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1時55分4秒,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測控站成功捕獲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並建立測控通道。意味著喀什測控站順利完成與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第一次“握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測控站
- 位置:喀什
2021年10月16日1時55分4秒,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測控站成功捕獲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並建立測控通道。意味著喀什測控站順利完成與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第一次“握手”。
2021年10月16日1時55分4秒,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測控站成功捕獲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並建立測控通道。意味著喀什測控站順利完成與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第一次“握手”。 2021年10月16日1時55分4秒,西安衛星測...
中國衛星測控網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若干測控站以及遠洋測量船組成。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是中國衛星測控網的通信樞紐、指揮控制中樞和數據處理中心。由於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是中國衛星測控網的管理機構,通常也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泛指中國衛星測控網。
當初的航天測控通信網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若干個航天測控站、海上測量船以及連線它們的專用通信網組成。當時的航天測控網中固定站有長春、閩西、廈門、渭南、南寧和喀什測控站;機動站有兩個機動測控站和回收測量站;海上有三艘“遠望”號...
主要組成包括渭南測控中心和東風、湘西、南寧、昆明、海南、膠東、喀什7個測量站。1970年4月,成功完成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的跟蹤測量任務。後又增建了長春、閩西、拉薩測控站,以及第一活動站、第二活動站和回收測量...
航天控制中心通過測控通信網與各測控站構成一個綜合體,即航天測控網。航天測控網一般是全球聯網或洲際布站。測控對象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航天測控網依照測控對象可分為三類:①衛星測控網。為發射各種套用衛星和科學試驗衛星服務。②載人航天...
歐洲發射中心 中國與歐洲航天發射中心聯手跟蹤“嫦娥一號”,三網一體聯合測控。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將由我國統一S波段航天測控網(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其所屬廈門站、青島站、喀什站,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及其...
航天測控網是“航天測量控制與數據採集網”的簡稱,由航天測控中心和分布在全國或全球的若干個航天測控站組成,其任務是對太空飛行器進行跟蹤測量,控制太空飛行器的運行並保證它功能正常。中國航天測控網從1967年開始建設,已建成包括北京、西安、...
在異常情況下,該站設備為北京中心的逃逸救生控制提供遙控支持,完成應急救生控制和數據注入任務,並跟蹤逃逸後的飛船返回艙。任務 青島航天測控站作為我國航天測控網上最東部固定測控站,和新疆喀什航天測控站及太平洋上的觀測船一起,實時...
系統以陸海基測控網作為基本測控通信手段 ,充分利用現有的首區、航區光學設備和無線電設備 ;新建陸地固定測控站和活動站 ,建設、完善測量船隊;新建飛行任務指揮和控制統一的任務指揮控制中心 ,改造利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新建天地通信系統、...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其所屬八個測控站構成陸基測控網的主體,在飛船與地面之間搭起一座看不見的橋,為天地聯繫提供了一套精密、尖端的高科技測控通信系統支持。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從無人飛行試驗到載人航天飛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作為...
1970年,任該中心喀什測控站副站長、站長,被授予學雷鋒先進個人標兵、學雷鋒先進幹部。參與組建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1979年,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後勤部部長。1983年,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副主任,負責後勤保障和行政管理。1988年被授予少將...
海上的遠望系列測量船和陸上的一系列測控站,長期以來一直支撐著中國航天測控任務,為中國數十年來一系列衛星、飛船和探測器的發射與測控立下汗馬功勞。在神舟七號出艙活動期間,直播螢幕左上角的濱海、南亞、喀什等文字,分別表示東非...
20世紀90年代初,時任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宣傳處處長的張月潭,在參與採訪喀什測控站的科技工作者的過程中,被輝煌事業背後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動,一種莫名的創作熱情便湧上張月潭的心頭。1993年的一個周日,張月潭在辦公桌上一氣呵成寫出...
90年代初,為適應載人航天任務的需求,開始建設新一代航天測控網,逐步建立了陸、海基統一S頻段(USB)測控網及S頻段測控網網管中心;新建了東風發射指控中心和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改造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進行了測量船、各測控站測控通信...
神舟二號在軌運行期間和返回過程,由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和指揮,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有關測控站和“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隊,將對飛船進行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運行歷程 發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長征二號F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