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奏議後語

《西征奏議後語》是一篇古文,作者是明代李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征奏議後語
  • 作者:李贄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焚書》
  • 文學體裁:文言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西征奏議後語
劉子明宦楚時,時過余。一日見邸報,東西二邊並來報警,余謂子明:“二俱報警,孰為稍急?”子明曰:“東事似急。”蓋習聞向者倭奴海上橫行之毒也。余謂:“東事尚緩,西正急耳。朝廷設以公任西事,當若何?”子明徐徐言曰:“招而撫之是已。”余時嘿然。子明曰:“於子若何?”余即曰:“剿除之,無俾遺種也。”子明時亦嘿然。遂散去。
蓋天下之平久矣,今者非但所用非所養,所養非所用已也。自嘉、隆以來,余目擊留都之變矣,繼又聞有閩海之變,繼又聞有錢塘兵民之變,以及鄖陽之變矣。當局者草草了事,招而撫之,非謂招撫之外無別智略可以制彼也。彼桀驁者遂欲以招撫狃我,謂我於招撫之外,的無別智略可為彼制,不亦謬乎!今者若循故習,大不誅殺,竊恐效尤者眾,聞風興起,非但西夏足憂也。且西夏密邇戎虜,尤為關中要區,第示審此意當待何日乃可向人言之耳。已而西事日急,朝廷日征四方之兵,樞密大臣選鋒遣將,似若無足以當其選者。於時梅侍御客生獨薦李成梁,又不合當事者意,復成道傍之築矣。事在燃眉,可堪議論之多耶!嗣後警報愈急,閱時愈久,客生不得已乃復疏而上之:“此賊當早撲滅,失今不圖,遲至秋,勢必滋蔓,滋蔓則愈費力矣。若徒以不信李成梁故,臣請監其軍以往。”於是上遂許之。余時聞此,喜見眉睫,走告子明曰:“西方無事矣!客生以侍御監軍往矣!”子明時又嘿然。蓋子明雖知余言之可信,實未審客生之為何如也。意者彼我相期,或類今世人士之互為標榜者耳。吁!此何事也,而可以牝牡索駿,坐斷成事於數千里之外耶?時有如子明輩者頻頻相見,亦皆以西事為憂。余皆告之曰:“軍中既有梅監軍在,公等皆可不必憂矣!”諸公亦又嘿然,蓋諸公非但不知客生,且不知余,而又能信余之言也?
未幾而西夏之報至矣,事果大定,獻俘於廣闕下,報捷於京師,論功稱賞,亦可謂周遍鹹矣。褒崇之典,封爵之勝,垂綸廣蔭,同載並舉。而客生回朝半歲,曾不聞有恩蔭之及,猶然一侍御何也?余實訝之而未得其故,後於他所獲讀所為《西征奏議》者,乃不覺拊幾嘆曰:“余初妄意謂客生西事我能為之,縱功成而不自居,我亦能之。不知其犯眾忌,處疑謗,日夕孤危,置身於城下以與將佐等伍,而卒能成奇功者也!”余是始愧恨,以謂千不如客生,萬不如客生,再不敢復言世事矣。因密語相信者曰:“西夏之事不難於成功,而難於以監軍成功。何也?監軍者,無權者也,自古未有不專殺生之權而可以與人斗者也。又不難於以監軍成功,而難乎任訕謗於圍城之日,默無言於獻捷之後也。”
嗚呼!客生既能為人之所不能為矣,而世人猶然不知也。方客生之蒙犯矢石于堅城之下也,兵糧不給,虜騎來奔,設奇運謀,賊反以城自獻矣,而世人猶然不見也;況乎監軍之命初下,西征之檄始飛,而我乃呶呶然斷成事於數千里之外,而欲其必信我,不亦惑歟!雖然,天下之事固有在朝不知,而天下之人能知之;亦有一時之天下不能知,至後世乃有知者。但得西方無事,國家晏然,則男兒志願畢矣,知與不知,何預吾事!余是以密書此語於《西征奏議》之後,以俟後世之欲任事者知所取則焉。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