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山組

西方山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86年,高振家等命名,陸松年、高振家等1993年發表。本組主要由灰綠色、深灰色長石石英砂岩、岩屑長石砂岩和長石砂岩組成,並含有礫砂岩、砂礫岩粉砂岩的少量不穩定夾層。未見與下伏岩層的直接關係,與其上覆東巧恩布拉克組假整合不整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山組
  • 外文名:Xifangshan  Fm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5
命名:,沿革:,特徵:,構成,接觸關係,分布,備考,

命名:

高振家等1986年命名,陸松年、高振家等1993年發表。命名剖面位於新疆阿克蘇以北,尤爾美那克居民點以南的方山西坡。

沿革:

本組為張太榮(1977)所命名的巧恩布拉克組最下部。高振家、王務嚴等曾稱之為“砂岩段”(高振家,1979,1981),經高振家、陸松年等1989年進一步研究(高振家等,1993),將原定巧恩布拉克組升為群,其中劃分為四個組,西方山組為最下部的組,時代趨向老於震旦紀,多數認為可能屬青白口紀

特徵:

構成

主要由灰綠色、深灰色長石石英砂岩、岩屑長石砂岩和長石砂岩組成,並含有礫砂岩、砂礫岩粉砂岩的少量不穩定夾層。本組屬典型的深水碎屑流沉積,基本特徵是岩石結構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很低,岩性穩定,沉積韻律發育,韻律層厚度變化大,從不到1cm到3—4cm。韻律層底部多由砂岩組成,而頂部則為粉砂岩,每個韻律層中至少有遞變層A與水平層B,有時出現微細交錯層和包卷層理的C層,未發現典型鮑馬序列的D或E層。韻律層中遞變層常見厚度可達50—100m。上述特點應屬海下扇內扇部分的重力流沉積。在本組砂岩或粉砂岩夾層中,有保存完好的微古植物和遺蹟化石,微古植物主要有:Leiopsophosphaera sp., L. Densa, Trematosphaeridium sp., T. Holtedahlii, Taeniatum sp.等;遺蹟化石主要為:Chondrites von. Sternbeng(叢藻跡)Planolites nicholson(漫移跡)等。

接觸關係

本組未見與下伏岩層的直接關係,與其上覆東巧恩布拉克組假整合不整合

分布

本組厚度較穩定,在烏什縣以南巧恩布拉克、尤爾美那克、四方山以西及玉爾吐斯山以東等地均有發育,一般為1266—1715m,為巧恩布拉克群的主體。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高振家
年份1:1988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