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段鄉

西段鄉

西段鄉位於山東省樂陵市西北部10.5公里處,東與朱集鎮連線;東南、南與胡家街道辦事處接壤;西南、西與黃夾鎮為鄰;北隔漳衛新河與河北省鹽山縣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是山東省"北大門"。全鄉有42個自然村,總人口24556人(2017),總面積40.9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478公頃,主產玉米、小麥、棉花和遠近聞名的"樂陵金絲小棗"。西段街西首建有標準汽車站一處,248省道穿境而過,大慶路橫貫全鄉,各村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給人們的出行和車輛運行提供了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段鄉
  • 外文名稱:XI DUAN XIANG
  • 行政區類別:鄉(鎮、街道)
  • 所屬地區:山東首樂陵市
  • 下轄地區:42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西段村
  • 郵政區碼:253607
  • 地理位置:東經117.14°,北緯37.81°
  • 面積:40.93平方公里 
  • 人口:24556人(2017) 
  • 方言:冀魯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慶源新居、鄉村記憶館
  • 機場:濟南遙牆機場
  • 火車站:滄州站、德州站、商河站
  • 車牌代碼:魯N
  • 學校:西段中學、西段國小等
  • 植被:溫帶落葉闊葉林
  • 汽車站:京滬高速樂陵北戰、樂陵客運站站、
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社會經濟,科教文衛,農業發展,社會生活,

地理位置

西段鄉坐落於樂陵市西北部,東靠朱集鎮,東南與胡家街道辦事處相鄰,西接黃夾鎮,北隔漳衛新河與河北省鹽山縣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是“山東省北大門",是通往京津的必經門戶。
樂陵市西段鄉

基礎設施

2016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500萬元,城鎮人均道路面積5.6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綠地面積3.1平方米,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1%,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全年修建道路60餘公里,修建了王言村、張店村、後倉村、張元標村四座橋,同時結合國土整治項目,修建了31座生產用橋樑。
改擴建前倉村國小、孫七村國小、張元標村國小、張店村國小以及西段中學,新建西段中心國小。全年完成危房改造181套,其中新建91套,維修90套。新建村級辦公場所19處。完成旱廁改造550套。累計種植國槐、法桐、苦楝、月季、薔薇等各種喬木、灌木、花卉總計8萬株。新建並啟用祠堂一處,實施移風易俗棄土葬行動。

城鎮建設

慶源新居總計5萬平米的社區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其中兩棟已交付使用,社區三期總計10萬平方米,沿街房主體已完工,對西段街舊村進行拆遷,對已搬遷的房屋全部進行集中統一拆遷,全年總計拆遷房屋210套。
高標準打造便民服務大廳一處,將所有對外科室站所全部搬遷入內,為百姓提供最便捷的服務。
對鄉政府駐地社區、大慶路與S248交叉口三角地帶進行高標準綠化,總計種植金葉榆、龍爪槐、海棠等綠化苗木3萬餘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鄉政府駐地。
248省道穿越而過,境內新京滬高速2.6千米,東西走向的新京滬高速輔路1.8千米,省市公路10千米,村村通公路152千米,通車裡程152千米,對大慶路進行整體亮化,安裝路燈172盞;公路旅客量1.12萬人次。2016年底,全鄉郵政業務總量5800萬元,行動電話用戶9653戶,聯通用戶8530戶,網際網路用戶1836戶。

社會經濟

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14.2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6億元。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0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實現增加值5.9億元,實現主營收入6.3億元,實現利潤8263萬元,實現稅收105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1.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80元。
2016年榮獲樂陵市城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信訪工作“三無”鄉鎮、維護社會穩定先進單位、脫貧攻堅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17年底,全鄉總人口2.8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63人,人口出生率1.97%,死亡率0.67%,自然增長率1.3%。
西段鄉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主要以養殖業、屠宰業和腸衣加工業為主的畜牧業,養殖業以養殖豬為主,擁有各類民營經濟業戶2000多戶,民營經濟總收入達3.5億元,已初步形成了養殖、屠宰、腸衣加工為產業鏈的畜牧產業化格局。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被德州市評為"畜牧產業明星鄉鎮"。

科教文衛

2016年,全鄉國中在校生585人,國小在校生1682人。文化站3處,圖書館1處,村級文化大院40處,村級圖書室18處,文化廣場及體育廣場69個,有線電視覆蓋率91%。衛生院1處,床位40張,衛生技術人員3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8人,村級衛生所13處。

農業發展

該鄉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天寒冷,四季分明,降水多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降水量不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還必須實行農田灌溉。
鄉域北部為沙壤土,保肥保水條件差,但產出的西瓜、桑椹等瓜果奇甜無比,南部為粘沙二合土壤,盛產金絲小棗,中部盛產蘋果。
全鄉為適應市場需求,又大力發展了速生楊樹的種植,有並軍突起之勢,全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豆類為主。養殖業以養牛、養豬為主,又發展了養雞、養鴨、養鵝業。

社會生活

農民人均純收入10960元,人均生活費支出8654元,人均住房面積42平方米,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19603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450人。
全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31人,農村特困救濟276人。共有581戶1119貧困人口。
實施了光伏發電、地瓜存儲窖、桑葚烤房、肉牛養殖等多個扶貧項目;結合危房改造、鄉村記憶館、基礎設施建等多個途徑打贏扶貧攻堅戰,全年脫貧6個村、346戶、664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