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辟雍碑

西晉辟雍碑

西晉辟雍碑,1931年出土於洛陽東郊15公里,偃師市大郊村北,原西晉太學遺址,今保存在東大郊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晉辟雍碑
  • 出圖時間:1931
  • 出土地點洛陽東郊15公里
  • 現今保存地:東大郊村
  • :3.32米
  • :1.1米
簡介,正文內容:,更多信息,

簡介

該碑高3.32米,寬1.1米,系用一整石塊鑿成。碑首有蟠龍伏繞,正面碑額隸書“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碑”等二十三字。碑文隸書三十行,行五十五字,記載了晉武帝司馬炎及皇太子司馬衷親臨辟雍視察的事跡,碑陰刻有行政學官太常、散騎,教職人員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學員的郡籍、姓名等,多達四百餘人。該碑立於晉鹹寧四年(公元278年)十月,碑座於1974年在太學遺址發掘出土,後與碑身合為一體。
辟雍碑辟雍碑
洛陽太學,始創於東漢,太學生最多時有三萬人,直到西晉,仍達一萬餘人。該碑對研究我國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教育、對考察學生分布情況,是極為珍貴的資料。該碑晉隸書法靈活,似用改制的扁筆書寫,這對古代書法藝術的探討,具有重要價值。

正文內容:

曰:昔在先代,肇開文教。殊風至化,發跡乎黃唐,備物致用,具體於三代。歷自列辟廢興存亡,以降於秦漢,雖開國立統,而皇道不融,帝典闕而未備,王綱有所不張,累世彌久,有由來矣。至於大晉龍興,當魏氏多難,而天命未壹,豪傑虎爭,三方分崩,實賴宣皇帝櫛風沐雨,經營宇內。
是時正朔未加於華陽,王教不被於江表,西隅跋扈,揚越內侵,抑有不暇,雖誕敷神武,光被四海,流風邁化,惠懷黎元,而未遑治定之制,儒道不得並時而施。至於文皇帝,方寇負顧,猶未帥職,左提右挈,虔劉邊陲,乃振威域外,盪定梁益。西域既殄,遂眷東顧,文告江裔,為百姓請命,南蠻順軌,革面款附。九服混同,聲教無貳。彭濮肅慎,織皮卞服之夷,苦矢石弩,齒革大龜之獻,莫不和會王庭,屈膝納贄。戎夏既泰,九域無事,以儒術久替,古典未隆,乃興道教,以熙帝載。廓開太學,廣延群生,天下鱗萃,遠方慕訓,東越于海,西及流沙,並時集至,萬有餘人。暨聖上踐祚,崇光前軌,闡五帝之絕業,邁三代之弘風,敦禮明化,以庠序為先。乃遣相國長史東萊侯史光、主薄東萊劉毅奉詔詣學,延博士,會學生,諮詢讜言。又下丙辰詔書,興行古禮,備其器服。太常樂安亭侯琅琊諸葛緒、博士祭酒騎都尉濟南劉熹、博士京兆段溥,考合儀制,述造弦歌。泰始三年十月,始行鄉飲酒、鄉射禮。鄭、王、馬三家之義,並時而施。然後壘樽列於公堂,俎豆陳於庭階。鄉縣之樂設,百拜之義陳。縉紳之士,始睹揖讓之節,金石之音。六年正月,熹、溥等又奏行大射禮,乃抗大侯,設泮縣用肆夏歌騶虞邦君之制,於是而顯。其年十月,行鄉飲酒禮,皇帝躬臨幸之。正法服,負黼衣,延王公卿士,博士、助教、治禮、掌故、弟子、門人,鹹在列位,莫不被文相德,祗服憲度。
穆穆焉,濟濟焉,搶搶焉,禮行樂奏。詔曰:“群生勤學務禮,尊修舊典,朕甚嘉之。”遂班饗大燕,上下鹹周,三家之禮,庭肆終日。既而錫寺卿、丞、博士、治禮、學生,下至樂工,束帛幬巾,各有等差。厚施豐備,人知所勸,宇內承風,莫不景慕。於時,方國貢使及款塞入獻之戎,倍于海外者,蓋以萬數。若夫耆老謳嘆於邑里,士女忭舞於郊畛,歌詠昇平之謠,咨嗟大同之慶。布鑊流衍,充塞四隅。飛英聲,騰茂實,足以盈天地而冒六合矣。鹹寧三年,太常修陽子平原劉寔,命博士京兆段暢、漁陽崔豹,講肆大禮。冬十一月,行鄉飲酒禮。四年二月,行大射禮於辟雍。皇太子聖德光茂,敦悅墳素,斟酌道德之原,探跡仁義之藪,游心遠覽,研精好古,務崇國典,以協時雍。乃與太保侍中太尉魯公充、太傅侍中司空齊王攸、詹事給事中光祿大夫關內侯珧及百辟卿士,同升辟雍,親臨禮樂。
降儲尊之貴,敦齒讓之制,□咨軌憲,敷納話言。堂列不臣之客,庭延布衣之賓。緝柔學徒,接引眾心,溫溫其仁,冀冀其恭。故夫洪烈之美,可述而不可及,規模之格,可衍而不可階。是以髦士駿奔,華夏響臻,緝熙聖緒,光融至化,儀形萬國,作孚四方,盛德大業,於斯為美。於是學徒沐浴純澤,承風感化,伏膺詠嘆,不知手之舞之,乃相與言曰:“蓋享帝王之位者,必有則天之象,成厚載之功者,必建不朽之業。是以順應交泰,莫崇乎三皇,開物興務,罔隆於五帝。前聖之所歸美,永守鴻名,常為稱首,惟斯而已。然夫品物鹹享,以廣被為貴,天下化成,以同風為大。光於前人,可得篤述者鮮矣。觀今變通之符,典模之則,順天承運,肇造區域,則虞夏之烈也;建皇極之中,恢配天之范,則羲農之略也;韜威邁德,樹之風聲,則湯武之軌也;闡化本,垂道綱,則宣尼之教也。兼六代之美跡,苞七聖之遐蹤,魏魏蕩蕩,大晉是其也已!在昔先葉,德化可述,儀形可象,皆發之於雅頌,播之於金石,故使風流長存,暉光不隧墜。且古詩之興,采游童之歌,收牧豎之謠。今遇不世之運,被覆燾之施,豈無風人之作,奚斯之制哉?”於是禮生、守坊、寄學、散生乃共刊金石,贊述洪美,遂作頌曰:
悠悠皇羲,承天作帝,幽贊神明,觀象天地。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發源在昔,邁茲請流。大道陵遲,質文推移,朴散為器,醇澆為漓。降沓三代,世篤軌儀,鬱郁之美,莫尚於斯。六國縱橫,禮樂消亡,秦焚其緒,漢未之詳。鑠哉皇代,時惟大晉,龍飛革命,天應人順。敷演彝倫,亮采賢俊。神化罔極,風翔雨順。明明太子,玄覽惟聰,游心六藝,再臨辟雍。光光翠華,騤騤六龍。百辟雲集,卿士率從。儒林在位,爰暨生童,升降有序,行過乎恭,祗奉聖敬,曠若發蒙,玄冥司節,饗飲嘉賓。大射之儀,講於元春。執弓鷹揚,百拜逡巡,金石迭奏,兩禮並陳,容服猗猗,宴笑斌斌。德感庶類,洪恩豐沛,東漸西被,朔南式賴。遂作頌聲,永垂萬世。
鹹寧四年十月廿日立

更多信息

中國西晉皇室在都城洛陽的辟雍立的碑石 。1931年出土。辟雍為古代太學。晉武帝於鹹寧四年(278)至太學立此碑。碑用整塊石料刻成,插在覆斗形碑座上,通高3.22米。正面刻碑文1500字,記晉武帝設立學官,興辦太學,親臨辟雍視察講演,以及皇太子再次來此之事。背面刻學官博士、禮生弟子400餘人的姓名和籍貫。碑刻反映出當時太學的興盛。
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晉代碑刻。全名《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碑,晉鹹寧四年 (278) 立於晉都洛陽城南太學辟雍。1931 年春,於河南省偃師縣西南東大郊村北漢晉辟雍遺址出土。現仍保存於原地。
碑首碑身由整塊石料雕成,承以覆斗形碑座。全碑高3.22米,寬 1.1米,厚約0.3米。螭首,碑額隸書碑名 4行23字。碑文30行,行55字,共約1500餘字。字刻筆勢遒勁,波磔鄭重,是晉代八分體隸書的代表作。此碑保存較好,文字無漫漶之處。
碑文記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後設立學官,重振太學,在4 年內 3次親臨辟雍巡視以及皇太子司馬衷親臨太學辟雍的經過。此外,文中還追述了司馬氏建國的歷史,稱頌了司馬氏的才略。這些記載,對於了解西晉初年太學的盛況具有參考價值。
碑陰分10排依次刻出太學學官、博士、助教、禮生、弟子等的職銜、籍貫、姓名,共 400餘人,來自西晉全國15個州,70餘縣。這些記載,可以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是珍貴的史實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