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基礎建設,科研概況,科研成果,專業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軟體工程,網路工程,計算機網路技術,學院領導,院長:,副院長:,英文名稱:,
歷史沿革
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是我國計算機科學技術和套用水平迅速發展的時期,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行各業需要輸送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種有利於計算機高等教育發展形式的促進之下,經原學院黨委和行政領導的考慮與決策,於1994年12月,由原計算機套用專業教研室、基礎部計算數學教研室和院計算中心合併成立了計算機系。
學科建設
1998年,根據國家教委“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精神對專業進行了調整,計算機套用專業實行了專業調整,統一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為了拓寬專業覆蓋面,計算機繫於1999年申報了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專業,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招生;2003年申報目錄外“軟體工程”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准招生;2005年申報目錄外“網路工程”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准2006年開始招生。
截止2005年10月,計算機系已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軟體工程、網路工程4個本科專業和1個計算機網路技術專科專業(2002年改為高職),本科專業具有工學與理學學士學位授予權;具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軟體工程2個碩士研究生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領域;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自1992年開始預招收碩士研究生,至今已培養近百名碩士研究生。
師資隊伍
計算機系目前組織機構設定有計算機系黨總支、系工會、系行政、五個教學教研室、一個專業實驗中心(轄四個專業實驗室)、一個計算中心(承擔全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及實驗)和三個研究室,學生管理設定有團總支、學生會和各類社團等。全系教職工76人,專職教師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職稱教師20人,具有博碩士學歷的教師占總數67%左右。
計算機系在98年以前每年固定招生本科70人左右,專科45人左右,碩士研究生10名左右。2000年後有了較大規模的發展,尤其自2004年以來,經過艱苦的努力與發展,先後申報並獲得兩個目錄外本科專業,目前本科招生數控制在280人/年,碩士研究生招收60人/年,工程碩士招收15人/年,目前在校生總數1400人以上。
基礎建設
計算機系的業務範圍除承擔本系各專業學生(含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和實踐環節外,還負責全校各專業學生(含碩士研究生)的計算機語言和計算機套用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實驗任務。
計算機系所轄學校計算中心目前擁有各類計算機設備數百台,包含小型計算機系統、微機及計算機區域網路等實驗環境,設備價值一千八百餘萬元,充分滿足了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教學要求;計算機專業實驗中心含有8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設備價值五百餘萬元,滿足本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要求。
計算機系一貫十分重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從1997年以來,先後建設校內計算機實習基地1個,校外實習基地8個,滿足本系各專業外出實習的業務要求。
科研概況
計算機系多年來一直堅持面向工礦企業的網路系統集成和資料庫技術的套用開發;科學計算與計算機軟體;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智慧型檢測與人工智慧等方向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了多個具有本學科特色研究方向。計算機系多年致力於教學科研相互促進和相互滲透,堅持面向社會,面向艱苦行業服務,不僅鍛鍊和培養了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也獲得社會的認可和讚譽。
近3年來計算機系進入歷史上最快的發展時期,從規模上,效益上以及數量上都取得優良成績;2004年度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計算機系獲得校先進單位;先後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省級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團隊,省級精品課程,省級大學生科技作品獎勵多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SCI、EI、ISTP檢索40餘篇;出版教材專著20餘部,其中列入“十一五”國家統編教材2部。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育教學、學術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基礎和實力。
科研成果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獲獎成果名稱 | 類別 | 級別 | 等級 | 獲獎時間 | 備註 |
1 | 計算機學院 | 秋興國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 |
2 | 計算機學院 | 秋興國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 |
3 | 計算機學院 | 龔尚福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4 | 計算機學院 | 李占利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5 | 計算機學院 | 張衛國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6 | 計算機學院 | 武曉宏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7 | 計算機學院 | 朱宇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8 | 計算機學院 | 朱寧洪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9 | 計算機學院 | 趙亞敏 | 多參數水文動態監測智慧型預警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省部級 | 二等獎 | 2009.06 | 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10 | 計算機學院 | 李占利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序號 | 單位 | 姓名 | 獲獎成果名稱 | 類別 | 級別 | 等級 | 獲獎時間 | 備註 |
11 | 計算機學院 | 龔尚福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12 | 計算機學院 | 張衛國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13 | 計算機學院 | 武曉宏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14 | 計算機學院 | 朱寧洪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15 | 計算機學院 | 許娣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16 | 計算機學院 | 趙亞敏 | 地下水自動監測測報系統 | 科技進步獎 | 計畫單列市級 | 二等獎 | 2009.02 | 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原件在科研處 |
專業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良好地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方法,綜合素質優秀,能夠從事計算機硬、軟體系統的設計、開發和套用的專門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在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與理論研究以及開發套用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模擬與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程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作業系統原理、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原理、計算機控制、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處理、系統分析與設計、嵌入式技術等。授工學學士學位。(本科四年)
信息與計算科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現設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專業,擬設信息安全本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具有理學學士學位授予權;研究生教育具有計算數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畢業生學習與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具備信息系統和工程項目的分析、設計和開發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科技、教育、信息產業、經濟金融等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套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基礎課、機率統計、數學模型、物理學、計算機基礎、信息科學基礎、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數值計算方法、資訊理論與編碼學、計算機圖形學、運籌與最佳化、軟體工程等。授理學學士學位。(本科四年)
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系現設軟體工程本科專業,擬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軟體工程專業具有工學學士學位授予權;研究生教育具有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畢業生學習與掌握計算機軟體和軟體工程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較紮實的計算機理論培養和技能訓練,具備系統與套用軟體分析、設計和開發套用的實踐能力,具有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科技、教育和企事業部門從事各類軟體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套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語言、作業系統、數據結構、算法分析與設計、軟體工程方法學、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軟體系統建模與UML、分布處理技術、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專業化軟體開發與管理、軟體質量與過程管理、軟體體系結構等。授工學學士學位。(本科四年)
網路工程
網路工程系現設網路工程本科專業,該專業具有工學學士學位授予權;研究生教育具有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學位和計算機工程領域計算機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畢業生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學習與掌握計算機系統和通信系統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分析、設計、實現大中型網路系統,特別是行業化、專業化網路和項目管理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和實際技能的訓練,能從事計算機通信網路硬、軟體系統的規劃、設計、開發和套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基礎、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原理、數據通信原理、IP交換與路由技術、現代通信理論與通信工程、網路管理與安全、信息系統集成、現代網路環境與設備、網路分散式計算、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資料庫技術、創新工程學等。授工學學士學位。(本科四年)
計算機網路技術
本專業培養良好地掌握計算機軟硬體和通信系統的基本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方法,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的複合套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企事業單位網路的組建、維護、管理,網站的建設與套用以及計算機系統的套用與維護,IT行業網路產品設計、開發、銷售服務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與電子技術、資料庫原理與套用、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微機原理與套用、計算機網路原理、作業系統、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數據通信技術基礎、程式設計方法課程設計、網路安全技術、Web套用開發技術、嵌入式技術、網路設備與組網技術、網站規劃與管理技術等。(高職三年)
學院領導
院長:
龔尚福 男,1954年12月生,寧夏平羅縣人,中共黨員,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網路與資料庫技術;計算機監測監控技術;嵌入式系統和現代教育技術。
龔尚福教授先後擔任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學校計算中心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職,目前擔任西安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帶頭人,學校拔尖人才與優秀教師、陝西省教學名師。兼任的社會工作有:陝西省計算機專業與軟體資格(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計算機教學學會委員,陝西省計算機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神華寧夏煤業集團信息化領域特聘專家。
龔尚福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路與資料庫技術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學術領域寬廣,業務精湛,專業涉及到電氣控制、計算機科學和通信理論與技術等方面。先後主持完成省部級和地方政府、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四十餘項,研究課題涵蓋工業自動化、智慧型監測監控、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軟體設計與開發、網路管理與安全、資料庫理論與技術、電子商務系統、現代教育技術等領域,主編出版著作、教材11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四十餘篇。
龔尚福教授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獲獎二十餘項次,先後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三項、教學成果2等獎兩項和數項省級榮譽獎。2000年度獲得西安科技大學首屆優秀教師榮譽;2003年獲得西安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榮譽;2004年獲得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2等獎;2005年獲得西安科技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榮譽;2006年度獲得教育系統陝西省“師德標兵”榮譽;2007年獲得陝西省“教學名師”榮譽和省級優秀教材2等獎;作為團隊帶頭人獲得陝西省教學團隊稱號;作為主持人2004年和2006年先後獲得兩項省級精品課程榮譽。
龔尚福教授任現職以來已指導四十餘名研究生,目前致力於大型企業信息化工程規劃、設計與計算機信息集成方面的研究工作。
副院長:
李占利 男,1964年8月生,陝西省周至縣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科學計算及其可視化技術;軟體工程與套用軟體開發。
李占利教授先後擔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職,目前擔任西安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學科帶頭人。
李占利教授於1997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並曾先後在復旦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機械製造與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日本岩手大學計算機圖形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了“面向RP的骨骼醫學圖像處理與三維仿生建模技術研究”、“用於隱形牙套製造的牙齒數字模型生成算法研究”等十餘個國家級或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並完成多個軟體的開發工作。已有5個項目成果通過鑑定,並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被EI,ISTP收錄的學術論文10餘篇。
李占利教授講授過"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前沿"、"計算機視覺技術","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最最佳化方法","數值分析","計算機圖形學","科學和工程計算基礎"等近十門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主持了兩門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參加了三門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作為主編或副主編出版教材4部。
李占利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獲獎十餘項次,先後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教學成果獎1項。曾被評為西安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大學生課外科技製作優秀指導教師,西安科技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
李占利教授任現職以來已指導三十餘名研究生,其中3人的碩士論文被評為西安科技大學優秀碩士論文。
英文名稱: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