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原名“陝西伶學社”,創辦於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1912年,迄今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藝壇三大古老的劇社之一。位於西安市關岳廟街(今西一路)坐南向北。
2006年,易俗社劇場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西安易俗社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易俗社
- 原名:陝西伶學社
- 創辦時間: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1912年
- 地址:西安市關岳廟街(西一路)
- 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易俗社原名“陝西伶學社”,創辦於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1912年,迄今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藝壇三大古老的劇社之一。位於西安市關岳廟街(今西一路)坐南向北。
2006年,易俗社劇場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西安易俗社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西安易俗社原名“陝西伶學社”,創辦於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1912年,迄今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藝壇三大古老的劇社之一。位於西安市關岳廟街(今西一路)坐南向北...
丁小玲,女,出生於1962年,西安易俗社優秀青年演員,主工小旦、花旦,曾拜師全巧民、肖若蘭等前輩名家。...
本書是陝西 西安易俗社創作,所收劇本是易俗社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1982年由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
系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下屬事業單位。西安秦腔劇院由原西安易俗社、西安市秦腔一團、西安市秦腔二團(西安青年藝術團)、西安市五一劇團4個劇團合併組建。為保護和利用...
西安易俗社原名“陝西伶學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創始人孫仁玉。易俗社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
易俗社劇場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古城內十字街東北側北大街西一路口。易俗社是秦腔史上第一個以戲劇推進社會改革的戲曲學社。1917年6月購得宜春園作劇場。1924年魯迅...
劉慧,女,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優秀演員,是秦腔表演藝術家劉茹慧的關門弟子。1985年劉慧進入永壽縣劇團,後調入西安市秦腔一團(尚友社),工鬚生、老旦、曾以《轅門斬...
西安秦腔劇院成立於2005年,是將原西安易俗社、三意社、五一劇團、秦腔一團四個劇團合併組建。2007年6月,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秦腔劇院整建制移交國家級文化產業...
惠敏莉現任西安秦腔劇院副總經理、易俗社社長 [6] 兼黨委書記 [7]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是陝西省首屆“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獲得者,陝西省首屆“螢屏百佳”...
《八大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希望能親眼目睹李東鋒演出的《八大錘》,在陝西省文化廳的大力協助下,法國客人終於在西安易俗社如願以償的欣賞到了李東鋒為他們專場...
2013年1月17日上午8時,西安易俗社著名秦腔花臉宋百存先生,在同病魔進行了長達8年多的頑強抗爭後,終因沉疴不治與世長辭,享年65歲。 [1] ...
就整個西北地區而言,甘肅省秦劇團、寧夏銀川市秦劇團、新疆猛進秦劇團、烏魯木齊市秦劇團、天水市秦劇團和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五一劇...
范紫東(1879—1954),名凝績,字紫東,後以字行。清末乾州東鄉西營寨(今乾縣靈源鄉西營寨)人。范紫東是一位著名的秦腔劇作家,作為易俗社的創始人之一,從 1912 ...
西安交大教授王忠民、西安易俗社琴師陳百譜等在現場擔任小提琴和板胡伴奏。李淑芳扮相端莊,嗓音委婉甜美,以西北地區最本土的秦腔藝術形式,折服了在場的師生和當地戲...
1912年,在西安成立了以移風易俗為宗旨的陝西易俗社,對秦腔劇目、音樂唱腔、表演藝術、導演、舞台設計等方面進行了一些革新,並大量編演反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新...
吳珏瑾的父親是個國家幹部,她從小就特別喜愛文藝,讀國小的時候,一直是學校里的文體骨幹,在她14歲的時候,西安易俗社(秦腔藝術表演)招人,吳珏瑾不顧父親的反對考進...
早年在陝西周至演戲,1978年進入銅川市秦腔劇團,1994年調入西安易俗社,1997年辭職創辦了“陝西慷慨喜劇藝術團”。是秦腔丑角大師閻振俗先生的得意門生,天資聰穎、勤奮...
王戰峰,男,西安易俗社青年演員。1981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自幼受父母的薰陶,對秦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經常參加秦腔自樂班。在校期間,曾連續數次獲得學校...
范曉星,女,陝西省秦腔藝術研究會理事,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現任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演員,主攻正旦、正小旦。...
為西安易俗社花臉演員,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共產黨黨員。中文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