文集
四、紀念吳昌碩誕辰一百六十周年學術論文集
五、西泠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
六、“孤山證印”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
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社史研討匯錄下冊
四、人物研究
1.沙孟海:從西泠印社一副對聯想起
2.祝遂之:介紹吳昌碩最早的一部印譜——《朴巢印存》
3.周節之:記缶老刻璋伯二字印蛻
4.洪丕謨:吳昌碩“苦鐵”別號考
5.王個移等:回憶吳昌碩——紀念吳昌碩先生逝世六十周年
6.施星火:吳昌碩參佐戎幕的一段經歷
7.吳長鄴:吳昌碩對夫人的綿厚深情
8.沙孟海:《吳昌碩石交集校補》序
9.趙而昌:《吳昌碩軼事數則》
10.施星火:吳昌碩與施石墨
11.茗屋:吳昌碩佚印
12.徐暢輯:吳昌碩先生著作目錄
……
文摘
朝倉文夫(1883-l964)被譽為日本雕塑界的第一人,以自然主義的寫實描畫手法,確立了日本近代雕塑的風格;在教育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生前為東京美術學校教授,文化勳章授予者,文化功勞者。
1921年(辛酉)的《西泠印社志稿》中曾記載:“日本朝倉文夫為吳昌碩造銅像輦貽吳呂碩意築龕藏像即名名又建‘缶亭’”。但是此銅像於文革時期不幸披毀,至今不知所蹤,正因為這個歷史的原凶,現在又有兩座吳昌碩先生的像保存於兩泠印社之中。其中一件是參照朝倉先生的原作形象的復原之作,現存於西泠印社的“缶龕”中,另一件則是由1980年日本的小林斗庵和青山杉雨兩位先生率領的“吳呂碩先生胸像贈呈友好訪華團”冉次贈送的,由朝倉先生的高足西常雄先生創作。此像現存於吳呂碩紀念館的一樓。
為何一生中從未諜面的兩位大師會有如此的交往?無論是從現存於西泠印的史料還是從朝倉雕塑館的至今為止的調查材料來看,都尚未全部明嘹。
序言
已故沙孟海社長曾明確指出:西泠印社必須以學術立社,方不負這“天下第一名社”的稱譽。自建社以來的百年問,西泠印社始終抱定學術主導的理念不放鬆,從早期的提倡印學、金石學到組織專題的“金石家書畫展”,再到編出各種社志,新時期以來,更是每隔五年的社慶,必有學術研討會舉辦。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八十五周年、九十周年、九十五周年、一百周年;除八十五周年那一次沒有出版論文集之外,其餘各次,均有論文集行世。百年社慶之後,由於社委會的全力支持配合,在人、財、物方面的保障,我們在認識上也“與時俱進”,希望強化“學術立社”的理念,變五年一次為每年舉辦,有時一年還有兩三次。比如百年社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紀念吳昌碩誕辰一百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2004)、“孤山證印——國際印學峰會(2005),每次皆有論文集出版,運作節奏明顯加快。至於以印學理論與社史研究室為依託,則還有一次“陳介祺學術研討會”(2005)也在全國廣有影響。亦即是說,以每年一次大規模的學術研討會。再配合每年四期《西泠印社》社刊中組織的專題研究,大致可以勾劃出近幾年來西泠印社在學術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它與創作一系的努力如篆刻評展、書畫印大展、手卷楹聯扇面展等一起,組成了學術與藝術的兩翼,形成了西泠印社在新世紀的新的進取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