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是學校研究生教育主管職能部門,主要承擔全校各類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學位、質量與信息等相關的管理工作,下設招生辦公室、學位辦公室、培養辦公室、質量監督與控制辦公室、綜合管理辦公室等5個科室。現有工作人員9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創辦時間:1895年
- 前身:北洋大學工學院採礦冶金科
- 更名:2003年
學校概況,辦學特色,研究生培養,學科學位點,獲得榮譽,
學校概況
西安科技大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1938年北洋大學工學院遷並於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7年調整到西安交通大學。1958年9月15日以西安交通大學採礦系、地質系及基礎課部部分師資與設備為基礎成立了西安礦業學院,是當時煤炭系統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學校題寫了校名。1998年學校劃歸陝西省,屬“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院校。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西安科技學院。
辦學特色
學校擁有安全科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涵蓋33個二級學科。擁有國家礦山應急救援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0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現有8個國家特色專業、11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半個世紀以來,幾代西科人頑強拼搏、艱苦創業、不辱使命,為煤炭工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社會培養了5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廣大畢業生在各個領域和各條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生培養
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始於1978年,1979年招收第一屆碩士研究生,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獲得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生免試為碩士研究生權;1997年獲得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02年開始招收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2009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現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6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授權學科覆蓋了工學、理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5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地礦及其相關學科為特色,以工科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布局。學校現有研究生導師近400人,博士生導師50餘人。目前在校各類研究生近3000人。
西安科技大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
西安科技大學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3個)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
學科代碼 | 名 稱 | 學科代碼 | 名 稱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0819 | 081901 | 採礦工程 | |
081902 | |||
081903 | |||
0819Z1 | 礦業經濟與管理 | ||
0819Z2 | 礦業信息工程 | ||
0814 | 土木工程 | 081401 | 岩土工程 |
081402 | 結構工程 | ||
081403 | 市政工程 | ||
081404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
081405 | |||
081406 | |||
0818 | 081803 | ||
081801 | |||
081802 | |||
0818Z1 | |||
0818Z2 | |||
0802 | 機械工程 | 080201 | |
080202 | |||
080203 | |||
080204 | 車輛工程 | ||
0802Z1 | 礦山機電工程 | ||
0802Z2 | 機械工程材料 |
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
學科代碼 | 名 稱 |
0819 |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0802 | 機械工程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810 | |
0814 | 土木工程 |
0816 | |
0830 | |
1201 | |
0705 | 地理學 |
0808 | 電氣工程 |
0809 | |
0811 |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17 | |
0818 | |
1202 | 工商管理 |
0835 | 軟體工程 |
0837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73個)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
學科代碼 | 名稱 | 學科代碼 | 名稱 |
0202 | 020205 | 產業經濟學 |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01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030502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
030503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
030504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
030506 |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 ||
0701 | 數學 | 070104 | 套用數學 |
0705 | 地理學 | 070503 | |
070501 | 自然地理學 | ||
070502 | |||
0801 | 力學 | 080102 | |
080104 | 工程力學 | ||
0802 | 機械工程 | 080201 | |
080202 | |||
080203 | |||
080204 | 車輛工程 | ||
0802Z1 | 礦山機電工程 | ||
0802Z2 | 機械工程材料 | ||
0804 | 080402 |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80501 | |
080502 | 材料學 |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808 | 電氣工程 | 080804 | |
080802 | |||
080801 | |||
080803 | |||
080805 | |||
0809 | 080902 | 電路與系統 | |
080903 | |||
080901 | |||
080904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0810 | 信息與通訊工程 | 081001 | |
081002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
0811 | 081101 | ||
081102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081104 | |||
081103 | 系統工程 | ||
081105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1202 | |
081203 | |||
081201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0814 | 土木工程 | 081401 | 岩土工程 |
081402 | 結構工程 | ||
081403 | 市政工程 | ||
081404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
081405 | |||
081406 | |||
0816 | 081601 | ||
081602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
081603 | |||
0817 | 081702 | 化學工藝 | |
081704 | |||
081701 | 化學工程 | ||
081703 | |||
081705 | 工業催化 | ||
0818 | 081802 | ||
081803 | |||
081801 | |||
0818Z1 | |||
0818Z2 | |||
0819 | 081901 | 採礦工程 | |
081902 | |||
081903 | |||
0819Z1 | 礦業經濟與管理 | ||
0819Z2 | 礦業信息工程 | ||
0830 | 083001 | 環境科學 | |
083002 | 環境工程 | ||
1201 | 12010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1202 | 工商管理(管理學) | 120202 | 企業管理 |
120204 | |||
120201 | 會計學 | ||
120203 |
近年來,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終堅持“深化改革,科學發展,開拓創新,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堅持“質量、規模、結構、效益”相協調的原則,積極擴大招生規模,不斷完善培養模式,著力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了一套科學、嚴密、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學校高度重視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努力提高研究生外語水平。堅持開放式辦學,與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學校不斷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積極拓展研究生學術交流平台,創建“胡楊林大講堂”,營造了良好學術氛圍。經過30餘年的努力,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成為引領學校快速發展的火車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年年有欣喜,歲歲結碩果,研究生培養類型逐漸覆蓋博士、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同等學力人員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等研究生培養類型,研究生招生人數逐年增多,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為祖國和地方經濟建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高層次人才,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學科學位點
專業學位
工程碩士領域(17個)
工商管理碩士點(MBA)
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點(6個)
獲得榮譽
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成績顯著,被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規範化考點”、“陝西省研究生培養先進單位”、“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教育先進集體”、“陝西教育系統最佳單位”等榮譽稱號,多人被評為全國及省部級研究生教育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