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底村委

西沙底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7.00公里, 國土面積26.40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1576.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1606.07畝,其中人均耕地1.56畝;有林地18083.00畝。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60戶,有鄉村人口1051人,其中農業人口1501人,勞動力67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82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9.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3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開順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沙底村委
  • 國土面積:26.40平方公里
  • 海拔:1400.00米
  • 年平均氣溫:14.00℃
  • 年降水量:1576.00毫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耕地面積1606.07畝(其中:田551.08畝,地1054.99畝),人均耕地1.56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808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0畝,主要種植草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9910畝。有矽等資源。
于光遠的定義
于光遠的定義為: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經人類加工的資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礦物等。
狹義的自然資源
狹義的自然資源只包括實物性資源,即在一定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生態價值或經濟價值,從而提高人類當前或可預見未來生存質量的天然物質和自然能量的總和。廣義
森林資源
的自然資源則包括實物性自然資源和舒適性自然資源的總和。[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自然資源的定義
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經濟效益,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
自然資源屬性
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252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252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7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551.08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6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9.8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草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9.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9.25萬元,畜牧業收入2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40頭,肉牛8頭,肉羊15頭); 林業收入20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65.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5.0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6人 ,在省內務工21人,到省外務工1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0戶,共鄉村人口1051人,其中男性558人,女性493人。其中農業人口1501人,勞動力672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1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42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水田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屏邊四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40人,中學生120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5個,黨員總數30人,黨員中男黨員24人,女黨員6人。 團員15人。黨員中男黨員24人,女黨員6人。 團員1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15.6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04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30萬元,有固定資產1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公路、水利等設施落後,產業結構不合理,民眾素質偏低、觀念落後、市場經濟競爭意識差,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有待提高和改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林下草果,茶葉,養殖業,發展豬崽,形成規模化,發展無公害茶特色產業,種植面積45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000頭、羊1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50人。。  以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為契機,重點圍繞創新型企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和科技產業園區的建設,實施技術創新載體提升工程,形成高水平、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載體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