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合論》,佛教著述。明袁宏道撰。十卷。是集西方淨土諸論及中國淨土宗諸師之語編撰而成的一部論述淨土教義的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合論
- 性質:佛教著述
- 作者:明袁宏道
- 卷數:十卷
《西方合論》,佛教著述。明袁宏道撰。十卷。是集西方淨土諸論及中國淨土宗諸師之語編撰而成的一部論述淨土教義的著作。
《西方合論》,佛教著述。明袁宏道撰。十卷。是集西方淨土諸論及中國淨土宗諸師之語編撰而成的一部論述淨土教義的著作。簡介撰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初刻於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目錄書分十門:(1)剎土門;(2)緣起...
重刻西方合論是南文博雅提供方的書籍,作者是佚名。內容簡介 儒以三綱五常。奠乾坤而正人類。至於截生死逆流出三界火宅。必資佛教。十方三世佛。而阿彌陀為第一也。諸佛各有所攝受之淨土。而西方極樂世界為第一也。念佛求生淨土。功行觀門無窮。而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為第一也。圖書目錄 重刻西方合論序 西方合論...
《袁中郎佛學與西方合論初探(精)》是南京大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翁心誠 內容簡介 翁心誠著的《袁中郎佛學與西方合論初探(精)》是一本以袁中郎《西方合論》為切入點,初步探討袁 中郎佛學的普及性、學術性著作。其特色有五:一、 注意普及與提高聯繫。中郎佛學深甚微妙,融三教於一體,以佛統攝;專著...
袁宏道初習禪於李贄,後皈心淨土,博輯經教,著《西方合論》十卷。書成,宗道、中道同時發心皈入淨土法門。蕅益大師《西方合論序》云:“傳聞三袁是宋三蘇後身。噫!中郎果是東坡,佛法乃大進矣。”如此則袁宏道為宋代蘇軾後身,而本文作者袁中道為蘇轍之後身。文中所言“伯修”,即袁宗道。茲據《大正藏》...
《西方合論》序 刻較正《大阿彌陀經》後序 合刻《彌陀》、《金剛》二經序 《天樂鳴空集》序 《靈峰宗論》卷第七 題跋、疏 三學血書《華嚴經》跋 《 十大礙行》跋 《法華會義》自跋 《 金剛經》跋 較定《宗鏡錄》跋四則 刻《占察行法》助緣疏 淨然沙彌化念佛疏 忍草沙彌化念佛疏 建盂蘭盆會疏 結...
如《佛教的文化品格》一文,從歷史、人文視角,分析佛教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與世界其他宗教的關係,包括同一性和差異性;《三袁之最話歸宿》一文,結合古代其他典籍,重點剖析明朝著名文學家袁宏道《西方合論》,認為該書理論系統,對於指導自性修證以及淨土追求,意義極為重要;《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一文核心...
三、修淨——作《西方合論》四、兼融三教的理論取向 五、“詩理入禪參”——佛禪與文論的關係 第四章 清俊自然、信腕信口的詩歌 一、“縱送宕逸”、“破人執縛”的前期詩歌 二、人世憂時、含蓄蘊藉的後期詩歌 第五章 莊諧雜出、自然天成的散文 一、“倩冶秀媚”的山水遊記 二、意趣橫生的尺牘、...
5.袁宏道與《西方合論》清代祖師大德 1.十祖行策截流 2.十一祖省庵實賢 3.十二祖徹悟際醒 4.二林居士 明清淨土信仰的傳播 第十覃興淨宗印祖鴻業(公元20世紀上半葉)清末民初淨土宗的衰落 楊文會居士 印光法師 1.生平事跡 2.淨土法門 3.儒佛相合 4.重視女教 夏蓮居居士 弘一大師的淨土思想 第十一章 ...
四、袁宏道《西方合論》五、地獄信仰之成熟 第三節 由清入民的淨土宗 一、概說 二、淨土名僧 三、弘傳淨土的居士 第八章 日本的淨土教 第一節 源信的淨土信仰 一、源信的生平 二、源信以前的日本淨土信仰 三、《往生要集》四、良忍的融通念佛 第二節 源空和日本淨土宗 一、源空生平 二、源空淨土...
”但他的修禪情形,正如其兄宗道在《西方合論原序》中所說:“(中郎)雖世情減少,不入塵勞,然嘲風弄月,登山玩水,流連文酒之場,沉酣《騷》、《雅》之業。懶慢疏狂,未免縱意。”所以他後來有所反省,說自己“十年學道,墮此狂病,後因觸機,薄有省發,而自視庸庸,皈心淨土”(《西方合論序》)...
”但他的修禪情形,正如其兄宗道在《西方合論原序》中所說:“(中郎)雖世情減少,不入塵勞,然嘲風弄月,登山玩水,流連文酒之場,沉酣《騷》、《雅》之業。懶慢疏狂,未免縱意。”所以他後來有所反省,說自己“十年學道,墮此狂病,後因觸機,薄有省發,而自視庸庸,皈心淨土”(《西方合論序》)...
即相即心 佛學術語,聖道門諸教雲即事即理,淨土門一家言即相即心。相者謂西方有淨土,指方立相之相也,此相即自己之一心,離自己,則無淨土,無彌陀,故云即相即心。見西方合論五。
和《受持佛說阿彌陀佛經行願儀》;第四要,隋代智顗《淨土十疑論》;第五要,唐代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第六要,元代天如惟則《淨土或問》;第七要,明代梵琦《西齋淨土詩》;第八要,明代妙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第九要,明代幽溪《淨土生無生論》;第十要,明代袁宏道《西方合論》。
直到明朝轉世為袁中郎,也是喜禪的文學家。袁以作《西方合論》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師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跎。”就是指這類情況。只是初步明禪,而無求生西方淨土之願,十人之中就有九個人,反而是多廢時間的。——節選自黃念祖老居士的《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極果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jí guǒ,意思是佛教語。謂無上的正覺、妙果。解釋 佛教語。謂無上的正覺、妙果。出處 隋·智顗《金光明經文句》卷七:“菩提極果,積行方尅。”隋·智顗《法華經文句》卷四:“妙因斯滿,極果頓圓。”明·袁宏道《西方合論·第一剎土門》:“《仁王》稱為法性五陰,是為...
法身所住之土謂之理土。普賢觀經名之為毗盧遮那(理身),常寂光(理土)。唯識論十名之為自性身(理身),法性土(理土)。立此身土之別,或以寂(理土)照(理身)或以理(理土)智(理身)或以性(理土)相(理身)要之為一法性上之義立也。見西方合論五、觀經疏傳通記一等。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和《受持佛說阿彌陀佛經行願儀》;第四要,隋代智顗《淨土十疑論》;第五要,唐代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第六要,元代天如維則《淨土或問》;第七要,《西齋淨土詩》;第八要,明初妙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第九要,明代幽溪《淨土生無生論》;第十要,袁宏道《西方合論》。
(述 贊) 元代梵琦《西齋淨土詩》(三卷);第九卷:(述) 明代傳燈《淨土生無生論》、《淨土法語》;第十卷:(述 舊序 原序) 明代袁宏道《西方合論》(十卷)。就其編集順序而言,以最初三要為經文之解釋,同時敘述所依之行願儀則;其次《淨土十疑論》以下七要,則依隋唐宋元明之時代順序而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