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會議遺址紀念碑

西征會議遺址紀念碑

西征會議遺址紀念碑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掌鎮湯池溝旅遊風景區。為紀念1936年5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長兼政委楊靖宇主持召開軍部和一師領導幹部會議,決定由一師實施西征的英雄壯舉,1985年5月縣政府決定並由縣委黨史辦、共青團縣委、縣民政局等14個單位共同募捐集資而建。同年7月奠基,1986年11月主體工程竣工,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征會議遺址紀念碑
  • 地理位置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掌鎮湯池溝旅遊風景區
  • 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
  • 建成於:1986年11月
歷史,規模,

歷史

1936年5月中旬,楊靖宇將軍率一軍軍部和一師部隊在殲滅邵本良部之後,來到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掌山區的湯池溝,召集師以上幹部圍坐在溫泉旁一塊巨石旁舉行軍事會議。會議分析了抗日鬥爭形勢,決定由一師主力部隊向西挺進,打通與關內的聯繫。楊靖宇對西征具體行動作了安排,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岩帶病領導了西征。參加西征的有一師師部、保衛連、少年營和三團,全部西征部隊共300餘人。
1936年6月28日,一師西征部隊從本溪縣鋪石河(現屬鳳城縣)出發,經連山關、下馬塘,越安奉鐵路,進遼陽縣,又輾轉路過岫巖縣。途中曾在滾兔子嶺、南馬峪、溫家堡子等地與敵人發生了戰鬥。期間,宋鐵岩因行軍勞累,飲食甚差,肺病轉重,由少年營一個排護送返回本溪縣和尚帽子根據地。面對險惡形勢,部隊只好放棄西征計畫,分成三路撤回本溪縣和尚帽子根據地。首次西征雖未達到預期目的,但它擴大了抗聯的政治影響,鍛鍊了抗聯的幹部戰士,增強了戰鬥力,有力地鼓舞了東北人民的抗日熱情,在東北抗聯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規模

紀念碑北倚綠樹掩映的筆架山,南傍清流見底的湯河水,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風格迥異的主碑、副碑、標誌碑等建築物組成碑群,氣勢宏偉,布局壯觀,靜謐莊嚴。主碑矗立在距河岸平面約20米高的筆架山腰一塊人工開鑿的兩重平台上。周圍建有花崗岩琢成的石柱,用鐵鎖和鋼管連線形成護欄。主碑碑座分為兩重,全高4米;基座3.5米,起於50平方米人工砌築的平台而建;碑身高3米,碑額高1米,主碑全高8米。碑身正面鐫刻著“第一次西征會議遺址”9個隸行大字;背面刻有“青史永存”,共4個大字。距主碑背後約5米處,依山石而建一座全高3.6米、面寬3米、高1.5米的《西征勝利歌》副碑。副碑為青石貼面,上面鐫刻著抗聯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作詞、一軍秘書處長韓仁和譜曲的《西征勝利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