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鐘樓、鼓樓

西安鐘樓、鼓樓

西安鐘樓、鼓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市中心,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有著600多年歷史,是中國現存的同類建築中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鐘鼓樓。

鐘鼓樓為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均為中國古代的報時建築。鐘樓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攢尖頂的閣樓式建築,鼓樓為古代城市中設定大鼓的樓。用以擊鼓報警,或按時敲鼓報告時辰。鐘鼓樓合理的建築結構、華麗的建築色彩、典雅的裝飾構件,都具有濃郁、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西安標誌性建築物,先後接待了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和眾多中外著名人士。

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鼓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鐘樓、鼓樓
  • 外文名:The bell tower The drum tower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市中心
  • 所處時代:明
  • 保護級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4-0161-3-083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主要建築,鐘樓,鼓樓,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票務信息,

歷史沿革

  • 鐘樓
鐘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廣濟街口,後因西安市區大幅度向東擴建,其位置在城中過於偏西,明萬曆十年(1582年),在陝西巡撫龔懋賢主持下,命鹹寧、長安二縣縣令將其遷建於現址。遷建時“樓惟築基外,一無改創”。鐘樓落成後,龔懋賢寫了《鐘樓歌》刊石嵌於鐘樓內。
清乾隆五年(1740年),鐘樓又經巡撫張楷重修,仍按明初年的原結構修建,唯將原室內懸掛的唐代“景雲鐘”移出室外,以使報時之聲遠揚。
1953—1954年,又經換配材料予以大修。
1953年至1958年,國家對鐘樓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維修,加固了樓的台基座,拆換了樓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欄桿,翻修了全部門窗。樓的內外進行粉刷油漆,並按原樣裝置了鎏金頂和增加了避雷設施。
1980年以後,又進行了多次維修。
1996年,西安市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決定仿製唐景雲鐘。唐景雲鐘鑄於唐景雲二年,原為唐景龍觀所用,唐睿宗李旦親自為其撰書銘文,明初移至鐘樓用以報時。該鐘現為國家級文物,現藏於西安碑林。
1997年1月30日,仿製的景雲鐘掛於樓基座的西北角,晨鐘暮鼓再次在古城響起。
  • 鼓樓
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及清乾隆五年(1740年),先後兩次重修。
20世紀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
20世紀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製鼓樓大鼓。

建築特色

鐘樓基座是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寬35.5米,全部用青磚砌成。樓為磚木結構,高36米。外部重檐三層,但內部僅上下兩層。樓檐四角攢頂,檐下飾有彩繪斗拱。
鼓樓樓基面積為1924平方米,基座用青磚砌成。樓體呈長方形。外部為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式,外部樓檐均飾有斗拱,內部上下兩層。四周有迴廊,內外貼金彩繪。它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方面的高超技術。

主要建築

鐘樓

鐘樓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攢尖木結構建築,面積1377.4平方米。建築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寬35.5米,用青磚、白灰砌築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與四條大街相互穿通。鐘樓從地面至金頂通高36米,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圓柱迴廊,樓分兩層,重檐三層,屋頂覆以綠琉璃瓦,樓體為木質結構。由磚台階踏步上到磚基座大平台而進入一層大廳,面闊7間,進深3間,大廳四面有門,周為平台,頂有方格彩畫藻井。由第一層大廳內東南角扶梯,可盤旋登上四面有木隔扇門和直通外面迴廊的二層大廳。二層梁架結構,採取砌上明造,用通柱,攢尖頂採用抹角梁和井口枋,樑柱節點有宋元做法痕跡。
西安鐘樓、鼓樓
鐘樓
整個建築通體彩繪,樓內貼金彩繪,畫梁雕棟。四面漆紅大門,各層門扉還有64幅木雕故事,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西廂聽琴”“伯樂相馬”“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構圖優美,雕工精細,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樓翼角飛翹,下懸鐸鈴。樓頂端琉璃蓮花寶座上置有6米高的圓形鎏金寶頂,更顯莊嚴,顯示了明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鼓樓

西安鼓樓是所存中國最大的鼓樓。樓基面積為1924平方米,它的建築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磚基座東西長52.6米,南北寬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券洞門。樓建築在基座的中心,面闊7間,進深3間,四周另有走廊。第一層樓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層樓重檐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樓的外檐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斗拱,使樓的整個建築層次分明,渾雄博大。登樓的青磚階樓設在磚台基兩側,在第一層樓的西側有木樓梯可登臨樓的第二層。在樓的南檐下正中,懸掛有“文武盛地”藍底金字匾額,是陝西巡撫張楷重修此樓峻工後,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筆”。北檐正中懸掛有“聲聞於天”匾額,筆力挺拔,相傳系成寧李允寬所書。兩匾不僅說明了建築物的意義,而且使樓更顯得宏偉,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毀,現文物管理部門已著手修復。
西安鐘樓、鼓樓
鼓樓

歷史文化

西安鐘樓,故在城西隅。徙而東,自予始。樓維築基外,一無改創,故不費縣官而工易就。無何,予告去,不及觀其成。乃漫歌手書,付鹹、長二令,備撰記者采焉。歌日:
羌茲樓兮誰厥詒?來東方兮應昌期。挹終南兮云為低,憑清渭兮銜朝曦。鳴景陽兮萬籟齊,章木德兮奠四隅。千百億祀兮鐘篾不移。
萬曆十年歲在壬午春人日蜀內江病夫寧澹居士龔懋賢書。
關於鐘樓,民間流傳著種種神奇的傳說。明朝,關中幾次發生地震,死傷幾萬人。於是就有人說,西安城中心有一條大川流過,川中有條蛟龍在興風作浪,因此引起了地震。西安知府對此話深信不疑,即命全城鐵匠趕製了一條百餘丈長的鐵鏈,將蛟龍鎖住,沉入川底。後又徵用5000能工巧匠,在蛟龍被鎖住的市中心夜以繼日地趕修鐘樓,以便將蛟龍牢牢地鎖住壓在川底,使它再無法興風作浪。說也奇怪,自從修了這座鐘樓,西安也就沒再發生過地震。

保護措施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鐘樓、鼓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鼓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範圍,鐘樓:其重點保護區為鐘樓基座四周邊內;一般保護區為由重點保護區外延36米;建設控制地帶為由一般保護區再外延72米。鼓樓:其重點保護區為鼓樓基座四周邊(包括台階);一般保護區為重點保護區外延34米;建設控制地帶為東至北大街,南至西大街,北至市政府門前,西側自一般保護區外延70米。
2020年6月10日至2020年8月25日,對鐘樓寶頂、屋面、檐口、飛椽、外金柱進行閉館修繕工作。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西安鐘樓、鼓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市中心。

交通信息

鐘樓:可以乘611、251、43、218、201、610、609、610、15、26、36、32、302、222路公車或乘坐捷運2號線到達。
鼓樓:可乘611、251、43、218、201、610、609、610、15、26、36、32、302、222路公車或乘坐捷運2號線到達。

票務信息

鐘樓票價:30元/人次
鼓樓票價:30元/人次
鐘樓+鼓樓套票:50元/人次
鐘樓學生門票(半價):15元/人次
鼓樓學生門票(半價):15元/人次
鐘鼓樓博物館開放時間:旺季3月26日至10月25日,8:30至21:00;淡季10月26日至次年3月25日,8:30至18: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