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範疇史》是現代謝慶綿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方哲學範疇史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謝慶綿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將哲學史看作人類認識史、思維工具進化史加以考察和敘述的學術專著。作者具有較高的哲學史素質,多年從事範疇史研究,從1980年至本書出版作者發表了七篇討論範疇史的論文。本書則從巨觀角度對西方哲學範疇發展史進行了系統深入研究。
範疇是指那些外延最廣泛的基本概念,是理論思維的一種普遍的邏輯形式。列寧說範疇是“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些小階段,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的網上紐結。(《列寧全集》38卷90頁)。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很重視對範疇的研究。我國哲學界對哲學範疇也早有研究,這些研究在方法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考察某一哲學家的範疇或範疇體系,如亞里士多德的本體範疇或他的範疇體系;另一種是專門研究一個或一組範疇從古至今的演變史,如中國歷史上的知行觀研究。本書考察的角度則不同於上述兩種,作者稱之為巨觀範疇史。這種研究的特點是對哲學範疇進行整體的、歷史的、批判的考察,把每離個時代的哲學範疇看作一個有機的系統,個別範疇只有在系統中才能得到理解。各種範疇體系通過競爭、經受實踐的檢驗和篩選,由此構成範疇的進化史術據各個時期範疇體系的內容和功能的不同,作者把西方哲學範疇的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因此,本書偽內容除前兩章簡略論述和考察範疇史的對象、方法、意義及哲學範疇的起源外,後五章分別對這五階段進行了評述。
第一,本體淪階段。從古希臘到中世紀末,人們側重於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核心範疇是“本體”,基本問題是“一般”和“個別。,其他範疇可以說是對本體的外在或內在規定。
第二,觀念論階段。十五至十七世紀,人們轉向主體自身的認識,形成了認識論範疇。認識論範疇又經歷了三個小階段。
第三,物質論階段。十八世紀觀念論導向了懷疑論和獨斷論,於是出現了法國的物質論及其蒞疇體系。把認識論提高到了物質和意識的關係高度,“物質”成為統一一切的最高範疇,其他範疇都被看成關於物質的各種屬性的規定。
第四,概念論階段。隨著德國古典哲學的產生,西方範疇史的發展又發生了一個轉折;轉向對思維的探索和規定。“思維”和“存在”的統一成為這個時期的主要課題。“思維”或“理性”或“概念”被視為最高的範疇和原則,其他範疇只是思維自身在運動中層開的各種要素或環節。
第五,實踐論階段。隨著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的產生,提出了科學的“實踐”範疇,以“實踐”範疇為基礎,建立了新世界觀的範疇體系,進而把“自然”和“社會”,認識論和本體論有機地統一起來,人類思維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
以上五階段亦可看作三大階段:本體論範疇、認識論範疇、實踐論範疇,這就概括了西方哲學思維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到二者統一的演變過程,反映了人類的認識圍繞著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經歷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到二者的分離、對立,再到二者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發展過程。
這樣從巨觀角度研究西方哲學範疇史,在我國哲學界是一種新的嘗試。本書在構思、立論和方法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可供有關專家和研究者參考,亦可供西方哲學史教學和學習之參考。
出版信息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28萬字,責任編輯:唐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