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平魚燈
- 所屬地:河南省西平縣
- 起源:清朝嘉慶年間
簡介,名稱,
簡介
西平魚燈主要流傳於縣城西部的譚店、呂店、蘆廟、出山等鄉鎮。呂店鄉茨元村的“活”鯉魚燈最具典型。魚燈的起源已無史料可查。據藝人張玉亭(1924年生)聽老輩人講:清朝嘉慶年間,河上街(今河南省漯河市)大擺社火,遊人如煙似潮。嘉慶皇帝派一欽差大臣來觀燈,看罷西平茨元村的燈,讚嘆不已,說道:“中原燈種至多矣,唯有猴、魚活也。”若按此傳說推算,茨元的魚燈至少有二三百年的歷史。
西平魚燈照明是採用祖傳秘方,用食用油配料熬成紙捻,不淋、不烘,耍時速度再快也不會熄滅,且燃得更好,一根可用兩個小時。
西平魚燈多是以大銅器伴奏。魚燈的表演和其他民舞一樣,多集中在春節和燈節期間,燈節前後為高潮。
解放後,西平魚燈曾一度中斷30多年,1984年春節又恢復。近年來,隨著電視的普及和城市文化的衝擊,民間的燈節、廟會規模越來越小,甚至不再舉行,魚燈正面臨著傳承人後繼無人的危機。
西平民舞魚燈是民俗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民間音樂、祭祀、節日慶典緊密相聯,它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繁榮了地方文化事業。“魚”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是年年有餘(魚)的一種美好象徵和期盼,對已瀕危的民舞魚燈應加以保護和光大。
2009年6月,西平魚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6月,呂店鄉邵柏亞被河南省文化廳公布為代表性傳承人。(摘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西平魚燈多是以大銅器伴奏。魚燈的表演和其他民舞一樣,多集中在春節和燈節期間,燈節前後為高潮。
解放後,西平魚燈曾一度中斷30多年,1984年春節又恢復。近年來,隨著電視的普及和城市文化的衝擊,民間的燈節、廟會規模越來越小,甚至不再舉行,魚燈正面臨著傳承人後繼無人的危機。
西平民舞魚燈是民俗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民間音樂、祭祀、節日慶典緊密相聯,它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繁榮了地方文化事業。“魚”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是年年有餘(魚)的一種美好象徵和期盼,對已瀕危的民舞魚燈應加以保護和光大。
2009年6月,西平魚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6月,呂店鄉邵柏亞被河南省文化廳公布為代表性傳承人。(摘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名稱
西平魚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