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半農半牧的
西岔村原先坐落在青海湖東北部的將軍山坡上。出行靠走、吃水發愁、通訊全無是老西岔村民眾生活的真實寫照。從深山裡搬到縣城邊的海晏縣三角城鎮西岔村僅用了兩年時間,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和農牧業集約化經營,進入了海晏縣富裕村的行列。整齊劃一的花園式村舍,水、電、路、暖棚、沼氣池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學校、衛生所、廣場、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完善配套,一座嶄新的示範新村展現在了人們面前。
從腦山搬到平川,如今北靠縣城、南有火車站、西鄰紅河灣工業區的西岔新村,依託著交通、信息的便利和周邊區位的優勢,不僅實現了勞務增收,還發展起了牛羊育肥、奶牛養殖、開辦農家樂等多渠道的服務產業。2007年,根據民眾意願,海晏縣整合扶貧整村推進、小型調莊等14個項目共650萬元資金,民眾自籌550萬元,西岔新村建設在離縣城約4公里的紅河灣工業區附近如火如荼地展開。
西岔村 收入
2009年,西岔村人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由本村能人帶頭組建起海北藍天生態飼草料種植有限公司,集約1000畝土地和本村及鄰村的317頭黑白奶牛土地牲畜,與龍頭簽訂長期收購牛奶協定,實施起規模化經營。同時,本著保護和利用的原則,公司返聘本村的24名養殖能手將全村的四季草場實行集中經營和7000多頭(只)牲畜的統一集中、轉場、配種、銷售和分紅經營。使121名從事傳統農牧業的勞動力轉向其它致富行列。集約經營後,僅每年的種植和養殖業為全村人均帶來700餘元的收益。且村裡有8戶人家已買上了小轎車。
在西岔新村的文化廣場的北面,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司法調解室、醫務所、治安室、老年活動中心一字排開。傍晚,外出務工的村民們陸續回家,西岔新村家家戶戶的新房亮起了燈光。在黨員活動室,記者與幾名村民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