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2.74畝(其中:田0.00畝,地292.74畝),人均耕地1.9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657.3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漆樹,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11.76畝;荒山荒地1,000.00畝,其他面積47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5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07萬元,占總收入的33.03%;畜牧業收入8.12萬元,占總收入的33.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頭,肉牛18頭,肉羊67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0.00%;林業收入1.04萬元,占總收入的4.26%;第二、三產業收入5.04萬元,占總收入的 20.63%;工資性收入0.90萬元,占總收入的 3.68%%。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00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9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6.62%),在省內務工9人,到省外務工1人。
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7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秦艽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藥材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戶,共鄉村人口151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60人。其中農業人口151人,勞動力91人。該村全部為傈僳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1人,參合率 100.00%;享受低保4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慶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拖枝中學、縣一中、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2.20公里,距離中學2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 人,其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5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2.7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口頭、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1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不通道路。2、飲水困難。3、農戶自然生存條件較差。4、支柱產生沒有突出。5、農戶文化水平較差。6、基礎設施底子薄弱。7、衛生狀況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生產力,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多下些功夫,多種些藥材,以特色產業秦艽為支柱產業,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發展教育加快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